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清代铜镜

时间:2016-10-28 09:43

  清乾隆皇帝十分喜好古物收藏,编著有《宁寿鉴古》和《西清古鉴》,其中收录了宫内收藏的古铜镜。并在他的授意下,内务府造办处照本仿制了一批汉唐铜镜。主要有仿汉“鸟兽规矩纹镜”、“八乳禽兽纹镜”;仿隋“十二辰镜”;仿唐“瑞兽鸾鸟镜”、“四神规矩纹镜”、“双鸾纹镜”、“盘龙纹镜”。

  此时,民间仿制的铜镜主要有:仿汉“规矩纹镜”;仿唐“重轮镜”、“海兽葡萄纹镜”、盘龙纹镜”等。

  清代仿古铜镜的特点是:

  ①清宫仿古铜镜,表面铜色为铅白色,证明此时铜镜的合金比例较明代,又有了新的变化。镜正面多仍可光亮鉴人。民间仿制的铜镜,铜色则为黄白色。极易区分。

  ②清仿古铜镜,特别是宫廷仿古铜镜,多照本摹仿古镜,大致与原器整体造型相似。但棱角分明,厚重压手。

  ③清仿古铜镜另一特点是:只重形似,而在装饰上,常添枝加叶,或随意变化。如仿汉铜镜,不仅镜体加厚许多。而且镜钮铸成很小的鼻钮。图案纹饰变形、走样。实际已流于不伦不类。

  古玩辨伪之铜镜15

  丁孟: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清代,欧洲玻璃镜开始传入中国,这无疑对传统的铜镜铸造业是一个打击。但玻璃镜取代铜镜的过程却是漫长的。现在所知,至少在清光绪年间铜镜的铸造仍在进行。

  清代铜镜铸造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清乾隆以前,铜镜还是得到了有限的发展。虽然这时铜镜铸造业,没有明代那样繁荣,但是在造型、工艺和装饰上,却有了许多创新之作,形成了本朝独特的风格。乾隆以后,随着玻璃镜使用范围的扩大,铜镜逐渐走向了没落。此时铜镜数量少,铸造也较前一阶段粗糙。

  形制和工艺特点

  1.清代铜镜造型较明代要多,除圆形镜和方形镜外,此时还创出了椭圆八出云头形、八出云头形、莲花形、双菱形、双环形、双耳瓶形、炉形、钟形、六角星形。清代的把镜更是独具特色,有的置楠木柄套,上下用染牙装饰;有的置青玉柄套,上装饰碧玉隔,显得十分精美,多为皇家用品。

  2.清代铜镜受欧洲玻璃的影响,多采用镜架支撑,因此无钮镜开始增多。这时的镜架多数用硬木制成。宫中使用的木镜架,上面还雕镂有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考究。有的镜架则较简易,但构思却很巧妙。未打开前为装铜镜的包锦纸盒;翻开盒盖,铜镜即利用盒盖和盒体的支撑直立起来。

  3.此时,一些厚重、体大的铜镜及仿古的铜镜,还铸有镜钮。半圆钮多见于大型铜镜,另外还有两种钮制:一种为圆柱形钮,较明代镜钮要高,平顶上多铸旋纹和“乾隆年制”款;另一种平顶圆钮,下宽而上窄,顶部常铸寿纹和“仁寿”字样。前者多见于清宫造办处所铸铜镜,后者均是湖州铸镜。

  4.清代铜镜的纹饰规矩细致,构图拘泥,繁缛,并多采用掐丝珐琅、漆面描金、松香涂墨等新工艺装饰镜背,使纹饰趋向浓重炽烈的色调。

  6.清代铭文镜中,韵语铭文镜早期多见于圆形镜,晚期则仅限于方形镜,而且镜名均为四言韵句,字体较大,为隶书,有的湖州造铭文镜还采用了松香涂墨工艺,白字黑底,非常清新爽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