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赴上海,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上海,初就职于上海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1970年1月29日卒于上海。
陈半丁擅长书画、诗词、篆刻、鉴赏,尤善画花卉、山水,他的花卉早年得任伯年、吴昌硕亲授,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恽寿平、华岩等诸家,并广泛涉猎宋元花鸟画,状物描情,生动自然,具有秀润苍古之趣,作品常以洗练、概括的笔墨和鲜丽沉着的色彩表现花卉鸟兽的千姿百态;构图上讲究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山水师法石涛,风格高雅苍古;人物画简练古雅,多表现文人的生活情趣。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陈半丁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齐白石陈半丁1945年作搔----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7-04-18
陈半丁山水--------------------价格:RMB3,880,000----日期:2017-02-18
傅抱石凌波仙子镜心带框设色----价格:RMB1,220,000----日期:2017-08-23
陈半丁辛酉1921年作--------价格:RMB5,260,000----日期:2016-11-05
陈半丁山水--------------------价格:RMB2,670,000----日期:2017-02-12
近几年陈半丁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陈半丁事如意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2,610,000----日期:2017-06-11
陈半丁、曹克家等合作富贵长----价格:RMB4,150,000----日期:2016-08-09
傅抱石凌波仙子镜心带框设色----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7-03-18
陈半丁荷塘烟波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7-01-21
齐白石陈半丁1945年作搔----价格:RMB4,820,000----日期:2017-02-15
陈半丁邀请了这么多画苑名流、却少邀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当时正客居北平、初登画坛、尚无名气的年轻画家张大千。但张大千是个有名的“石涛迷”。他少年习画,就下工夫临摹石涛、八大山人,徐渭、和吴昌硕的画,研习多年、画得几可乱真、有“南方石涛”之称。这次,他风闻艺林有此雅集、鉴赏石涛精品,此等机会他岂能放过?因而不等陈半丁相邀,第二天下午3点张大千就直趋陈府求见,毫不客气地当面请陈半丁出示藏画观摩。而陈半丁的脾气是客人没有一齐到,就不出示藏画的,他对张大千这位虎头虎脑的后生小子摆架子说:“我约朋友来共赏、请贴的时间是6点。我不能先给你看、要等朋友到齐了大家一起欣赏。你想见识、可以,但不是现在,要等到6点。”说完,离座而去,留下张大千一人在客厅里坐冷板凳。
陈半丁应缶翁之约,在苏州新居雍睦堂居住了一年有余。在此年余中,与缶翁“旦夕得同室深研”,半丁在一丝不苟地为缶翁先考妣作神像之暇余,缶翁也手把手地授其印画书法,并为之篆了不少印面嘱授其刀法。
如《天香泛尊》在1993年首届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上以3.3万港元拍出;1994年《果实累累》在嘉德拍卖会上以5.08万元成交;1995年他的《东方红》在翰海拍卖会上拍至9万元。以后他的作品有较大回落,但精品仍有上佳表现,如他的力作《葫芦图)在1997年荣宝拍卖会上拍至5.94万元,同年,《都邑华夏》在翰海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近几年,陈半丁的作品价格有一定的攀升,2003年《三友行吟图》在嘉德拍卖会上以11万元拍出;《花卉4屏条》被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至39.6万元,此价创下陈半丁作品市场高价。
陈半丁属于高寿画家,享年94岁。他的存世作品很多,早在民国时期,陈的作品就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不仅销路好,而且画价要高于齐白石。解放以后,他的作品基本上在上海画廊上,由于大陆在八十年代以前艺术市场还处于封闭状态,故陈的许多作品被流往香港。八十年代初,他的作品在香港每幅仅售数百港元,价格很低。到八十年代中期,陈的作品开始在拍卖场上亮相,其作品大多在数千港元一幅。
当时因半丁先生初入京城画圈,各种关系尚未展开,前来购画者寥寥无几,颇不如意。为此远在上海的吴昌硕也为爱徒在京之处境十分忧虑。1910年,六十七岁的昌硕先生特地赶往上海,为半丁介绍各种关系和画店,并在琉璃厂纸店亲自为其书写了润格,称其“性嗜古,能作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上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在京数月中,还为半丁治了不少印,其中有相当部分为缶篆陈刻合作,以示对之器重。由于吴昌硕在画坛的影响和推荐“把场”,陈半丁的艺术为京城人氏所接纳,从此其售画局面逐步打开。缶翁的京城之行,为半丁日后在京成为艺坛奇葩奠定了良好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