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信董事长吕学锦表示,该合作以云端数据中心的使用模式为实测基础,评估企业数据中心导入云端运算环境的经验及方法,以深入了解处理器到整体服务器耗电。透过虚拟化管理搭配数据中心内温度监控,可设定能源使用政策,当工作负载较低时降低闲置的系统用电,甚至将虚拟机转移至其他服务器上集中管理,停止原来服务器的运作。中华电信目前针对企业节能需求已提供iEN智慧节能服务,利用各种温度、湿度、移动传感器和空调、冰水主机等用电设施管理平台相结合,依温湿度、人员使用变化动态调整大楼等建物用电,与英特尔合作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未来商品化将有助于中华电信扩展至数据中心节能领域。
旋挖用化学泥浆使用说明
水溶性化学泥浆(晶体状)系聚合物颗粒,易溶于水。水溶物清澈透明、呈胶状。溶配时间短、使用量少、水溶液粘度高。水溶剂无毒;符合环保标准。沾粘在皮肤和衣物上,易于清洗。在非开挖工程施工中可降低钻进、回拖时的阻力。在钻进回扩时可有良好的成孔、护壁性能,同时正确使用它可以有效提高钻进液的粘稠度,增加泥浆的排渣能力,降低钻进时的钻杆扭矩,大幅降低拖管阻力。
二、使用步骤:
1、 施工准备:挖两个泥浆池,大小在100立方米,长6米,宽5米,深3——4米,可根据用量确定泥浆池的大小,并在池边装好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周边按国家安全规范做好防护。(也可以做一个泥浆池,按膨润土造浆及循环方法进行)
2、 将清水注入泥浆池后,用20%氢氧化纳(又名烧碱、火碱或片碱)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用空压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
3、 将循环泵打开,进行自循环后,通过泵出水管口加入本产品,要求慢慢均匀加入,一般沙层加量为万分之二点
五(既100方水中加入本产品25公斤),后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用工程漏斗测定溶液的黏度到30秒左右即可满足一般工程地质。(一般情况下手感稍有粘度起线丝状即可,特殊地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若黏度高于30秒,可直接加水稀释:若黏度小于30秒,可能是由于搅拌时间不够,需延长搅拌时间,如果仍达不到黏度,可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再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左右,直至满足条件。
5、 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含砂层较多,要提前准备好足够量的泥浆,并在钻进过程中不断补充泥浆,保持钻进液面,确保地层压力平衡。
6、 钻进完成后,停15-40分钟后,(根据孔深决定时间)用钻机打捞一次沉降下去的砂子等杂质,不要控浆。然后下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灌注桩要求的含砂量和沉砂量,个别地层可能会出现沉砂量较多的情况,就可以在下钢筋笼之前多捞两次,以确保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沉渣达标。
7、 灌桩完后,返回的泥浆需要求其黏度,如果黏度低于30秒,可以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用空压机不停搅拌,直至满足条件。同时,在另外一个泥浆池中配制新的泥浆,以满足下一个桩钻孔所用。
为了检测这种沉淀效果,我们进行SV的检测。SV是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3分钟)在一定容器内(1ml量筒)沉淀后,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占的体积比例,以%计,通常情况下不写%,但是记住是一个比值。SV在活性污泥的检测方法中,手段最为便捷,一般有一个带刻度的量筒就可进行,所以在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日常检测。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比一般取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进行,曝气池出口的微生物已经完成了有机物吸附降解过程,即将进入到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此处进行沉降比的检测,能检测出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效果,同时也能检验二沉池的沉淀效果。
三、 用量
一般情况下比例按0.01%~0.1%配制,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试验确定配合比例。
参考指标: 地层状况 泥浆(公斤∕立方水) 粘度(秒) 粘土与页岩
0.2-0.6
24-30 淤泥,细到中砂 0.3-0.7 26-32 粗砂,较小的砾石 0.4-0.9 26-35 卵砾石
0.7-1.1
35-45
四、注意事项:
1、在挖池过程中,尽量保证其大小的准确性,以保证配浆的准确性,避免浪费。
2、 在配碱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氢氧化纳配制成20%水溶液,切记直接把固体氢氧化纳直接加入泥浆池中,以便充分溶解。
3、在上层钻进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泥浆的黏度可以小一些,大概28秒左右就可以使用,如果上层过早出现沙层,尽量不要降低泥浆黏度。
4、在一个泥浆池一次配浆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搅拌,在配浆的时候,要留出充足时间,使产品充分溶解
一般建设大型工程项目的责任范围都很广,牵涉的面也很多,这其中就有很多的人需要对工程的各方面具体指标进行负责处理,不同的人在工程建设中负有不同的责任。而且一般而言,所负责任的时间都很长,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直至设计施工周期截止。能源是我国的大产业,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处理,能源作为我国的战略物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还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前提,实施建筑节能手段是我国的大事,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等大事,所以节约建筑的设计者无形中又承担了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责任,这里面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的相关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