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24 19:05
文物鉴赏:汉代女性十分爱美,特别讲究脂粉黛泽之化妆,所以张敞以为妇画眉而轰动长安城,孙寿以“啼妆”、“愁眉妆”而引领一时风尚。辛追也重视梳妆打扮,一号墓出土的龙纹铜镜可能就是辛追生前所用的照面饰容用器。镜又叫鉴或照子。远古时期,人们只能借助自然界水的反光作用来观察自己的容貌,后世陶鉴、铜鉴都有盛水鉴容的功用。铜镜发明后,人们有了专门的照面用具,且携带方便。在长沙的战国楚墓中出土过不少风格相同的龙纹铜镜,可知该镜是由楚式镜发展而来。西汉以后铜镜也被用作男女爱情的信物,取“心心相印”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齐王墓“龙纹矩形铜镜”西汉时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
从两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是我国青铜镜铸造技术和装饰艺术发展的辉煌历史阶段,留存至今的铜镜,不但是珍贵的艺术品,而且是我国古代文明繁荣的见证。对铜镜的研究,同考古、艺术、科技、具体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生活风俗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讲,纪年镜是一种值得学界和研究者重视的铜镜类型。
所谓“纪年”,就是指在镜铭中纪有铸造该镜的年、月、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纪年镜是西汉居摄元年(公元6年)的连弧铭带镜,据此推断,纪年镜的开妈出现约在西汉末年。从出土和国内外的收藏情况来看,东汉时期,纪年镜的铸和使用比较广泛,并在三国的吴和两晋时期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到南北朝和隋唐,纪年镜的铸则渐渐变少,本书所收年代最晚的镜为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月宫葵花镜。总体而言,纪年镜的数量相当少,加之距今年久远所以尤为珍贵。本书编选过程中,多方搜求,共收国内外所藏纪年镜129面,计西汉镜1面,王莽时期镜4面,东汉镜39面,三国魏镜6面,三国吴镜55面,西晋镜17面,东晋镜4面,西秦镜1面,南齐镜1面,唐镜1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