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权威瓷器钱币字画杂项私下交易鉴定出

名称:湖北最权威瓷器钱币字画杂项私下交易鉴定出

供应商:武汉雅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价格:2.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686号世贸大厦13楼2~5室

手机:15872436701

联系人:李迪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98439271

更新时间:2016-10-14

发布者IP:58.49.74.184

详细说明

  湖北荆门古玩    古玩杂项在哪里鉴定出手  古董权威鉴定中心

  古玩拍卖价格   古董交易      古玩展览交易鉴定

  一。征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明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

  二、联系方法

  武汉雅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所以,也不可以用是否能划手来肯定或否定它,应该先分清楚器物是否曾经使用过,还要根据不同器物使用者的等级而有所分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他们所用的斗彩器物就没有再另外打磨,而在万贵妃权倾后宫的成化时代,能用得上斗彩的太监宫女也就非通一般了。成化斗彩用彩虽然也是红黄緑紫青兰五色,由于其在色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了多次烧窑,所以一色可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薄,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弘治正德二朝不烧斗彩,到嘉靖时又开始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相比。

  成化斗彩为何名贵?好在哪里?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一、起源宣德 成熟成化

  成化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但何时起源?何时创烧?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明确结论。

  1985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极其珍贵的传世品 ——“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破解了成化斗彩创烧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又一问题。

  这只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以三条青花弦构成一条宽带,中绘三条青花行龙,并有飘荡的流云;圈足以汹涌澎湃的海水为饰,底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官款。这项发现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斗彩初见宣窑”并非子虚乌有。斗彩品种已知始自宣德,若微之著录,如《物志》尝言明宣窑:“隐纹如桔皮,红花青花者俱鲜彩夺目,堆垛可爱。”这两件青花五彩碗最核心的特点是,纹饰中有一部分是在青花轮廓上填绘五彩,实际上已经具有“斗彩”的特征了,因此,这种“斗彩”工艺在宣德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明宣德朝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制瓷技艺精益求精,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如青花红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就是景德镇御窑厂在多年实践中发明的一种新工艺。在青花五彩的画面中出现小的局部为青花线内填彩的装饰,这一装饰即成为后世所说的“斗彩”。由于回青的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使成化斗彩瓷这个品种一出世,就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制瓷新工艺,因而造就出一个新品种。方法是两次烧成,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绘出花纹的轮廓,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没有色彩只有青花轮廓的半成品,第二次按构图要求在釉上轮廓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效果。成化斗彩的施彩技法有填彩、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成化斗彩主要是为皇室赏玩的需要而烧造,因其成本高、质量好、数量少,故在明代就成为极其贵重的珍品。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

  二、胎薄质细,洁白蕴润

  成化斗彩的胎质和釉色十分讲究,胎质轻薄、洁白细腻,釉色肥厚,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完美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成化斗彩的胎釉陶炼得极其精细,胎土几乎不含任何杂质,胎釉非常光润,感觉就像极品的羊脂玉一样温润舒服、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低所致。

  它的胎骨迎光观看有的呈肉红色或牙白色,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斗彩都有这种緑。形成成化斗彩这种高品质的关键是当时皇室对这种斗彩瓷器的高定位,因而才会产生出创意新、材料精、工艺绝、器型妙、品相好、数量少的千古绝品。

  三、设色丰富彩料昂贵

  成化斗彩的彩料品种丰富华贵,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绿、黄三色,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在设色方面非常讲究,颜色品种有红、黄、绿、紫及过度色,但没有。彩色透明鲜亮,具有明显的时代感,每中彩色又各有千秋。如黄彩则变化多端,有娇黄、鹅黄等十分淡雅,娇嫩透明;杏黄色中微微闪红,蜜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彩似湖水一样绿,清澈透明,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的感觉,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

  另外在成化斗彩中还有几种比较特殊的色彩,如一种叫“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褐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现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只在成化年间出现过,是成化的典型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像胶泥的感觉。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油红,鲜艳耀目,多在纹饰中点缀出星点或花朵,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光晕,这种红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枳之一,后仿者难以及比。

  采用不同矿料配比,提炼出如此多的彩料,是成化时期制瓷工匠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巨大贡献。已故陶瓷藏家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成化色彩特征时曾说:“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成化斗彩在彩色使用上也非常灵活,根据器物的纹饰和风格,或用一两种、或选三四种,或用五六种(如斗彩鸡缸杯)。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较少。无论选用几种,都设色恰当,素雅鲜丽,清新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