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藏品中带人名款的紫砂器物

名称:清宫藏品中带人名款的紫砂器物

供应商:安徽博古堂艺术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价格:1.00元/1

最小起订量:1/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徽州大道15号天徽大厦C座7楼7D室

手机:18269763612

联系人:汤文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91367103

更新时间:2021-02-19

发布者IP:36.5.115.150

详细说明

  博古堂收藏 与藏友交换 所谓欲与取之 必先予之 艺术品领域内的技术咨询,瓷器 玉器 青铜器 字画 紫砂壶 钱币 杂项

  热  线   免费鉴定 182  6976  3612  (+  微   信)免费鉴定

  清宫藏品中带人名款的紫砂器物:

  (1)邵邦佑“料彩”壶。

  (2)始亮生款圆壶。

  (3)“香茗自娱”款刻字扁圆壶(少林铭)。

  (4)“阳羡茗壶”款刻花扁壶(少林刻字)。

  (5)荆溪邵元祥大壶(顾景舟先生说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壶身文字为后刻。)

  (6)“徐恒茗制”彩漆方执壶。

  (7)清嘉庆惠逸公款莲瓣纹碗。

  (8)“荆溪董氏”款温器。

  (9)“圣思”款双螭水丞。

  (10)“种花读书”款黑砂匜。(据顾景舟先生介绍宜兴的黑砂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匜应为乾隆时期的)。

  (11)“荆溪×龙制”广彩开光花卉大壶。

  (12)清光绪“张鸿坤制”款覆斗式壶、四方小盖杯,杯里挂白釉开细小纹片,杯盖面刻“茗茶清香”四字。

  (13)清光绪“吴云山制”款凸款经彩梅花米黄色砂壶、小杯,杯里挂白釉开细小纹片。     

  这部分带款的器物,有的是过去留平文物,有的是原存放在重华宫、茶库、御茶膳房之物。但有的工匠生平不详,如邵邦佑,徐恒茗等需进一步查找文字资料。值得提出的是圣思款水丞,是原存放在古董房之物,此器小撇口,圆腹,圈足。口沿上凸雕二蟠虎,腹部刻“入我书房,着我文章,为龙为光,同行所藏岁在癸未暮春之初,制‘梅溪书室’”,文后一“圣思”方印款,圣思生平不祥。南京博物馆有一件清乾隆圣思桃式杯,由桃树的枝干,桃叶、桃花和小桃组合成杯外的凸雕装饰及杯的底部,有强烈的立体感,构思巧妙,技艺精湛,近代陶艺家裴石民为此杯加一托,并在托上题介绍圣思说“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于实无一不妙。想必项圣思喜作凸雕装饰之器物,工艺精良。以此风格研究故宫院藏这件圣思螭虎形象逼真,与腹部诗文相结合欣赏很有雅性。此物又是原古董房之物,并有室名款及干支款,是否就是是乾隆二十三年作品。总之从以上原清宫藏品中不难看出紫砂器在宫中的广泛应用。有许多在院外是难以见到的真品,也是我们研究紫砂陶艺的珍贵资料。

  申锡: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邵大亨:川埠乡上袁村人,清嘉庆间(1796-1861)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掇球壶》、《风卷葵壶》、《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馆。

  底款"友兰秘制" :  紫砂文献中提到的叫友兰的紫砂名家有三个之多,乾隆年间有一位杨友兰,是宜兴制壶高手,与王南林同时,其作品也曾被皇宫收藏。而民国时期由李景康和张虹编著的《阳羡砂壶图考》中又记载了一位王友兰,相传曾被苏州拙政园请去制壶。第三位友兰出现在清嘉道年间,也是宜兴人。宜兴紫砂名工中以“友”为名的人也很多,如“友廷”、“友竹”、“友春”等,嘉道年间这位友兰姓邵,文献记载他与邵大亨同时代,颇为长寿,一直活到咸丰初年。邵友兰所制茗壶常钤带边方章“友兰秘制”和楷书“友兰”椭圆小印,在故宫博物院中亦藏有他的作品。壶身铭文为: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荆溪惠孟臣制

  博古堂收藏 与藏友交换 所谓欲与取之 必先予之 艺术品领域内的技术咨询,瓷器 玉器 青铜器 字画 紫砂壶 钱币 杂项

  热  线   免费鉴定 182  6976  3612  (+  微   信)免费鉴定

  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据说安妮皇后在定制银质茶具时,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壶。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这种小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准壶的前身。孟臣壶工艺手法极洗炼,富节奏感,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惠孟臣制壶除注重壶体浑朴精妙外,尤注重铭刻的书法。他的刻款书法秀娟,不离唐贤风格,笔法绝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孟臣壶”传器款识有书“文杏馆孟臣制”、“荆溪惠孟臣制”、“惠孟臣制”、“孟臣制”。有的前面标有制作年份或绝句,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水浸一天星孟臣”、“叶硬经霜绿孟臣制”、“烟村四五家孟臣”或“云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诗句,一般是在十几字组成的诗句或吉祥语闲章下镌刻孟臣制,字体多为楷书,也有行书体,笔势灵动,用竹刀刻划,后期作品并用钤印。孟臣壶的款识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佳精品

  孟臣壶的烧制年代一直存在歧义。自明代天启年间到清代雍正年间这一百年时间里,一直都有署惠孟臣名款及印章的作品出现。在惠孟臣死后三百多年,许多有“孟臣”款的小壶仍在不断出现,且不限于宜兴一地。在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一带及台湾地区盛行功夫茶,茶具四大件中“壶必孟臣壶”,民间崇尚,流行甚广,翻起壶底,盖有“孟臣”印记的,几乎家家都有一两把,可见孟臣小壶名流衍之久远。我们今天所见的除了传世的真器和清代的仿造品外,大都为当地烧制,并非宜兴紫砂器。所谓“孟臣壶”只不过是泡饮功夫茶所用紫砂小壶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后世仿孟臣壶的多为小壶,民间大量的朱泥水平壶多署款“孟臣”,代代都有出品。孟臣壶的名声大振,振在水准小壶上,在制壶史上惠孟臣的名字几乎成了水准壶的专用名词。究其原因,恐怕是功夫茶盛行地区茶人的偏好所致。清人金武祥在他的《海珠边琐》中说:“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迄至今日,紫砂艺人仿造孟臣小壶仍比比皆是。

  朱泥小壶     底款"光绪御制"

  朱泥小壶     底款"宫廷御用"

  澹然斋

  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贡品,王亲贵族纷纷定制紫砂壶,于是这时期出现许多斋、堂、轩、号,钤于茗壶,如澹然斋、片玉斋、玉得斋、翼斋、春水堂、清和堂、盛和堂、清德堂、得月轩等等。清乾隆年间的紫砂壶,几乎全部吸收瓷器的技法,绘粉彩山水、花卉,追求装饰的巧丽繁琐,品味的奇巧新颖

  邵景南: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邵景南,号留佩主人,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人,以制朱泥小壶闻名,制壶善仿明式,深得古法。与他同时期出名的紫砂名匠,还有邵大亨、黄玉麟、冯彩霞、邵二泉、吴岐陶、申锡、胡远、俞国良等。壶底常用“邵景南”线框阳文楷书印章,盖内常用“景南”椭圆楷书章。这种工艺格式和章法,为后人鉴赏邵景南作品提供了依据,也是名匠邵景南固有风格的表现。

  博古堂收藏 与藏友交换 所谓欲与取之 必先予之 艺术品领域内的技术咨询,瓷器 玉器 青铜器 字画 紫砂壶 钱币 杂项

  热  线   免费鉴定 182  6976  3612  (+  微   信)免费鉴定

  江案卿:清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一表现出淳朴农家的喜悦,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近代名家 王寅春 底款"大清宫廷鉴造"

  近代名家:王寅春(1897年1月13日-1977年4月11日) 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川埠上袁村。13岁拜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开始求艺生涯。三年满师后,帮窑户制坯当客师,24岁后在家自产自销紫砂壶。因手艺好,上海客户纷纷定货,并赠【阳羡惜阴室王】印款盖于壶底,名染沪上。后由宜兴蜀山切玉圣手金石书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赠,宝爱此印,一生一直用此章钤于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