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和餐厨垃圾、农场畜禽粪便等有机废物进行混合消化处理。由于餐厨垃圾和农场畜禽粪便有机质含量较高,与污泥进行混合消化,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产气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奥地利Strass污水厂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污泥生产生物沼气,并利用外源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共消化过程产生的生物沼气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为污水厂创造了能源效益和实现了碳减排目标211年,湖北襄阳市为了解决污泥造成的恶臭和水污染问题,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安全,选择了高温水解+高浓度厌氧消化+捕获利用技术路线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进行协同处理,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旋挖用化学泥浆使用说明
水溶性化学泥浆(晶体状)系聚合物颗粒,易溶于水。水溶物清澈透明、呈胶状。溶配时间短、使用量少、水溶液粘度高。水溶剂无毒;符合环保标准。沾粘在皮肤和衣物上,易于清洗。在非开挖工程施工中可降低钻进、回拖时的阻力。在钻进回扩时可有良好的成孔、护壁性能,同时正确使用它可以有效提高钻进液的粘稠度,增加泥浆的排渣能力,降低钻进时的钻杆扭矩,大幅降低拖管阻力。
二、使用步骤:
1、 施工准备:挖两个泥浆池,大小在100立方米,长6米,宽5米,深3——4米,可根据用量确定泥浆池的大小,并在池边装好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周边按国家安全规范做好防护。(也可以做一个泥浆池,按膨润土造浆及循环方法进行)
2、 将清水注入泥浆池后,用20%氢氧化纳(又名烧碱、火碱或片碱)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用空压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
3、 将循环泵打开,进行自循环后,通过泵出水管口加入本产品,要求慢慢均匀加入,一般沙层加量为万分之二点
五(既100方水中加入本产品25公斤),后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用工程漏斗测定溶液的黏度到30秒左右即可满足一般工程地质。(一般情况下手感稍有粘度起线丝状即可,特殊地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若黏度高于30秒,可直接加水稀释:若黏度小于30秒,可能是由于搅拌时间不够,需延长搅拌时间,如果仍达不到黏度,可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再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左右,直至满足条件。
5、 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含砂层较多,要提前准备好足够量的泥浆,并在钻进过程中不断补充泥浆,保持钻进液面,确保地层压力平衡。
6、 钻进完成后,停15-40分钟后,(根据孔深决定时间)用钻机打捞一次沉降下去的砂子等杂质,不要控浆。然后下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灌注桩要求的含砂量和沉砂量,个别地层可能会出现沉砂量较多的情况,就可以在下钢筋笼之前多捞两次,以确保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沉渣达标。
7、 灌桩完后,返回的泥浆需要求其黏度,如果黏度低于30秒,可以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用空压机不停搅拌,直至满足条件。同时,在另外一个泥浆池中配制新的泥浆,以满足下一个桩钻孔所用。
一棵棵桃树长势正旺,上面已经结了一些小果儿。在果园的一角,有一个吊着的约有1米高的水桶。可记者围着水桶走了两三圈,也没看出这个水桶有什么特殊之处。李荣旗用手指了指水桶的出水管,从这出水管再往下看,埋在土里的部分才是节水的关键。我把土铲开,让你们看看门道。一铲下去,干燥而且泛着白的表层泥土铲到一边,露出了褐色的土层,手一摸,湿湿的。小心翼翼地挖了3多厘米,在根系旁边,一个大拇指粗的黑色胶皮管呈现在眼前,这是独有的痕量灌溉水管。
三、 用量
一般情况下比例按0.01%~0.1%配制,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试验确定配合比例。
参考指标: 地层状况 泥浆(公斤∕立方水) 粘度(秒) 粘土与页岩
0.2-0.6
24-30 淤泥,细到中砂 0.3-0.7 26-32 粗砂,较小的砾石 0.4-0.9 26-35 卵砾石
0.7-1.1
35-45
四、注意事项:
1、在挖池过程中,尽量保证其大小的准确性,以保证配浆的准确性,避免浪费。
2、 在配碱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氢氧化纳配制成20%水溶液,切记直接把固体氢氧化纳直接加入泥浆池中,以便充分溶解。
3、在上层钻进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泥浆的黏度可以小一些,大概28秒左右就可以使用,如果上层过早出现沙层,尽量不要降低泥浆黏度。
4、在一个泥浆池一次配浆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搅拌,在配浆的时候,要留出充足时间,使产品充分溶解
U:SB法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发明,与其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一样,包括水解,酸化,产和产等。U:SB法具有不少优点,但该法一般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悬浮固体的废水。近年来,国内对其设计研究及工程应用增多,技术发展亦较快。U:SB的设计U:SB反应器的高度选择是否恰当,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其高度一般在4-6m为宜。的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条件:a)污泥和水的混合物在进入沉淀区之前,以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固、液分离效果;保持沉淀区内的液流稳定,其表面负荷应在3.m3/(m2˙h)以下,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区前,通过入流孔道的流速不大于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以免污泥因流速过大而被带出反应器;液体上升通过污泥时,应有利于在反应器中形成污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