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玉璧是的价值鉴赏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部落聚居;五帝时期,尧受封于此;商时这里建方国;公元前649年,春秋齐相管仲在此筑城。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中山武公迁都于顾(即定州),始有中山之名。秦统一中国后,定州仍称中山国。汉沿袭秦制,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封皇九子为第一代中山靖王,都城卢奴(今定州城),始为汉代中山国,辖14县。两汉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存。
“中山多美物”,东汉青玉二龙衔环谷纹大玉璧就是其中的代表。它1969年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此墓位于定州市北陵头村西。刘畅,东汉光武帝刘秀后人,在位34年(141—174),东汉第六代中山王。玉璧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体型硕大,用青玉雕制。玉质半透明,表面有温润、明亮的光泽,局部沁蚀处泛红褐色。璧之内外边缘为素面宽带,肉面饰规整的谷纹。上部透雕二龙衔环钮,两侧各透雕一龙为耳,以阴刻线勾勒龙口、鼻、眼、耳及足爪。龙的姿态各不相同。此璧做工精良、雍容典雅,为死者生前地位、财富的象征。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属青色,故“以苍璧礼天”。
此玉璧为出廓式玉璧,出廓玉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边缘或孔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而普通玉璧就是一个圆环状玉器,无此修饰。出廓透雕多以龙凤为主,龙纹刚健有力,寓意皇族子嗣强健兴盛,反映了所有者的身份与地位,有繁荣富强、圆满吉祥之意。璧面采用减地凸雕技法,充分表现了谷粒的饱满与浑圆,且排列有序,象征的是五谷丰登。
玉璧是礼器的同时,也是诸侯王之间相互往来的重要信物和权力的象征。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他们认为玉有灵性,并迷信“金玉在九窍,精神不死”的说法,因此玉璧多用于随葬,以保护尸体不腐。根据满城刘胜之墓的考古经验,以及该玉璧夹杂在玉衣片之中的被盗现状,这件玉璧应该放置在死者刘畅的胸部或背部。古代帝王视死如生的理念,两千年过后,零星的残骸遗骨说明了一切。
该玉璧自面世以来,曾先后到过法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5个国家展出,属国宝级文物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