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北京首次发布一项全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对绿色ICT认知调研,结果显示,业界对绿色ICT认知较高。如今,绿色信息通信技术(ICT)日渐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不久前,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受阿尔卡特朗讯之托,在北京首次发布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对绿色ICT认知的调研。结果显示,业界对绿色ICT有较高的认知,而如何运用技术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尚亟待加强。那么,绿色ICT对节能减排究竟能起到什麽作用,如何行动才能发挥其效力呢?企业投入认知尚存差异早在24年,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的《信息社会冲绳》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旋挖用化学泥浆使用说明
  
水溶性化学泥浆(晶体状)系聚合物颗粒,易溶于水。水溶物清澈透明、呈胶状。溶配时间短、使用量少、水溶液粘度高。水溶剂无毒;符合环保标准。沾粘在皮肤和衣物上,易于清洗。在非开挖工程施工中可降低钻进、回拖时的阻力。在钻进回扩时可有良好的成孔、护壁性能,同时正确使用它可以有效提高钻进液的粘稠度,增加泥浆的排渣能力,降低钻进时的钻杆扭矩,大幅降低拖管阻力。
  
二、使用步骤: 
  
1、 施工准备:挖两个泥浆池,大小在100立方米,长6米,宽5米,深3——4米,可根据用量确定泥浆池的大小,并在池边装好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周边按国家安全规范做好防护。(也可以做一个泥浆池,按膨润土造浆及循环方法进行) 
  
2、 将清水注入泥浆池后,用20%氢氧化纳(又名烧碱、火碱或片碱)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用空压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
  
3、 将循环泵打开,进行自循环后,通过泵出水管口加入本产品,要求慢慢均匀加入,一般沙层加量为万分之二点
  
五(既100方水中加入本产品25公斤),后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用工程漏斗测定溶液的黏度到30秒左右即可满足一般工程地质。(一般情况下手感稍有粘度起线丝状即可,特殊地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若黏度高于30秒,可直接加水稀释:若黏度小于30秒,可能是由于搅拌时间不够,需延长搅拌时间,如果仍达不到黏度,可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再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左右,直至满足条件。
  
5、 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含砂层较多,要提前准备好足够量的泥浆,并在钻进过程中不断补充泥浆,保持钻进液面,确保地层压力平衡。
  
6、 钻进完成后,停15-40分钟后,(根据孔深决定时间)用钻机打捞一次沉降下去的砂子等杂质,不要控浆。然后下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灌注桩要求的含砂量和沉砂量,个别地层可能会出现沉砂量较多的情况,就可以在下钢筋笼之前多捞两次,以确保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沉渣达标。
  
7、 灌桩完后,返回的泥浆需要求其黏度,如果黏度低于30秒,可以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用空压机不停搅拌,直至满足条件。同时,在另外一个泥浆池中配制新的泥浆,以满足下一个桩钻孔所用。
  
CDM项目发展趋势与涉税研究意义CDM项目的产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的1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1。年12月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三、 用量 
  
一般情况下比例按0.01%~0.1%配制,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试验确定配合比例。
  
参考指标: 地层状况   泥浆(公斤∕立方水) 粘度(秒) 粘土与页岩 
  
0.2-0.6 
  
24-30 淤泥,细到中砂 0.3-0.7 26-32 粗砂,较小的砾石 0.4-0.9 26-35 卵砾石 
  
0.7-1.1 
  
35-45 
  
四、注意事项: 
  
1、在挖池过程中,尽量保证其大小的准确性,以保证配浆的准确性,避免浪费。
  
2、 在配碱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氢氧化纳配制成20%水溶液,切记直接把固体氢氧化纳直接加入泥浆池中,以便充分溶解。
  
3、在上层钻进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泥浆的黏度可以小一些,大概28秒左右就可以使用,如果上层过早出现沙层,尽量不要降低泥浆黏度。
  
4、在一个泥浆池一次配浆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搅拌,在配浆的时候,要留出充足时间,使产品充分溶解
  
二是提高采暖、空调、照明等用能系统效率。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后,降低了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需求,还需进一步挖掘用能系统的节能潜力。在用能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当于节约了能源。三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贮存量有限,终会枯竭。同时,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温室气体,还会污染环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是未来的趋势,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采暖空调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