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1 15:28
如海派画家程璋作品一般每幅在万元左右,但是他的《三羊开泰》在2002年上海崇源首拍会上以3.08万元拍出,取得这样的佳绩主要在于这幅作品题材吉祥。又如1997年中国嘉德推出的齐白石《苍蝇图》,尽管画面只有一张名片大小,但这只苍蝇在白石笔下却画得栩栩如生,十分可爱。结果被拍至19.8万元,轰动海内外,如按平方尺计价,这恐怕是昂贵的一张中国画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导致《苍蝇图》创天价,恐怕与稀有题材是分不开的。所以,字画附加值的“含金量”大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投资者和收藏者在实际运作中务必要多作比较。
过往的中国画学习重临习,这或许也是作品构图看似雷同的原因之一,霍春阳认为,国画重临习,是解决如何认识前贤从而充实自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充实精神生活的良方,在不断临习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前贤如何认识世界和表达这种认识情感的方法:“写生不是复制自然,是抒情而不是状物。中国画的写生应是写意,即写生意、写生命意识、是画气写心,绝非照抄自然。中国画要求画家深入生活,旨在发现生活的常理和常形,绝非仅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
他回忆说:“我记得那个照片也是多少年了,也是搞不清这个事,这个照片是你挑的,还是领导上的。我以前说是我挑的,后来我一想也不对啊。我就记得,他拿给我不止这一个照片,好几张照片,我就欣赏这张照片,戴八角帽,领子敞开的,我就欣赏这张照片。那时候交代下来的时候,没有说要用哪张照片,我就记得,那底下还要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这是专门交代的,这是一个像,下面要‘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写红字。”
然而2002年他的一幅《钟馗像》却被上海敬华拍至3.08万元,在同场拍卖会上,花鸟名家唐云的《钟馗》也十分引人注目,尽管该作尺幅只有2平方尺,但仍受到藏家的追捧,以4.18万元拍出。可见,钟馗这类题材由于能避邪、压邪、驱邪,往往很受藏家的欢迎。另外,名家吉祥、稀有题材的作品也会受到藏家青睐。
在周令钊的眼中,那时的很亲切、很随和,接到为绘制像的任务后,周令钊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一组备选照片里挑选了他欣赏的一张作为绘画的模本。
在霍春阳看来,刻意求新,希望与众不同,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一种“有为”的思想;而绘画应该是“无为”的,就像孔子所说的,要顺天而为。老想出新,发展,开拓,这是时代的大病。同样,他也不认同“笔墨当随时代”的说法,而是认为笔墨可以因时代不同而改变和调整,但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所随,有所不随”。“包括文人画,我以为也是不分新旧的。文人画就是一种艺术精神,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体现,与时代无关。”霍春阳说。
在现代中国画坛上,许多名家在创作时对用纸、用料乃至字画的装潢都十分讲究。典型的当推张大干绘制的《泼彩朱荷屏风》,该作品是大干晚年运用擅长的泼彩半抽象手法,并选用了泥金绢六屏屏风,材料非常讲究,并非一般上帖金箔的手法,而是铺足金泥于绢上,这是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大干委托日本“喜屋”特别订造,单是屏风大干就耗资2万美元。整幅作品色泽灿烂夺目,气派富丽堂皇,其亮丽处远胜普通金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