时间:2017-12-06 15:38
“仅仅从题材来判断高下,这是一种肤浅的观点,我们要在精神内涵上下功夫,不要满足于在表面上翻花样”。霍春阳认为,在外行看来是题材、图式雷同的作品,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变化。
他的代表作《秋簌无声》曾在全国美展中获得过银奖。该作在2000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以高达27.5万元成交,令许多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又如:海上画家徐子鹤的作品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没有理想的价位,其作品每幅一般在数干乃至万元左右,2002年上海敬华春拍会上,徐子鹤有一幅在1954年创作的《》,画面上人物和动物画得工整精细,背景是一幅纯粹的山水,前后配合得相当和谐,该作曾在国内画展中获过奖,估价1.5—1.8万元,上拍时该作受到了藏家的追捧,以2.86万元拍出,为近两年徐氏作品佳绩。五是用纸、用料考究。
他在《春阳九辩》一文中这样写:“我们往往为推陈出新而时常重温石涛此言。时代不同,笔墨随之变化,既有望文生义之嫌,又失于表面化的思维。笔墨是技巧,它的灵性随驭笔者性情的感动而,太阳不随时代更变而明灭,山川、草木等亦然。因此,有些事物表面在变而本质未变……笔墨因思想光辉的永存才有其画气写心的文化价值,有些人肤浅的根源就在于太热衷‘’了。”
他回忆说:“我记得那个照片也是多少年了,也是搞不清这个事,这个照片是你挑的,还是领导上的。我以前说是我挑的,后来我一想也不对啊。我就记得,他拿给我不止这一个照片,好几张照片,我就欣赏这张照片,戴八角帽,领子敞开的,我就欣赏这张照片。那时候交代下来的时候,没有说要用哪张照片,我就记得,那底下还要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这是专门交代的,这是一个像,下面要‘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写红字。”
花鸟画的图式单一程式化?“中国画不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
“花鸟画图式过于程式化”,是人们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主要批评之一。
(196211—)江苏扬州人。擅长水彩画。上海大学工艺美术系毕业,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任浙江省嘉兴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写生不是复制自然,是抒情而不是状物。中国画的写生应是写意,即写生意、写生命意识、是画气写心,绝非照抄自然。中国画要求画家深入生活,旨在发现生活的常理和常形,绝非仅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