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正规回收废钼多少钱收
废钼回收的社会效益与行业挑战
该行业的社会效益远超经济价值:一方面缓解资源短缺,保障战略金属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创造大量就业,如废料分拣、技术研发等岗位。但挑战亦存:小作坊式回收导致环境污染,需加强监管;高端应用(如核工业钼材)对回收技术要求极高,国内企业仍依赖进口设备。推动产学研合作(如共建钼再生实验室)和行业标准统一,将是破局关键。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市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技兴市”战略,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2012年,全市科技人员结合南通实际,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一大批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推进科技工程作出了积贡献。经南通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并向社会公示,共评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20篇,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推动科技进步,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南通加快建设北翼经济中心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附件:南通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14年1月2日
附件
南通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共120篇)
一等奖名单(12篇)
1.Protease and transglutaminase application for wool anti-felting finishing (蛋白酶和转谷氨酰胺酶在羊毛抗毡缩整理中的应用)
张瑞萍、蔡再生(南通大学)
2.量子点修饰碳胶电在纸基上的电致化学发光
史传国、单 霞、潘忠芹(南通大学)
3.基于K2树的大规模网络图数据存储优化方法研究
施 佺、肖仰华、聂贝斯(南通大学)
4.拟爱因斯坦度量的刚性研究
王林峰(南通大学)
5.认知用户配对与协作感知算法研究
包志华、张、张晓格(南通大学)
6.基于全优化的南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辛鹏磊、陈建标(南通市水文)
7.Analysis of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1 gene polymorphism in several indigenous Chinese cattle and crossbred cattle(中国几种地方牛种和牛种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多态性研究)
严林俊(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8.体外构建基于丝素导管的神经等价物及将该组织工程化神经用于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汤 欣、薛成斌、王亚先(南通大学)
9.NO/cGMP/PKG信号通路参与二苯乙烯苷抑制平滑肌的机制研究
许晓乐、张 伟(南通大学)
10.中国农村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蔡 辉(南通大学)、黄建萍(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徐广飞(南通大学)
11.尿监控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王 芳(南通市人民医院)、陈建荣(南通市中医院)、刘经纬(南通市人民医院)
12.BDNF blended chitosan scaffolds for human umbilical cord MSC transplant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rapy
施 炜、陈 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二等奖名单(24篇)
1.高温胁迫对条斑紫菜突变系圆盘体生长的影响
吕 峰、王小红、陆德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甲醇气相羰化合成醋酸的反应机理及本征动力学
刘金红、刘志军、黄艳芳(南通职业大学)
3.Research on Kenaf Degumming with Oxidation Process
颜婷婷、顾闻彦、郁崇文(南通大学)
4.基于赌轮选择遗传算法的数据隐藏发布方法
胡新平、贺玉芝、倪巍伟(南通大学)
5.喷射液束电解辅助激光打孔工艺对再铸层和溅射物的控制研究
张 华、徐家文(南通大学)
6.三维分级结构Zn3(OH)2V2O7?H2O与Zn3(VO4)2微米球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
王 淼、石玉军、江(南通大学)
7.灰旅行时间的区域公交车辆调度模型和算法
魏 明、孙 博、靳文舟(南通大学)
8.基于槽线谐振器的可调/可开关带通滤波器
陈建新、施 金、包志华(南通大学)
9.微型桩芯搅拌桩工程实践与工作机理研究
包 华、邓亚光、 张 慧(南通大学)
10.三维激光扫描应用于古建测绘的关键技术研究
徐亚军、袁小军(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程 亮(南京大学)
11.Sobolev型时滞非部积分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
徐小平(南通职业大学)
12.CINRAD/SA雷达中微波器件故障判别
汤建国、周红根、周 良(南通市气象)
13.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薛 林、张 丹、徐 亮(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4.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唐明霞、袁春新、陈 惠(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5.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FOXP1 as an oncogen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张一心、张素青、王晓冬(南通市肿瘤医院)
16.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感觉与运动神经差异表达蛋白
贺倩茹、满莉丽、季煜华(南通大学)
17.雪旺氏细胞溶酶体分泌参与神经损伤后髓鞘化过程
陈 罡、张志君、韦中亚(南通大学)
18.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功能全面解析及免疫应答抑制
季菊玲、郁 枫、季秋虹(南通大学)
19.健忘症模型大鼠前脑胆碱能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研究
张新化、金国华、李伟(南通大学)
20.Free-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treatment confers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王国华、姜正林(南通大学)、李永财(宁夏人民医院)
21.低温中灌肠预防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效果
张曦霞、张兰凤(南通市肿瘤医院)、叶 赟(南通大学)
22.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predicts ovarian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microvasc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s
刘曼华、邱君君、张忠新(南通市人民医院)
23.Role of 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 expressed in PVN in regulating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n rats
桂 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4.Telescopic technique associated with mucosectomy: a simple and safe anastomosis i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李 鹏、毛勤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三等奖名单(84篇)
1.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佘柳涛、薛卫东、陆 琴(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
2.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盛国荣、谢 勇(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3.基于EKF-RNN算法的抗震棒材性能预报模型研究
顾力平(南通职业大学)
4.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遴选与建设
管德明(南通职业大学)
5.Mesoporous tungsten oxides as photocatalysts for 02 evolution under irradiation of visible light
黄 徽(南通职业大学)
6.催化氧化法合成草甘膦工艺条件研究
黄艳芳、刘志军、王健伟(南通职业大学)
7.成衣三维记忆与数码拓印艺术染整工艺
顾 鸣、刘素琼、梁惠娥(江苏华艺集团)
8.纯棉特细号高密防羽绒布的织前生产工艺
张国辉(南通职业大学)
9.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crylate Sizes Modified by Nano-Microspheres Prepared via Minienulsion Polymerization
金 啸、崔建伟(南通大学)
10.粘胶基碳化织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季 涛(南通大学)、李 杰(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高 强(南通大学)
11.酒石酸锑钾的制备
蒋云霞(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钟国清(西南科技大学)
12.The research status of Nafion ternary composite membrane
马 骏(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倪红军(南通大学)、苏冬云(南通职业大学)
1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随不同速率控制模式的改进
张 烨(海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14.滨海地区水泥改良盐渍土强度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陈雪峰(如东县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
15.浅谈内河通航桥梁桥墩防撞设计
魏东海、施卫东、张兆民(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南通分院)
16.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外包--以南通港口为例
宋丽霞(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17.万能式断路器合闸能量仿真与优化方法研究
丁建波、李 、唐文献(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18.南京南站秦淮新河大桥引桥桥面施工技术
李晓平(江苏南通六建集团)
19.Porel 纤维混纺纱的开发实践
赵瑞芝(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汪吉艮(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20.电子健康档案云研究
张志美、杨 剑、胡新平(南通大学)
21.基于稳态运行期间的变量测量确定开关磁阻电机的磁链特性
陈海进、景为平(南通大学)
22.稀土-异亮基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
商艳芳、葛存旺、尤克非(南通大学)
23.基于{血红蛋白/银纳米粒子}n多层组装膜的PH开关效应
于春梅、季万余、苟莉莉(南通大学)
24.低信噪比环境下基于线性合并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
张、包志华(南通大学)
25.带有非线性扰动的广义奇摄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周 磊、陆国平(南通大学)
26.硝酸体系微波消解-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废中总磷方法的研究
沈志群、李 莉、刘琳娟(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7.中粳稻施肥体系的研究
陈 斌、丁华萍(海安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仲卫华(海安县开发区农村工作)
28.南通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马 进、丁皛钰(南通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29.3种海洋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影响因素分析
张跃群、阎生荣、吕 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0.江苏近代以来沿海开发的成效与启示
黄志良(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李世峰、刘蓉蓉、张岳芳(南通市作栽站)
32.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33.辐射沙脊群南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瑛、王云龙(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刘培延(东海水产研究所)
34.相似路径热带气旋“米雷”和“梅花”影响南通降水差异及原因分析
李 超、陈爱玉、陈 铁(南通市气象)
35.辣椒新品种通研4号
李 进、张雪峰、胡桂华(南通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36.浅谈现代蚕业
韩益飞(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37.规模猪场粪水制沼产能技术应用
曹亚如(通州区农业委员会)
38.灸疮促发对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
沙建梅、邓筱娟、邵志赤(如皋市中医院)
39.食管灰白黏膜内镜病理、增殖凋亡和p53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正言、朱小平、王正栋(如皋市人民医院)
40.High expression of CXCR2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igenesis,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韩 靓、蒋 斌、吴 浩(南通市肿瘤医院)
41.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Type 2 Diabetes Risk Gene Varia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基因多态性关系的Meta分析)
茅红艳、李 琴、高蜀君(启东市人民医院)
42.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效应概述及相关问题
姚红玉(启东市人民医院)、陈陶阳、曲春枫(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
43.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宋红杰、马 捷、周航波(海门市人民医院)
44.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SIAH1的上调
王东林、陆丘惠、邵 蓓(南通大学)
45.中国美沙酮门诊患者HIV和HCV流行水平研究
庄 勋、梁燕鲜(南通大学)
46.延髓背角中趋化因子CCL2和受体CCR2参与三叉神经痛的调节
张志军、董玉林、陆 颖(南通大学)
47.小干扰核糖核酸下调人类乳头瘤18型E6、E7基因及VEGF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恶性生物细胞学行为的影响
陈 莉、吴圆圆、王建力(南通大学)
4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肝X受体-α介导瘦素对肝星状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闫坤锋、邓 雄、翟旭光(南通大学)
49.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
陈 雪、杨 阳、姚 健(南通大学)
50.白介素-6抵抗NMDA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刘 展、邱一华、李 冰(南通大学)
51.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血清理学研究
窦志华、罗 琳、候金燕(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52.补康灵对辐射损伤肺癌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张锦林、倪美鑫、蔡 晶(南通市肿瘤医院)
53.某院医务人员高危品认知调查
杨 燕、姜剑飞、崔志明(南通市人民医院)
54.止痒乳膏优选的正交试验研究
丁晓云(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55.HPLC法测定脑心清胶囊中非法添加氢氯噻嗪
周利贤(南通市品检验所)
56.中国江苏省南通市2010年麻疹N-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李海波(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S.D.Spencer(美国国家癌症学会)、廉丽华(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57.老年高血压保护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测定
钱湘云、何 炜、耿桂灵(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58.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59.A sensitive method to quantify human cell-free circulating DNA in blood: Relevance to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reening
景蓉蓉、王惠民、崔 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0.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and E-cadherin in glioma
杨 柳、刘 梅、邓传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1.Allograft tendon for Second-Stage Tendon Reconstru
谢仁国、汤锦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2.Upregulation of p16INK4A promotes cellular senescence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顾志峰、曹晓蕾、姜津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3.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 of revealing foramen ovale under X-ray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何玉泉、沈云霞(南通市人民医院)、何 书(南通大学)
64.Simultaneous knockdown of APRIL via multiple shRNAs reduces the malignancy of SW480 cells
李海泉、鞠少卿、王惠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5.Effects of paxillin on HCT-8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秦 军、王志伟、马利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66.Overexpression of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94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徐大伟、崔志明、王友华(南通市人民医院)
67.Serun A PRIL,a potential tumor marker in pancreatic cancer
陈 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王 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邵建国(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68.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H2O2检测的临床意义
邢佳丽、陈建荣、陈金亮(南通市人民医院)
69.Refractive changes induced by flickering light and form deprivation in the C57BL/6 mouse
俞 莹、陈 辉、庹旌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70.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处理与母儿结分析
崔爱民(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71.Neutrophil cell poprlation data:usefuo indicators for postsurgical bacterial infection
朱易华、曹兴建、陈宇翔(南通市人民医院)
72.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
朱雪峰(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
73.灵芝多糖、水飞蓟素对不同程序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赵 旭、郝传铮、黄 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74.Safety and efficacy osplenic artery coil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in liver cirrhosis(弹簧圈栓塞脾动脉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及有效性研究)
顾建建(通州区人民医院)
75.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黄盘冰、王建军、瞿永梅(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
7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5例临床分析
吴金柱、倪 毅、胡进勇(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77.The Preventative Role of Curcumin on the Lung Inflammator y Response Induced by Cardiopulmonar y Bypass in Rats
刘 锟、沈 立、王 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78.南通市2008-2011年市售熟肉制品中盐含量的调查分析
戴志英、程晓宏(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7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唐建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80.An active murine-human chimeric Fab antibody derived from Escherichia coli , potential therapy against over-expressing VEGFR2 solid tumors
黄剑飞、梁 杰、唐 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81.多种导剂联合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的影响
陈 翔、樊兴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毛伟峰(南通大学)
82.海安县农村居民疟疾防治健康教育需求
曹晓斌、王小健、顾光明(海安县疾病控制中心)
83.肝癌HIF-1α表达特征及在诊断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 理、姚登福、吴 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84.甲型H1N1病房医护人员负性心理调查分析
谢幸尔、钱湘云、韩建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冶金矿山
序号
工种名称
工种性质
劳动条件
1
露天矿钻孔机司机
繁重体力劳动
1.操纵钻孔机、潜孔钻、牙轮钻进行钻孔作业。
2.随钻孔机移动,人力拖拽长数百米电缆,人工更换钻头钻具。
3.常年在山上露天作业,冬天寒冷刮风下雪,夏天炎热日晒雨淋,早晚温差大,自然条件艰苦。
4.钻孔机冲击作业,震动强烈,噪音大,并接触大量粉尘、炮烟、油烟。
2
露天矿电铲司机
繁重体力劳动
1.操纵电铲进行矿、岩铲装作业。
2.劳动强度大,操作频繁,精神紧张,震动强烈,移动电铲时,人力拖拽数百米长的电缆,人工更换铲齿,履带板、钢绳等。
3.露天作业条件与钻孔机司机同。
3
露天矿大型运矿汽车司机
繁重体力劳动
1.驾驶大型运矿汽车在露天矿山运输矿、岩。
2.运距短,每班来回倒车、装卸载近百次。采场山路陡峭拐弯多,路面不平颠簸严重,装矿、卸载震动大。
3.露天作业条件与钻孔司机同。
4
露天矿爆破工
繁重体力劳动
1.负责矿岩爆破和爆破后检查。
2.人工搬运炸和装,劳动强度大。
3.露天作业条件与钻孔机司机同。
4.直接受炸中有毒成分危害,并接触粉尘。
5
露天矿推土机司机
繁重体力劳动
1.驾驶推土机推矿、岩、平整场地。
2.经常在边坡地带作业,危险性大,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连续作业,颠簸严重。
3.露天作业条件与钻孔机司机同。
6
球磨机衬板工
繁重体力劳动
主要负责检修更换球磨机里的衬板,衬板重量大,每块90-250公斤不等,在球磨机内进行拆装作业,同时还要卸装钢球,劳动强度大。
7
人力修补轮胎工
繁重体力劳动
修补轮胎工人手持大锤敲打拆装钢圈,从汽车上拆装每条重达100-200公斤的轮胎,劳动繁重,
8
架空索道维修工
高空
工人在高空条件下检查维修架空索道,架空索道线路多数位于高山地带,工人背负沉重工具悬空作业。
:有金属
序号
工种名称
工种性质
劳动条件
1
锌冶炼干燥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锌精矿(含硫、铅、镉、砷、汞等)经配料、干燥脱水后,再破碎筛分,送人焙烧系统。
劳动条件:干燥工主要在窑头操作,定期巡回检查设备运转情况,锌矿从干燥窑窑尾进入,窑头排出。温度逐渐升高,到窑头达900?950℃,在这过程中锌矿中部分硫化铅挥发,硫化汞氧化生成汞蒸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并溢出窑外。打矿机运转时还从进出料口溢出铅尘。工人操作时接触上述有害物质。
2
锌焙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锌精矿送入沸腾焙烧炉进行焙烧,使其中的硫化物氧化生成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镉、氧化铅等),同时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劳动条件:为掌握焙烧炉炉温,保持炉气畅通,减少漏气率,经常清扫炉眼、烟气管道、旋涡器,打开操作门观察炉内沸腾情况,调整炉温。炉内发生烧结时,还要打开操作门和前室,扒出烧结块。工人操作时接触从炉门孔溢出的二氧化硫、铅尘、铅汞蒸气、三氧化二砷等。
3
锌焦结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干团矿经皮带给料机送入焦结炉,除去水份及挥发物,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温度。
劳动条件:焦结工主要是调节和掌握焦结炉温度和压力,经常检查和处理漏气(抹缝),人力清扫焦结炉、燃烧室、废气管道,开闭加排料口进行加排料。操作时接触炉内溢出的铅尘、三氧化二砷、氧化锌、氧化镉等。
4
锌蒸馏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焦结矿送入蒸馏炉内,通入煤气,使锌、铅的氧化物还原生成金属蒸汽,经冷凝得到锌锭、锌粉。
劳动条件:蒸馏工负责掌握好蒸馏炉各部位的温度,使锌蒸气大限度地、均衡地导入冷凝器,冷凝为金属锌。须经常打开操作门调整煤气、空气挡板,定时清扫换热室、燃烧室;在炉内结瘤时,拆除炉体上延部,人工清除炉瘤,定时进行加料和出锌及检查喷补炉罐。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铅尘、氧化锌、氧化镉等。
5
锌精馏工
有毒有害
工艺特点:利用各种金属具有不同沸点的特征,通过不同温度的分馏过程,使锌与其他杂质分离而得到高纯锌。
劳动条件:经常站在熔化炉加料口旁均匀加料,调整空气和煤气挡板。在精馏过程中,人力清扫换热室、燃烧室及各通道,定时打开操作口观察塔盘之间漏裂情况,填补裂缝。操作中接触氧化镉、氧化铅,氧化锌等。
6
锌浸出、净化工
有毒有害
工艺特点;把锌焙烧矿用硫酸转化为硫酸锌,除去杂质,制成锌电解液。
劳动条件:人工将料加入圆盘给料机,进行球磨后,加硫酸溶液浸出,浸出液经化学反应除砷、铜、镉、钴。人工加锌粉和定期下罐刷洗处理积存物。操作时接触砷化氢、硫酸雾、三氧化二砷等。
7
电锌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特点:硫酸锌水溶液通过电积沉的方法将锌析出,形成锌片。
劳动条件:人工装出槽、起锌片、检查短路等,劳动繁重,操作时接触硫酸锌水溶液和酸雾。
8
锌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锌片熔化后铸成锌锭。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扒渣,操作岗位温度38℃以上,辐射热大于3卡,操作时接触氧化锌烟及造渣过程中产生的氨气。
9
精镉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特点:粗镉在精锅炉中分馏,与铅(铊)、铜分离,镉蒸气冷凝后铸锭。
劳动条件:人工均匀加料,调整燃烧室温度,调整空气和煤气挡板,人工出镉、铸锭,清除镉锭表面的烧碱和氧化膜。定时出渣,经常检查堵漏,工人操作时接触氧化镉和辐射热。
10
镉析出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含镉烟灰和锌净液渣等为原料,经浸出、置换、压滤,然后电解析出镉。
劳动条件;人工运料加料,操作时接触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砷化氢、氧化镉、钴及酸雾等。
11
电镉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电解析出的镉片,经熔化锅熔化,铸成镉锭。
劳动条件:人工在温度38℃、辐射热3卡以上条件下作业,操作工人将镉片加入熔化锅中,加碱或氯化铵除锌、铊等杂质,人工除浮渣、铸锭。接触熔铸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镉及蒸馏浮渣提取镉时挥发的镉蒸气。
12
粗铜备料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铜精矿、回收的烟灰和熔剂经过破碎、筛分,按比例进行混合配料。
劳动条件:工人操作抓斗吊车、破碎机,并手工用大锤打大块,操作时接触原料中含有的铅尘、三氧化二砷等。
13
粗铜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配好的原料经鼓风炉、吹炼炉、转炉、精炼炉逐步精炼,铸成阳。
劳动条件:鼓风炉人工进料、加料,并定时用钢钎捅风口、扒渣,放铜水,人工挂包起吊,按工艺要求再经各种炉子逐步精炼,铸成阳板。操作岗位辐射热大于3卡,环境温度38℃以上,操作时接触二氧化硫及铅、砷、镉、锌等。
14
铜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板置于盛有硫酸水熔液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在阴处析出电铜。
劳动条件:按工艺要求,电解液温度为60-65℃。硫酸雾蒸发带出镍、砷、锑等毒物。电解工常年在高温(38℃以上)、高湿(相对湿度65%)条件下,进行装出槽和清理作业,接触硫酸雾、砷化氢等。
15
电铜电调工
有毒有害
劳动条件:电调工配合铜电解工作业,负责电解过程的管理,进行槽间检查,处理短路等。劳动条件和电解工同,并负责拽电铜、换残、修整电铜板等。
16
铜电解净液工
伺毒伺舌
工艺流程:将含有砷、锑、铋、镍、铁等杂质的电解液置入中和罐中,通风搅拌(加温到90℃)。并除掉有害杂质铜、铁、砷、锑。达到电解液的净化和生产出副产品硫酸铜。
劳动条件:净液工人主要操作包括往中和罐内加铜屑和掏罐,脱砷、锑工人的装出槽,都属于笨重体力劳动。工人接触硫酸雾、砷化氢等。
17
铅烧结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原料经破碎、配料、混合后进行烧结。
劳动条件:烧结工在38℃以上高温条件下进行作业,人工清理炉篦、捅块等。操作中接触铅烟、铅尘及砷、汞、镉和它们的氧化物。
18
铅鼓风炉熔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烧结矿装入鼓风炉熔炼,经过放渣、打炉眼,出铅。
劳动条件:熔炼工把原料定时加入炉内,连续放渣出铅,炉眼堵塞时,人工用钢钎、大锤打炉眼。人工在高温条件下作业,并接触铅烟、铅尘。
19
铅收尘工
有毒有害
工艺:用布袋、静电、文丘里三种方法将烧结、鼓风炉、反射炉、加热炉含铅、砷、镉的烟气进行净化,烟尘经过管道送进收尘箱、净化器,回收金属。
劳动条件:收尘工在38℃以上高温条件下,人工装卸烟灰,定期更换布袋,清扫收尘器、管道和定期出灰,接触铅烟、铅尘等。
20
铅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粗铅精炼后铸成的阳板和电铅熔炼后铸成的阴板置入电解槽,槽内装有含硅氟酸的电解液,通入电流进行电解,制成电铅。
劳动条件:电解工在与熔铅连通的厂房内操作,负责定期刷洗电解槽、板和出装槽,检查短路等,接触氢氟酸、铅烟等。
21
电铅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脱铜后铅水铸成阳板,电解纯铅铸成阴板,把电解析出铅铸成铅锭。
劳动条件:以上生产过程主要是在熔铅锅内进行,铸型时铅水温度达到450?550℃,铅蒸气大量挥发,操作工人接触高温和铅烟。
22
粗铅脱铜炉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经鼓风炉熔化了的粗铅再进入反射炉,加苏打、焦炭等进行精炼,然后出渣、出冰铜,得到脱铜后的粗铅水。
劳动条件:脱铜工出渣、放冰铜、出铅等在温度高于38℃,辐射热大于3卡条件下操作,并接触铅烟、氧化铅等。
23
铟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把氧化锌中铟、锗经湿法提炼,得到金属铟和氧化锗。
劳动条件:将含铟烟灰及含铟置换物与硫酸混合,经浸出、置换制成海绵状铟,再进行蒸馏、电解,熔铸制成金属铟,工人操作过程中接触硫酸雾、二氧化硫和除砷时挥发的砷化氢气体。
24
金银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铅、铜电解后的阳泥送反射炉、转炉冶炼,再以硝酸、盐酸作电解液分别进行电解,电解后经熔化铸成金、银锭。
劳动条件:在辐射热大于3卡、环境温度38℃以上条件下作业,进料扒渣等均为手工操作,工人操作时接触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三氧化二砷、酸雾等。
25
铋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金银渣为原料送转炉冶炼,然后精炼,并浇铸成型。
劳动条件:工人在环境温度38℃、辐射热3卡以上条件下作业,人工进料、扒渣,并接触冶炼过程中挥发的三氧化二砷、铅、氯气等。
26
硒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把铜电解阳泥与硫酸混合搅拌,送回转窑焙烧,硒蒸气经吸收塔还原得硒粉,再经水洗、干燥、精馏、破碎等过程制成成品硒。
劳动条件: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接触二氧化硒、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砷、铅、汞等。
27
碲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金银氧化精炼产出的苏打渣,经球磨机球磨,加硫酸中合后送电解槽电解,析出碲熔化后铸成碲锭。
劳动条件;碲冶炼作业大部分为人工操作,接触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碲、酸雾等。
28
电镍净液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电解槽输出的阳液加热,并调值,经除铜、锌、铁、钴等,再过滤、酸化,即成电解所用的新液。
劳动条件:接触净液过程中产生的可熔性镍化合物气熔胶、氯气、盐酸雾等。
29
镍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硫化镍阳板及阴板分别置入装有电解液的电解槽进行电解,制成电解镍。
劳动条件:镍电解工负责装出槽,掏阳泥等,并按时检查触点、测量流量、记录电流电压、调整槽温,接触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可熔性镍化合物及其气熔胶和盐酸雾等。
30
硫酸镍制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经冷冻结晶的粗硫酸镍,经过熔解、除铜、除铁等过程后,利用有机萃取剂P204、煤油等进行萃取,再浓缩结晶,制成精硫酸镍。
劳动条件:多为手工劳动,接触硫化氢、硫酸雾、硫酸镍、P204、煤油等。
31
羰基镍制造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镍与一氧化碳在高压合成釜中加温反应生成羰基镍。
劳动条件:工人在操作中接触羰基镍。
32
电解镍粉制片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粗电解镍粉经烧结、破碎、球磨、压制,烧结成片。
劳动条件:接触破碎、球磨、混料、加料、轧制过程中产生的镍尘。
33
羰基镍粉制管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羰基镍粉混粉后,经轧机压制成片,送烧结炉烧结并逐片焊接成管状,用电化学处理固定成型。
劳动条件:接触在混粉、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羰基镍粉尘和焊接时产生的镍烟及电化学处理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酸镍、多硫化镍等。
34
锡冶炼炉前配料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锡精矿及含砷、铅的返回料,回收烟尘和熔剂等运至炉前配料,经混合搅拌运到反射炉炉顶加料。
劳动条件:人工装运、破碎,在炉顶加料时接触铅、砷及辐射热。
35
粗锡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原料装入反射炉,升温至1100?1250℃,经过冶炼铸成乙锡锭。
劳动条件:冶炼工人在辐射热大于3卡、环境温度大于38℃以上条件下操作,大部分为手工劳动,接触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砷、铅烟尘。
36
乙锡冶炼工
工艺流程:将乙锡锭装入熔析炉,经过冶炼铸成锡锭。
劳动条件:大部为手工劳动,操作地点温度大于38℃,辐射热大于3卡,并接触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砷、铅烟尘。
37
锡氧化锅工(一次精炼)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粗锡装入氧化锅,冶炼后铸成乙锡锭。
劳动条件:大部分为手工劳动,人工烧火加温,精炼时人工加锯末除砷,捞砷渣,人工加硫磺除铜,捞铜渣。工人在高温条件下操作,并接触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含砷、铅烟尘。
38
锡结晶槽工(二次精炼)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启动螺旋浆,进高铅锡料,加温熔化,在搅拌的同时喷水降温,用熔析法除铅,结晶后的锡经螺旋浆提升到炉温为400℃、左右的熔析段继续提纯。
劳动条件:工人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工出锡、搬运,接触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砷、铅烟尘。
39
合锡锅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本工序是生产精锡的工序,将粗锡装入合锡锅,经除砷、锑、铝、铜、铁等,得精锡,并浇铸成锭。
劳动条件:人工加铝除砷、锑,加锯末除残铝,加硫除铜,操作岗位温度较高,并接触含砷、铅烟尘。
40
焙烧砷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锡冶炼高砷渣送焙烧窑焙烧,除砷、硫,熔烧后送堆放仓存放。
劳动条件:人工装出窑,人工运料,接触焙烧过程中产生的铅、砷烟尘。
41
锡冶炼收尘制粒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电收尘和淋洗塔收集的烟尘加入圆盘制粒机,洒水制粒,人工推运至料仓。
劳动条件:大部分为手工操作,工作岗位有大量砷、铅烟尘。
42
锡烟化炉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粗锡冶炼的富渣和富中矿、黄铁矿加入烟化炉,使锡、铅锌等金属烟化挥发,通过电收尘器回收。
劳动条件:在高温下人工翻渣、放渣、清渣槽、加硫化剂、清理烟道等,接触炉内溢出的含砷、铅烟尘。
43
氯化炉炼铅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锡电解槽阳泥、阴渣和氯化铅、焊锡等入炉熔化,经氯化反应,放出粗铅铸锭,氢化亚锡流入容器交电解(工序)处理。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捞渣、出铅,并接触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铅、砷烟尘、氯气和辐射热等。
44
锡电解板浇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残和粗锡加入阳锅熔化,浇铸成阳板;精锡熔化后浇铸成阴板。
劳动条件:大部分为人工操作,并接触熔铸过程中产生的含铅、砷烟尘和辐射热等。
45
锡电解配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氯化亚锡破碎后,加入盛有盐酸或电解液的搅拌桶内,经搅拌、沉淀,沉清液送电解储液池。氯化铅沉淀洗涤后送堆放仓。
劳动条件:人工卸料、破碎、加料、洗涤处理氯化铅稀泥。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含铅、砷粉尘和酸雾等。
46
锡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板装入盛有电解液的电解槽内,进行电解。
劳动条件:人工配合吊车装出槽,人工捞残和锡花,工人在操作时接触电解槽挥发的酸雾和浇铸时产生的含铅、砷烟尘。
47
精锑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锑精矿经干燥、制粒、配料,装入鼓风炉或焙烧炉,氧化成氧化锑,再送反射炉精炼铸成锑锭。
劳动条件:大部分为手工操作,并接触锑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
48
生锑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锑精矿破碎后送生锑炉冶炼,经翻渣、扒渣铸成锑锭。
劳动条件:人工推运、破碎、加料,人工扒渣、通风口,操作过程中接触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砷和锑烟等。
49
锑白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原料装入锑白炉内熔化,经烟化铸成锑白。
劳动条件:工人在高温下进行投料、铸锭等操作,接触生产过程中氧化挥发的铅、锑、砷等。
50
铊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含铊烟尘为原料,经浸出、沉淀中和、置换、熔铸制成铊锭。
劳动条件:工人工操作,并接触含铊烟尘及铊的化合物等。
51
汞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汞矿石经破碎配料后送高炉、蒸馏炉、沸腾炉冶炼,汞挥发为汞蒸气经收尘冷凝系统冷凝得到金属汞。
劳动条件:人工配料、运料、加料和装罐,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接触汞蒸气。
52
汞精矿干燥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重选产品砂和浮选所得汞精矿,输送至铁锅或烤床上用电炉或煤火烘干。
劳动条件:接触汞精矿或?砂在干燥过程中分解挥发的汞蒸气。
53
汞冶炼炉渣转运工
有毒有害
劳动条件:转运工负责将高温炉渣装车,人力推运至渣场。接触炉渣中挥发的含汞蒸气、辐射热等。
54
汞产品加工包装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粗汞人工倒入集汞池,经碱洗、过滤后装罐出厂。
劳动条件:人工倒罐、洗罐、装罐,接触高浓度汞蒸汽。
55
汞选矿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汞原矿自井下提升入选厂后,经破碎、筛分入摇床重选出?砂,尾矿进球磨,浮选出汞精矿。
劳动条件:由于工艺要求,选矿厂位于干燥和蒸馏厂房上方,因而干燥蒸馏产生的汞蒸气上升至选厂内,选矿工接触汞蒸气。
56
单晶硅制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原料多晶硅经破碎、硝酸氢氟酸处理后装炉,部分原料掺入砷、磷、锑等元素,用高频加热和电阻加热在单晶炉内熔化冶炼成各种单晶硅。
劳动条件:整个过程用人工控制,精神高度集中,冶炼过程中接触高频电磁场、苯、砷、磷、锑、红外线等。
57
单晶硅原料腐蚀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为单晶硅高纯无杂质,原料需经氢氟酸、硝酸混合液加热处理。
劳动条件:在加热处理时有大量氢氟酸雾及氮氧化物溢出。
58
高钝金属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生产砷、汞、铅、硒、碲、铊、镉、磷、铬、镍、锑、镓、铟、金、银、锌、锡、钴、铋、硼、钡等高纯金属,一般采用氯化、蒸馏、电解及萃取四种方法。
劳动条件:工人操作中经常接触上述各种金属及其氧化物、氯化物等。
59
化合物半导体制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生产砷化镓、砷化铟、硫化镉、锑化铟、碲锑铋、碲化汞、银汞合金、银镉合金等,经真空脱氧,高温合成为多晶体,再经高频和电阻加热,拉制成单晶体。
劳动条件:操作过程中接触上述各种物质,同时还接触氟、铬化物、苯等。
60
铍合金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原料经配料、熔炼、搅拌,然后浇铸制成合金锭。
劳动条件;生产岗位温度在38℃以上,大部分为手工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氧化铍烟尘、辐射热。
61
金属铵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粗制氢氧化铍加气态氢氟酸熔解,加液氨中和盐析,加热分解成氟化铍,加镁还原成金属铍。
劳动条件;手工作业为主,在生产过程中接触铍、氟以及其化合物。
62
氧化铍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绿柱石、方解石经电弧炉熔炼、球磨、加浓硫酸酸化,再经浸出、压滤、除铝,除铁、中和、沉淀压滤、烘干、锻烧得到成品。
劳动条件: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接触硫酸铍、氧化铍等。
63
铍真空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金属铍珠经清洗、烘干、装炉、真空熔炼、浇铸等工序生产出金属铍锭。(铍铜金属生产工艺略)。
劳动条件: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铍尘、铍蒸气等。
64
氧化铍烧结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氧化铍粉经混料、用石膏模浇铸成锭、低温烘干(或干料装人石墨舟自然干燥),然后烧结。
劳动条件:本工种工人操作时接触烘干和高温烧结时挥发的铍烟尘。
65
铍粉制造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真空熔铸锭经车床制屑、磨粉、混粉、筛分等得合格粉末供成型用。
劳动条件:手工操作多,作业时接触铍尘。
66
铍真空热压成型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1)铍粉装入石墨模具经抽真空、热压、出炉、脱模得产品。(2)冷压毛坯经装炉、抽真空、加热烧结、冷却、出炉得产品。
劳动条件:手工操作多,作业时接触铍尘、铍气熔胶等。
67
铍等静压成型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铍粉装入像胶包套,震动成型,经冷热等静压,然后酸洗制成产品。
劳动条件:手工操作多,作业时接触铍尘、铍气熔胶等。
68
铍材轧制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铍坯经包套热轧、温轧、退火、抛光、切割,得成品。
劳动条件:轧制时铍材被加热到600℃以上,铍蒸气挥发,工人接触铍尘、铍气溶胶等。
69
铍材挤压成型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包套的铍锭,经抽真空焊接、加热、挤压成型、热校直、酸洗、整形,得成品。
劳动条件:操作岗位温度高,工人操作过程中接触铍气溶胶、铍烟尘、辐射热等。
70
铍材机械加工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原材料经车、铣、刨、磨、钻孔等加工方法得到各种规格的产品。
劳动条件:接触加工时产生的铍粉尘。
71
钴精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粗钴加入盐酸槽中,加热溶解、净化、加草酸铵得沉淀的草酸钻,再经煅烧,还原成高钝金属钴粉。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操作时接触氯化氢、氨、钴及氮氧化物等。
72
钴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净化后的氯化钴液,经加热,石墨阳电解,得成品钴。
劳动条件:手工劳动多,工人在操作中接触可溶性氯化钴气溶胶、氯气、酸雾等。
73
电钻酸溶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钴渣经烘干、酸溶、除铁、过滤、萃取、净化,送去电解。
劳动条件:接触酸溶、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氯气、酸雾、镍钴气溶胶等。
74
电钴萃取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除铁后的镍钴混合液,经萃取得有机钴,洗涤、反萃后得氯化钴液,净化送电解。
劳动条件:萃取时有机试剂和盐酸挥发,带出镍钴气溶胶。
75
镍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原料加入反射炉溶炼,浇铸成镍阳板。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扒渣、出镍、浇铸后挂吊阳板,操作中接触二氧化硫、镍尘及化合物气溶胶和辐射热等。
76
偏钒酸钠焙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钒渣、纯碱、食盐混料后加入回转窑焙烧,在窑头得到含偏钒酸钠的熟料。
劳动条件:工人在窑头观察燃烧和熟料出料情况、控制炉温,下料口处经常出现粘结需人工捶打。操作时接触窑头窑尾溢出的氯气、钒尘等。
77
五氧化二钒浸出沉淀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偏钒酸钠经温球磨和浓缩后打入沉淀罐中,加硫酸,通蒸气加温,沉淀得五氧化二钒晶体,经压滤与废液分离。
劳动条件:沉淀罐机械加料,压滤机人工出料、装运,操作时接触五氧化二钒、酸雾等。
78
五氧化二钒熔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五氧化二钒加入熔化炉加温熔化,胶水得片状五氧化二钒。
劳动条件:人工用铁锹加料,用铁耙出料,操作过程中接触五氧化二钒、辐射热等。
79
金属铬焙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铬矿、白云石、石灰石、纯碱和铬矿渣混料后加进回转窑进行高温焙烧,由窑头得到铬酸钠熟料。
劳动条件:工人在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半机械化配料和人工处理堵料,操作中接触铬粉尘、二氧化硫等。
80
金属铬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铬酸钠熟料进行水浸,除去铬渣加硫磺,使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同时对废水、废渣进行处理。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水浸时需下槽放液、清渣,操作时接触铬液、二氧化硫等。
8l
金属铬煅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氢氧化铬加入回转窑煅烧脱水后得三氧化二铬。
劳动条件;工人在窑旁加料、出料、控制炉温。人工处理堵塞。操作时接触铬粉尘及二氧化硫。
82
喷铝工
高温
工艺流程:将铝锭加入熔铝炉内熔化,弃铝渣,进行喷雾,经筛分得所需铝粒。
劳动条件:工人在炉台下看火、控制炉温、在炉台上人工加料,熔化后用铁管给压喷雾。操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83
金属铬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破碎筛分后的氧化铬配入铝料、硝石等料,用铝热法进行冶炼,得金属铬。
劳动条件:混料机人工加料,冶炼时人工点火,控制加料,人工放渣铁和产品精整包装。工人在38℃、辐射热3卡以上条件下作业,接触铬烟尘。
84
高钛渣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钛矿、石油焦、沥青进行配料,混捏制团加入电弧炉进行高温冶炼,渣铁分离得高钛渣。
劳动条件:在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在炉旁配料、混捏制团,人工捅翻料,打渣铁口,接触沥青烟等。
85
人造金红石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高钛渣进行高温焙烧,除硫、碳,得人造金红石。
劳动条件: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窑头看火控制炉温,人工捅料处理堵塞,出料后人工挂吊清理地坑。接触钛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86
锆碳化工
高温
工艺流程:将锆英石与石油焦按一定比例混料,经电弧炉冶炼、冷却后破碎精整得碳化锆。
劳动条件:在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工配合加料,出炉后人工破碎。
87
锆、铪萃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四氯化锆溶解于水加浓硝酸配成料液,使用煤油、IBP与P204进行萃取分离锆、铪及轴钍,再加氨沉淀过滤烘干,得到锆和铪。
劳动条件:人工配合加料和用手工取出得到的沉淀产品送烘干炉烘干。操作中接触氯气、四氯化锆、硝酸、氨等。
88
锆、铪氯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碳化锆装入氯化炉,通入氯气加温生成四氯化锆。
劳动条件:工人在炉顶加料,然后开通管道通氯气。操作时需定时检查管道,并用木棒清除过道堵塞,收尘料槽满后人工拆卸吊车吊料。接触氯气、四氯化锆等。
89
锆、铪还原、蒸馏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四氯化锆装入提纯炉升温提纯,再加入还原炉抽空气充氩气升温还原,经蒸馏除镁、氯化镁得海绵锆、铪。
劳动条件:运、加料等操作为人工劳动,接触氯气、四氯化锆等。
90
钒铝合金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浓硫酸加入钒酸钠溶液中,沉淀出五氧化二钒、压滤烘干再高温煅烧,用铝热法冶炼得钒铝合金。
劳动条件:加料后人工搅拌,煅烧后人工配料再进行冶炼,操作时接触五氧化二钒、辐射热等。
91
碘化钛制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海绵钛经酸洗、烘干蒸馏后装入碘化器进行热五离解,得碘化钛。
劳动条件:人工装出料,操作时接触碘、盐酸雾、辐射热等。
92
锆粉熔盐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四氯化锆加氢氟酸生成锆氟酸钠,经脱水烘干,加入电解质氯化钠中熔盐电解,阴析出物破碎后加盐酸浸出再洗涤烘干得锆粉。
劳动条件:人工装出料,操作中接触氯气、四氯化锆、盐酸雾等。
93
钨精矿焙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钨精矿加硝石在回转窑内进行烧结经浸出过滤得钨酸钠。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装运,操作点环境温度在38℃以上,操作时接触砷、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气体和浸出渣中富集的放射性物质。
94
钨分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1.白钨:钨酸钙加盐酸在酸分解槽中进行分解,经洗涤、氨溶过滤制成钨酸铵。2.黑钨:钨酸钠用盐酸中和加氯化镁除磷、砷,用硫化钠除钼,加氯化钙生造白钨,再经盐酸分解氨熔得钨酸铵。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出料、搅拌出渣,操作中接触酸雾、氨气、砷化氢等。
95
钨酸、仲钨酸铵煅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钨酸仲钨酸铵加盐酸或硫酸经酸沉洗涤分离后,加入煅烧炉煅烧,制成三氧化钨。
劳动条件:高温下,人工在炉门口加料,接触氨气、三氧化钨粉尘、氯气、氯化氢等。
96
辉钼矿焙烧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钼精矿加入反射炉内进行氧化焙烧,使硫化钼转化为三氧化钼。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翻料,操作时接触二氧化硫及钼尘等。
97
钼冶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焙烧钼砂经氨浸、净化、浓缩、中和沉淀,蒸发结晶制得仲钼酸铵。
劳动条件:人工加料、搅拌,接触氯化氢、氨气等。
98
铼萃取工
有毒有害
钼精矿硝酸催化后的氧化煮液经萃取结晶制成高铼酸铵(含铼烟尘加氨水、盐酸、硫氰酸钾经离子交换得高铼酸钾)。工人操作时接触氮气、氮氧化物及有机试制仲辛酸、N235、聚醚、硫氰酸钾等。
99
铸造碳化钨熔炼工
高温
将钨及碳化钨在3000℃高温下熔炼,每次溶化时间2?4分钟,每班60?70炉,由于熔化时间短,按要求严格控制,工人要面对炉内进行观察,受白光照射,操作环境温度在38℃以上,辐射热大于3卡。
lOO
硬质合金热压工
高温
将合金混合料装入石墨模具中,送到热压机加压、并升温至1300-2000℃成型冷却后,打碎模具取出产品。操作点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101
氧化铝磨工
繁重体力劳动
工艺流程:经破碎后的铝矿石、石灰石与石灰、碱粉一起由板式饲料机、圆盘给料机饲入磨内,同时用泵将蒸发母液、赤泥浆等打入磨内,进行湿法磨矿。
劳动条件:磨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繁重,以郑铝为例,工人每班用10斤重搬手紧固M32螺丝64个,清理分级机8次,活动Φ8阀门64个、8次,每2个小时清理返砂溜槽一次需用12磅大锤敲打,正常操作和清理均在高温强碱蒸气的条件下进行,工人时有灼伤。
102
氧化铝加碱工
繁重体力劳动
进厂碱粉(每袋80公斤)用火车皮拉进碱粉库,人工卸车、码垛,加碱时将碱粉一袋袋运至吹灰机漏斗平台,人工割袋、打碎加入漏斗,粉碎后用压缩空气吹送到原料磨碱仓。每班每人加碱6-7吨,管路堵塞时人工用大锤敲打,劳动繁重,工作中接触碱粉尘。
103
氧化铝高压熔出工
繁重体力劳动
工艺流程:磨制合格矿浆送矿浆槽,经油压泥将泵打至高压熔出器,加热至245℃,压力至28公斤/厘米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石中氧化铝与苛性碱反应生成铝酸钠,然后经自蒸发、缓冲器与一次洗液混合、稀释,送下工序。
劳动条件:人工操作多,是采用清理、操作和检修合一的劳动组织形式,劳动繁重。如郑铝清理工作占工作时间的2/3,每年清理矿浆槽28次,清理出结疤等固体物达1000t以上,清理高压熔出器58台次,碱性结疤400吨,此外管道连通管结疤要用12磅大锤分段猛力敲打。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高温碱蒸气。
104
氧化铝沉降槽工
繁重体力劳动
工艺流程:由上工序送来的稀释浆液进入沉降槽分离,将粗液送下工序处理。底流进行四次反向洗涤后,得到一次洗液和末次赤泥,也分别送下工序处理。
劳动条件:由于赤泥本身特性和水解作用。在槽底、槽壁产生积泥、结疤,管道内结疤速度快,清理工作量很大(占工作时间45%)。清理时工人钻入槽内,手持12磅大锤或笨重风镐振打,郑铝每年清理的管道长2000-2500米,要将管道由管道架上一节节卸下,以处理结疤。此外,沉降槽地沟长340米,每班均需人工清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高温碱蒸汽。
105
氧化铝熟料焙烧窑工
高温
工艺流程:生料浆经高压泵喷入窑尾,煤粉用鼓风机从窑头喷进燃烧,在1200℃以上高温下,烧成熟料。
劳动条件:工人在38℃以上高温条件下在窑头进行操作,并定时巡回检查窑体和托轮运转情况,接触辐射热。
106
氧化铝溶出磨工
繁重体力劳动
工人在碱蒸气下检查溶出磨运转情况,及时调整料量、液量,人工用钢钎捅下料口,定时补钢球并负责更换衬板及进行清理等工作,劳动繁重。
107
氧化铝沉降过滤工
繁重体力劳动
工艺流程:熔出后的铝酸钠溶液,用泵送至沉降过滤器,进行液固分离,所得赤泥浆液和滤液送下工序处理。
劳动条件:人工取样、测温、探槽、勾泥、换袋等。郑铝统计每小时要将800个滤袋,滤筒勾泥一次,发现积泥、结硬、底流堵塞,马上处理,滤袋破损、磨穿也要立即更换,每天换布袋1200个。另外,由于结疤快,设备、管道清理周期短,工人靠人拉肩扛,大锤敲打,并将管子一根根卸下,清理完结疤再一根根装好,清理和换布时间占本岗位总操作时间的67%。
108
氧化铝分解工
高空
工艺流程:拜耳法精液和部分烧结法精液经板式热交换器降温至70℃,与氢氧化铝种子一起加入种子分解槽内进行连续搅拌分解。部分烧结法精液送入碳酸化分解槽,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分解。分别经过滤后送下工序处理。
劳动条件:设备高大,分解槽间用600米长溜槽连接,槽高32米,分解工在顶部高空作业,同时有大量的清理工作,郑铝每年清理分解槽达60-70台次,清理量达7000吨。清理时槽内碱蒸气浓郁,工人乘坐空间狭小吊篮,手持10公斤风镐和12磅大锤由上至下敲打,劳动繁重。
109
氧化铝蒸发工
高温
工艺流程:种分母液泵入三效蒸发器,以240℃、6公斤/米2,过热蒸汽蒸发至280~300g/L高浓度送下工序。
劳动条件:操作环境温度在38℃以上,夏季达40℃以上,工人在此条件下进行作业,人工清理结硬、低流、堵流及调整蒸气阀门、原液闸门,打塞堵漏时要身穿防水服钻入蒸发器进行工作。
110
氧化铝包装搬运工
繁重体力劳动
焙烧氧化铝经包装机包装后人工搬运码垛,劳动繁重,并接触氧化铝尘。
111
铝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溶融冰晶石作电解质,氧化铝为原料,炭素阳作导体,在6~7万安培直流电作用下,阳处析出铝。
劳动条件:每人看4~5台槽。人力操纵风动打壳机,钢钎漏铲等进行操作。工人在操作中接触氟化氢、沥青烟、氧化铝粉尘、辐射热和磁场等。
112
铝电解阳工
有毒有害
在铝电解中炭素阳不断消耗,为维持连续生产,阳工定时添加阳糊,并负责转接阳母线,拔棒、钉棒等。操作都是在槽子上进行,接触氟化氢、沥青烟、氧化铝尘、辐射热、磁场等。
113
铝电解下料工
有毒有害
天车将氧化铝料箱吊到电解槽上部平台,下料工负责打开槽子两侧的料仓将氧化铝放入料仓中,操作过程中接触氟化氢气体、沥青烟、氧化铝尘、辐射热、磁场等。
114
铝电解出铝工
有毒有害
出铝工用真空机从电解槽内吸出铝水,操作在电解场房内进行,接触氟化氢气体、沥青烟、辐射热、磁场等。
115
铝电解母线焊接工
有毒有害
母线焊接工的任务是予制阳铜线束和阴铜母线束,在电解场房内架设、检修母线接通直流电路,接头用电弧焊接和切割,母线焊接工的大部分工作,在电解场房内和电解槽上进行,接触氟化氢气体、沥青烟、氧化铝尘、辐射热、磁场等。
116
竖式电炉氯化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破碎后的菱镁矿石、石油焦为原料,装入竖式电炉,通入浓度为60~75%的氯气,在电热作用下,发生焙解、氯化反应,生成无水熔体氯化镁。
劳动条件:氯化工从炉顶部料口加料,从炉下部出镁口放氯化镁。出现棚料、结壳、正压时要及时处理,大部分是手工操作。操作时,氯气、氯化氢、一氧化碳溢出。
117
镁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氯化镁(熔体或固体)间断加入电解槽,在64000A直流电作用下,阴处析出镁,同时阳有氯气析出。
劳动条件:电解工的主要操作是添加氯化镁、出镁、扒渣、清理阴、更换电、调整距和电解质等,其中大部分为手工操作,接触电解过程中溢出的氯气、氯化氢气体、辐射热、磁场等。
118
镁精炼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溶剂和粗镁加入坩锅共熔,除去粗镁中的杂质,在二氧化硫氛保护下铸成镁锭。
劳动条件:在精炼过程中,工人手持铁铲进行搅拌,并向坩锅内撤硫磺粉,接触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和辐射热等。
119
氟化盐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萤石和浓硫酸加入回转窑、煤气加热、生成氟化氢气体,经焦子塔和吸收塔生成粗氢氟酸。氢氟酸脱硅后在合成槽中与氯氧化铝、炭酸镁、纯碱反应生成氟化铝、冰晶石、氟化镁、氟化钠等泥浆,经过滤、干燥后得成品。
劳动条件:连续性流水作业,半机械化操作,设备不能密闭,接触氟化氢气体和含氟粉尘等。
120
锂、钙电解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以氯化锂(钙)作原料,氯化钾为添加剂,加入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阳处析出金属锂(钙)。阳处析出氯气。
劳动条件:在高温条件下,人工打开槽盖加料,用铁勺舀出产品,接触电解槽溢出的氯气和氯化氢气体。
121
海绵钛氯化炉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高钛渣、焦粒混料后加入沸腾炉,通氯气,在电热作用下生成四氯化钛气体,经过滤、淋洗、冷凝成粗四氯化钛。
劳动条件:工人操作时接触炉内及系统内溢出的氯气、氯化氢和四氯化钛气体。
122
海绵钛蒸馏炉工
有毒有害
将海绵钛反应物装入真空蒸馏炉电热加温,进行蒸馏,使镁、钛进行分离。在开炉取料时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23
海绵钛还原炉工
有毒有害
将镁锭装入反应器,真空下注入四氯化钛,电热作用下,进行还原反应,生成海绵钛和氯化镁。工人在高温条件下作业,接触氯化氢气体和辐射热。
124
有金属冶金炉修炉工
有毒有害
有金属冶金炉修炉工负责有金属冶炼的各种冶金炉、窑的修炉补炉。工人经常在高温区人工扒炉、修砌和补炉,包括不停炉热修,操作时接触有金属冶炼炉溢出的汞、铅、锌、镉、硫、氟、氯等烟尘危害。
125
铝合金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铝锭及合金原料熔化炉内加热熔炼,并通入氮氯混合气进行精炼,铸成铝合金锭。
劳动条件:在高温条件下,人工装料、扒渣、搅拌、清炉、铸锭,操作时接触熔炼中挥发的氯气、氯化氢、氟化氢等。
126
铝合金均热工
高温
将铝锭在均热炉中均热,工人紧靠炉旁手持笨重工具吊装出炉,操作点环境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127
铝合金阳氧化工
有毒有害
铝合金置入酸、碱、盐溶液中,进行氧化处理,工人在操作中接触酸雾、重铬酸钾等。
128
铝合金盐浴淬火工
有毒有害
将板材在装有、、重铬酸钾的盐浴槽中淬火,工人在槽边操作,接触酸雾和重铬酸钾气溶胶等。
129
铜、铝合金锻(模)压工
高温
铜、铝合金锭经机械锻压成型。工人紧靠机台进行操作,工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130
铜加工加热炉工
高温
工艺流程:将铜、镍及合金铸锭块,装入加热炉,使用煤气燃烧或电炉加热到750~1250℃,陆续出炉供挤压机或热轧机轧制。
劳动条件:与轧钢加热炉相同,工人操作环境温度在38℃以上、辐射热大于3卡。
131
铜加工熔铸工
有毒有害
工艺流程:将电解铜、镍板装入反射炉或电炉加覆盖剂,升温熔化后,根据需要加锌、铅、锡、锰、锆、镉、铬、砷、硅、镁、磷等元素,然后铸锭、块。
劳动条件:常年在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工配合加料,接触铅、锌、锰、铬、砷、镉、铍等。
132
铜加工挤压工
高温
工艺流程:加热到750~1000℃的红锭,装入模具用挤压机挤压成型。
劳动条件:在环境温度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人工配合上下料、码垛等。
133
铜加工热压延工
高温
工艺流程:将加热到750~1280℃的红锭经热轧机轧制成材。
劳动条件:在38℃、辐射热3卡以上高温条件下作业,工人使用手夹钳配合机械反复轧制,剪切后人工码垛。
:钢铁
序号
工种名称
工种性质
劳动条件
1
烧结热矿运输工
高温
将烧结机生产出的烧结矿,经热矿运输皮带、链板运输机运送到高炉。
热矿运输工在38℃以上高温条件下,掌握皮带机运行,人工清理皮带机掉料,接触辐射热。
2
烧结热矿筛分工
高温
烧结矿烧结温度在1000℃以上,热矿震动筛连接于烧结机尾,热源温度很高,操作工人负责察看震动筛,人工处理堵料,操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3
炼铁热矿称量车工
高温
称量车工按上料时间人工拉开料仓门,将料放入称量车内,遇堵料时用钢钎捅料,然后运至料坑,操作频繁。烧结后热矿直接入炉。生产岗位温度在38℃以上,接触辐射热。
4
烧铁沟下上料工
高温
工人在高温条件下在地沟(料坑)内操作,负责处理烧结矿堵斗、清理料坑内掉料等,接触辐射热。
5
高炉配管工
高温
每班定时全面检查高炉冷却设备及各种管道(从炉缸、炉台、炉腹、炉身到炉顶),测量水温,并根据需要更换风、渣口。工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辐射热3卡以上。
6
高炉煤气取样工
高温
取样工操作时需爬上炉顶,手持取样钢管,插入炉心,将煤气采入球胆送去化验分析。工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以上,并接触一氧化碳气体、辐射热等。
7
高炉碾泥工
繁重体力劳动
将沥青、生料、粘土、黄砂、焦粒等手工拌合加入碾泥机、碾制成高炉堵铁口用泥料,用手推车运至高炉炉台待用。劳动繁重并接触沥青、粉尘等。
8
高炉清灰工
高温
清灰工负责清理高炉炉顶和除尘器中的粉尘,操作地点环境温度在38℃以上,并接触瓦斯灰尘、一氧化碳、辐射热等。
9
炼钢炉炉衬打结工
有毒有害
将加热到260℃的沥青焦油和100℃左右的石英砂拌匀后铺到炉壳内,工人手握风锤打结炉衬,铺一层打一层,按规定厚度直到打完为止,为了炉衬质量,打结过程中要保持100℃的高温,接触沥青烟。
10
钢锭、钢坯、钢材研磨工
繁重体力劳动
用天车将钢锭、钢坯、钢材吊运至研磨台上,研磨工用砂轮机研磨表面缺陷,人工翻转钢锭,每班每人平均研磨10~15吨,劳动繁重,研
衢州正规回收废钼多少钱收
钼元素(mù)为人体及动植物的微量元素。为银白金属,硬而坚韧。人体各种组织都含钼,在人体内总量为9mg,肝、肾中含量高。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0.15~0.3mg的钼。钼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之一,更是眼睛虹膜的重要营养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视物清楚。瞳孔放大与缩小的灵敏度与虹膜的健全有密切关系。钼对眼睛的营养机制是明钼菊“明目”的机制之一。
钼元素缺乏导致的不良影响有那些?HI98192使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致使心肌缺氧而出现灶性坏死。导致缺铁性贫血。
影响胰岛素调节功能,造成眼球晶状体房水渗透压上升,屈光度增加而导致近视。
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
导致龋齿、肾结石、克山病、大骨节病、食道癌等疾病。增加了SO2毒害的敏感性。
钼食物来源膳食中摄人的钼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肉类、全谷类、麦胚、蛋类、叶类蔬菜和酵母。具体来说,钼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菊花、大豆、扁豆、萝卜缨、糙米、牛肉、蘑菇、葡萄和蔬菜等。
钼对健康的有益影响
钼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钼是人体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钼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钼是形成尿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钼是多种酶的重要构成要素,参与人体内铁的利用,可以预防贫血,促进发育,并能帮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维持心肌能量代谢,预防克山病。
维持动脉的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
维护人体免疫功能。
调节甲状腺。
龋齿、肾结石和癌症等。
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钼为银白金属,硬而坚韧。密度10.2克/厘米3。熔点2610℃。沸点5560℃。化合价+2、+4和+6,稳定价为+6。电离能7.099电子伏特。在常温下不受空气的侵蚀。跟盐酸或氢氟酸不起反应。
人体各种组织都含钼,在人体内总量为9mg,肝、肾中含量高。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0.15~0.3mg的钼。由于钼在食物中比较广泛地存在,HI98103-02例如明钼菊花、小麦、豆类、牛奶、蛋类、猪肉和蜂蜜等食物中含有钼,再加上人体对钼的需要量低,因此一般不会缺钼。有些人缺钼,除了要考虑环境或饮食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人体本身对钼的吸收和利用。例如,因胃肠功氰尿酸能紊乱而造成缺钼的患者,应在补充含钼饮食的同时,加强对原发疾病及其病因的诊治。对缺钼的患者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钼类可应用。
钼对健康的有益影响
钼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钼是人体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钼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钼是形成尿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钼是多种酶的重要构成要素,参与人体内铁的利用,可以预防贫血,促进发育,并能帮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维持心肌能量代谢,预防克山病。
维持动脉的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
维护人体免疫功能。
调节甲状腺。
龋齿、肾结石和癌症等。
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
钼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钼缺乏
钼缺乏导致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使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致使心肌缺氧而出现灶性坏死。
导致缺铁性贫血。
影响胰岛素调节功能,造成眼球晶状体房水渗透压上升,屈光度增加而导致近视。
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
导致龋齿、肾结石、克山病、大骨节病、食道癌等疾病。
增加了SO2毒害的敏感性。钼为银白金属,硬而坚韧。密度10.2克/厘米3。熔点2610℃。沸点5560℃。化合价+2、+4和+6,稳定价为+6。电钼离能7.099电子伏特。在常温下不受空气的侵蚀。跟盐酸或氢氟酸不起反应。人体各种组织镁硬度都含钼,在人体内总量为9mg,肝、肾中含量高。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0.15~0.3mg的钼。由于钼在食物中比较广泛地存在,HI981309例如明钼菊花、小麦、豆类、牛奶、蛋类、猪肉和蜂蜜等食物中含有钼,再加上人体对钼的需要量低,因此一般不会缺钼。有些人缺钼,除了要考虑环境或饮食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人体本身对钼的吸收和利用。例如,因胃肠功能紊乱而造成缺钼的患者,应在补充含钼饮食的同时,加强对原发疾病及其病因的诊治。对缺钼的患者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钼类可应用。钼对健康的有益影响钼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钼是人体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钼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钼是形成尿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钼是多种酶的重要构成要素,参与人体内铁的利用,可以预防贫血,促进发育,并能帮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维持心肌能量代谢,预防克山病。维持动脉的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护人体免疫功能。调节甲状腺。龋齿、肾结石和癌症等。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钼对健康的不利影响钼缺乏钼缺乏导致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使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致使心肌缺氧而出现灶性坏死。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胰岛素调节功能,造成眼球晶状体房水渗透压上升,屈光度增加而导致近视。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导致龋齿、肾结石、克山病、大骨节病、食道癌等疾病。增加了SO2毒害的敏感性。
实验室教育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管理制度
2.
主要掌握化学品使用、危险废物处置和应急救援
二、实验室典型隐患及教育案例
1.
试剂瓶放在桌面边缘
2.
做完实验盖子不及时盖好拧紧
3.
废液桶与废弃物存放点无警戒标识
4.
典型事故、事例
8
·
12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分水岭;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
165
人遇难 、
8
人失踪,
798
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8.66
亿元。瑞海公司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在高温等
因素的作用下自燃, 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8
月
14
日紧急《关于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
项整治的紧急通知》
三、一般
1.
应熟悉实验室环境: 水、 电阀门以及通道的位置。 熟悉各类灭火和
应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
开展实验时要密切关注实验进展情况, 不得擅自离岗,进行危险实验时至
少
2
人在场。 严禁将实验室内物品私自带出实验室。
3.
实验结束后, 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员检查并关闭整个实验室的
水、 电、 气、 门窗。
4.
进入实验室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5.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 如就餐或去办公室、休息室和卫生间
等。
6.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 饮水、 吸烟、 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7.
禁止在实验室储存食品和饮料。
8.
处理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 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应洗手。
9.
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四、消防
1.实验室火灾隐患
1)
加热设备引起火灾
2)
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火灾
不规范的蒸馏、 回流等操作
3)
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
4)
化学废弃物易引起火灾
5)
用电不规范或电路老化引起火灾
6)
违规吸烟, 乱扔烟头引起火灾
2.
火灾初起的紧急处理
3.
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4.
火场自救与逃生常识
生命重要 !
五、化学品
1.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环
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
采购受公安机关管控, 应通过院系申请、 学校等相关部门审批, 由管理
人员登录“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进行网上备案,
获得公安机关审批
后, 统一采购。
3.
化学品保存的一般原则:保持整洁、
通风、
隔热、
,
远离热源、
火
源、 电源和水源, 避免阳光直射。
4.
危险品分类存放要求 :如还原剂、 有机物等不能与氧化剂、硫酸、 硝酸
混放;
5.
强酸不能与强氧化剂的盐类混放;
6.
遇酸可产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 氰化钾等)不能与酸混放。
六、化学品使用规范
1.
进行实验之前应先阅读使用化学品的技术说明书,了解化学品特性、
影响因素与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实验人员穿着适合的实验工作服,长衣长裤,不得穿短裤短裙以及露趾凉鞋。
3.
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品用量,或者用危险性低的品替代危险性高的品。
4.
不可直接接触品、品尝品味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嗅闻品的气味。
5.
使用剧毒化学品、 爆炸性物品或强挥发性、 刺激性、 恶臭化学品时, 应
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七、危险废物处置
:
1.
破损的玻璃仪器(试管、量筒、烧杯等)应专门存放,不得与实验垃圾混放。
2.
废试剂瓶倒尽残液后应使用纸箱包装存放。
3.
化学实验废液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液桶盛放不得超过大容量的
80%
。收
集废液后应盖紧盖子(含内盖),存放位置要阴凉并远离热源、 火源。
4.
运送实验废物时,
至少需两人同行,
并穿着实验服,
佩戴口罩和手套,
做
好防护。 配合管理人员检查并称重, 填写入库记录, 粘贴危险废物标签。
八、应急救援:
发生化学事故, 应立即报告老师, 并积采取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然
后送医院治疗。
1.
化学烧灼伤
应立即脱去沾染化学品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避免扩大烧伤
面。处理时,应尽可能保持水疱皮的完整性,不要撕去受损的皮肤。
2.
化学
应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用
40
℃左右温水将冰冻融化后将衣物脱
下或剪开,然后对部位进行复温,并尽快就医。
3.
吸入化学品中毒
果断措施切断毒源,并打开门、
窗,
降低毒物浓度。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
搬至空气新鲜、 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 紧身衣服和腰带, 以利呼吸畅
通, 使毒物尽快排出。
.
上学期实验:
实验一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1)—— Folin-酚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
Folin-
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
学绘制标准曲线
3.
掌握用标准曲线求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921 年,Folin 首创,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残基(酚基)还原酚试剂
(磷钨酸
-
磷钼酸)起蓝反应。
1951
年,
Lowry
对此法进行了改进,先在标本
中加碱性铜试剂,再与酚试剂反应,提高了灵敏度。
Folin-酚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磷钼酸盐-磷钨酸盐易被酚类化合
物还原而呈蓝反应(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由于蛋白质中含有带酚羟基的酪
氨酸(Tyr) ,故有此显反应。该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
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 Cu2+作用生成紫红的蛋白质- Cu2+复合物,然
后,蛋白质- 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
生成蓝的化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根据预先
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 实验试剂
(
1
) 待测样品
(
2
) 酪蛋白标准品
(
3
)
Folin-
酚试剂甲:
(
4
)
Folin-
酚试剂乙:
(
5
)酪蛋白标准溶液母液(
500
μ
g/ml
):
2. 实验仪器
(
1)722N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
2)试管 7 支、试管架
(
3)移液枪
(
4)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六支干净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单位毫升)
2.
待测样品:
准确吸取待测样液
0.5ml
于
7
号试管内,加入蒸馏水
0.5ml
、
Folin-
试剂甲
5.0ml
、
Folin-
试剂乙
0.5ml
,重复上步操作,测样品
A500
。
五
、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标准曲线绘制
C
X
:为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值查标准曲线所得的蛋白质浓度
编号
(
标准溶液
浓度
)
酪蛋白标准
溶液母液
(500
μ
g/ml)
ml
去离子水
(ml)
Folin-
酚甲
(ml)
Folin-
酚乙
(ml)
A500
1
0.0
1.0
5.0
0.5
0.000
2
0.2
0.8
5.0
0.5
X.XXX
3
0.4
0.6
5.0
0.5
X.XXX
4
0.6
0.4
5.0
0.5
X.XXX
5
0.8
0.2
5.0
0.5
X.XXX
6
1.0
0.0
5.0
0.5
X.XXX
7(?)
待测样液
0.5ml
0.5
5.0
0.5
X.XXX2.
计算待测样品浓度
根据图中数值,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 Folin-
酚乙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当
Folin-
酚试剂加到碱性的铜
-
蛋白质溶
液中后,立即混匀(加一管混匀一管),使还原反应发生在磷钼酸
-
磷钨
酸试剂被破坏之前
;
2.
尽量减少各管之间的反应时间误差;
3.
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时间,因为溶液的光密度值是随着时间在不断增大的,如
果时间超过了
30
分钟,则测得的光密度值就不准确了;
4.
在使用分光光度计时,拿比皿是要拿它的毛面,不可以用手接触它的光滑
面,自己手上的油污是测量值不准确;
5.
在擦拭比皿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6.
在比皿中装入的液体量大约要是比皿体积的三分之二
.
(二)标准曲线制作注意事项
1.
作一条标准曲线至少要
5
个点
2.
被测物与标准物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3.
尽量使未经过线上的实验点均匀分布在曲线或直线两侧
4.
标准曲线中标准物浓度有一定的线性范围,应使标准曲线范围在被测物质浓
度的
1/2
~
2
倍之间,并使吸光度在
0.05
~
1.0
范围为宜
(三)移液枪使用注意事项
1.
量程选择:
35%-100%
范围内佳
2.
大体积→小体积
顺时针
;
小体积→大体积 逆时针
3.
将移液枪端垂直插入吸头,左右微微转动,上紧即可
4.
吸液
:
垂直吸液,枪头尖端需浸入液面
2-4mm
以下。慢吸慢放,控制好弹
簧的伸缩速度。吸液速度太快会产生反冲和气泡,导致移液体积不准确。
5.
放液
:
将吸嘴口贴到容器内壁并保持
10-40
°倾斜。平稳地把按钮压到一档,
停约一秒钟后压到二档,排出剩余液体。压住按钮,同时提起移液枪
;
松开
按钮。 按弹射器除去移液嘴。
6.
使用完毕
:
至大量程
,
让弹簧恢复原形,挂至移液枪架上。
七、思考题
1.
试述
Folin-
酚试剂法的优点?
2.
应用本方法有哪些干扰作用?为什么?应如何注意?
3.
什么叫标准曲线? 绘制标准曲线有何实用意义?
实验二 蛋白质浓度测定(2)-紫外线(UV)吸收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紫外线(
UV
)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
3.
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
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
280nm
波长处。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
液的光吸收值(
A280
)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利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低浓
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是在柱层析分离中)
广泛应用。
此法的缺点是:(
1
)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氨酸含量差
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
2
)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线的
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是不相同的,即
使经过校正,测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可作为初步定量的依据。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 实验试剂
(
1
)标准蛋白质溶液(
1mg/ml
)
(
2
)待测蛋白质溶液,浓度需稀释至
1mg/ml
附近。
2. 实验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枪头、试管和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法:
取
8
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单位
ml
),并进行操作,绘制标准曲线,
A280
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蛋白质浓度为
mg/ml
)。
2.
取待测蛋白质溶液
2.0 ml
于
5
号试管中
,
加入蒸馏水
2.0 ml
,摇匀,按上述方
法测定
A280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蛋白质浓度。
五
、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 原始数据
:
记录各管的
OD
值
2
. 绘制出标准曲线:要求规范作图
(
1
)用铅笔作图、
(
2
)标出横、纵坐标名称及单位
(
3
)标出日期、作者 、曲线名称
(
4
)曲线上体现出待测样品的
OD
值及浓度值。
3.
计算:蛋白质含量。
(
1
)要求: 写出公式、代入数据、写出结果。
(2
)根据标准曲线
R
2
值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分析可能造成实验误差
的原因有哪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比皿使用时注意不要沾污或将比皿的透光面磨损,应手持比皿的毛
面。
2.
待测液制备好后应尽快测量,避免有物质分解,影响测量结果。
3.
测得的吸光度
A
好控制在
0.2~0.8
之间,超过
1.0
时要做适当稀释。
4.
开关试样室盖时动作要轻缓。
5.
不要在仪器上方倾倒测试样品,以免样品污染仪器表面,损坏仪器。
6.
比皿在盛装样品前,应用所盛装样品冲洗两次,测量结束后比皿应用
蒸馏水清洗干净后倒置晾干。若比皿内有颜挂壁,可用无水乙醇浸泡
清洗。
七、思考题
1.
紫外吸收法与
Folin-
酚比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相比,有何缺点及优点?
2.
若样品中含有核酸类杂质,应如何校正?
3.
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4.
为什么吸光度
A
好控制在
0.2~0.8
之间?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泳的一般原理
2.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操作技术
3.
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
pH7.4
。它们在
pH8.6
的缓冲
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移动。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
α
-
球蛋白、
β
-
球蛋白、
γ
-
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
象、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
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
在相同碱性
PH
值缓冲体系中,
分子量小、
等电点低、带负荷电荷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较快。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方法。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该膜具有均一的泡
沫状结构,厚度约为
120
μ
m
,通透性好,对分子移动阻力少,是一种良好的
电泳支持物。具有微量、、简便、区带清晰、灵敏度高、便于摄影和保存
等优点。常用于科学实验、生化产品分析和临床化验,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球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甲胎蛋白、同工酶等的分离鉴定。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
实验试剂、材料
巴比妥
-
巴比妥钠缓冲溶液,染液,漂洗液,血清
:
医院采血
2.
实验仪器
常压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点样器、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培养皿、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和点样 :
将醋酸纤维素薄膜(
2cm
×
8cm
)浸入缓冲溶液中,待浸透用镊子轻轻取出,夹在两层粗滤纸内吸干多余的缓冲液,然后将无光泽面朝上平放于滤纸
上。点样器在血清上蘸一下,再将点样器轻印在加样线上,使血清成一条状点
于醋酸纤维素薄膜一端
1.5
厘米处,将薄膜无光泽面朝下,点样端为阴,进
行电泳。
2.
电泳条件:
电压
80-90V
,恒压,
1h
,电流与薄膜多少相关。
3.
染、漂洗:
电泳完毕,将薄膜浸于染液中
10
分钟,取出,置漂洗液中漂洗
2-3
次至
背景无,再浸于蒸馏水中观察。
五
、
实验结果与分析
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
PH8.6
的缓冲体系中电泳
1h
左
右,染后可显示
5
条区带。清蛋白泳动快,其余依次为
α
1-
、
α
2-
、
β
-
及
γ
-
球蛋白,如下图所示。
对照各自电泳结果,分析各将条带是否成功分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哪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
薄膜的浸润与选膜是电泳成败的关键之一。
2.
应将薄膜表面多余的缓冲液用滤纸吸去,吸水量以不干不湿为宜。
3.
分清薄膜的点样面,点样应点在薄膜的毛面上。
4.
点样要细窄、均匀、集中;点样量要适量,不宜过多或过少; 动作要轻、
稳,用力不能太大。
5.
注意薄膜放置的方向。电泳时应将薄膜的点样端置于电泳槽的负端,且
点样面向下。
6.
勿使点样处与电泳槽接触。
7.
应控制染时间。时间长,薄膜底不易脱去;时间太短,着不易区分,
或造成条带染不均匀,必要时可进行复染。
七、思考题
1
.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正还是负?为什么?
2
.电泳后,泳动在前面的是何种蛋白质?各谱带为何种成分?请分析原因。
3 .
电泳图谱清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正确操作?
实验四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
一、实验目的
1.
学用
2,6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滴定法的一般过程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
2,6-
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
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
二氯酚靛酚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
,
被还原后变为
无,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因此可用蓝的碱性染料
2,6-
二氯酚靛酚标准
溶液滴定样品,对含维生素
C
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
染料被还原为无
,
当到达滴定终点时
,
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
,
由染料用量计
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实验试剂:
(
1
)
0.1% 2,6-
二氯酚靛酚
(
2
)
1%
、
2%
草酸溶液
(
3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
0.2mgVc/ml
)
(
4
)样液
2. 实验器材:
碱式滴定管、铁架台、蝴蝶夹、锥形瓶、微量移液器、枪头等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滴定:
取标准
Vc 1.0ml
(含
0.2
毫克抗坏血酸)与空锥形瓶中,加入
9.0ml 1%
草酸,
用
2,6-
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并保持
15
秒不变即为终点。用所用染料计算
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直到红不
立即消失,才一滴一滴加入,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直至淡红
15
秒不退。滴定
过程一般不超过
2
分钟。
2.
样液滴定:
取两份样液各
10ml
,分别放入
100ml
锥形瓶中,滴法同前,但不加草酸
计算样品抗坏血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标准
V
C
的量及滴定所需的染料,计算出每毫升染料可以滴定到少
V
C
2.
根据待测样液滴定所需的染料体积计算样液中
V
C
的含量
试分析测定的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造成结果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首先加标准溶液到
0
刻度以上
2-3ml
处,排净尖嘴内的气泡。然后调整液面
高度到
0
刻度或
0
刻度以下。
2.
滴液时先快后慢,接近所取体积时逐点滴入。
3.
读取刻度是目光平视刻度线,刻度线对准液体凹面。
七、思考题
1.
实验过程中,要测得准确的还原型维生素
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
步骤,为什么?
2.
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
试简述维生素
C
的生理意义。
实验五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一、实验目的
1.
学和掌握用浓盐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DNA
的原理和技术
2.
了解分离提取
DNA
的一般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动物细胞中的核糖核酸(
RNA
)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
)与蛋白结合形成核
蛋白。分别表示为
RNP
和
DNP
。
RNP
和
DNP
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
解度有显著差别。在
0.14M NaCl
中,
DNP
溶解度低,
RNP
溶解度高;在
1-2M
NaCl
溶液中,
DNP
溶解度高,
RNP
溶解度低。故调整
NaCl
溶液的浓度可将
RNP
和
DNP
从样本中逐步分离出来。
2.
加变性剂
SDS
可使蛋白质变性,与
DNA
分离。 核酸本身带负电荷,结合正
电荷的蛋白质,用于核酸提取的去垢剂,一般都是阴离子去垢剂。去垢剂的作用:
1
)溶解膜蛋白及脂肪,使细胞膜破裂;
2
)溶解核糖体上面的蛋白质,使其解聚,将核酸释放出来;
3
)对
RNase
、
DNase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
SDS
、脱氧胆酸钠、
4-
氨基水杨
酸钠、萘
-1.5-
二磺酸钠、三异丙基萘磺酸钠
3.
用有机溶剂沉淀,去除蛋白。本实验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氯仿
-
异丙醇混合液
(
24:1
); 氯仿:使蛋白变性并加速有机相和水相的分层,增加核酸得率,同
时去除脂类。 异丙醇:减少泡沫,也能促使有机相和水相分离。
4. DNA
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乙醇沉淀法来纯化和浓缩
DNA
。
DNA
分离提取的原则
1
)
DNA
结构的完整
2
)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
a.
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对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b.
将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到
c.
排除
RNA
的污染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1
) 新鲜猪肝
2
)
0.14M NaCl-0.15M EDTA Na2
溶液
3
)
25% SDS
4
)
5M NaCl
5
)
氯仿
-
异丙醇混合液
6
)
95%
乙醇
2.
器材:
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托盘天平、烧杯、玻棒、微量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猪肝用
0.14M Nacl-0.15M EDTANa2
溶液洗去血液,剪碎,置匀浆机中研
磨成糊状。
2.
取
50 mL
猪肝糜离心
6min
,
3500rpm
。(离心机已经调整到位,直接操作即可)
3.
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淀用
20mL 0.14M Nacl-0.15M EDTA
溶液洗涤,离心
6min
。
重复以上操作一遍。
目的是尽量除去
RNP
。所得沉淀为
DNP
粗品。
4.
向上述沉淀中加入
0.14M Nacl-0.15M EDTA
溶液,使总体积为
44mL
,然后
滴加
25% SDS
溶液约
3mL
(此步骤由老师把关),边加边搅拌。加毕,于
60℃
水浴保温
10min
,其间不停搅拌,取出冷却至室温。
目的是使核酸与蛋白质分
离。
5.
加入
5M Nacl
溶液
10mL
,此时
Nacl
的浓度正好为
1M
,
DNA
的溶解度是水
中的两倍,搅拌
10min
,加入约一倍体积的氯仿
-
异丙醇(
40ml
)混合液,
充分混匀,离心
6min
,
3500rpm
。
6.
取出离心管,内容物分为三层,上层为
DNA
溶液,中间是变性蛋白质凝胶,
底部为有机相。小心取出上清液,置于烧杯中。
有机相回收!
7.
由老师加入
1.5
倍体积
95%
冷乙醇,边加边轻挑,可观察到
DNA
丝状物缠
绕在玻棒上。
由老师打分。
五、实验注意事项(补充一下)
1.
各操作步骤要轻柔
,
尽量减少
DNA
的人为降解。
2.
取各上清时
,
不应贪多
,
以防非核酸类成分干扰。
3.
异丙醇、乙醇等要预冷
,
以减少
DNA
的降解
,
促进
DNA
与蛋白等的分相及
DNA
沉淀。
4.
提取
DNA
过程中所用到的试剂和器材要进行无核酸酶化处理。
5.
试剂均用高压灭菌双蒸水配制。
实验六 核酸浓度测定——紫外吸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
Denovix
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
掌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共轭双键,具有紫外吸收。
RNA
和
DNA
的
紫外吸收峰为
260nm
。一般在
260 nm
波长下,每毫升含
1mg DNA
溶液的光吸
收值约为
0.020
,每毫升含
1mgRNA
溶液的光吸收值为
0.022
。故测定待测浓度
RNA
或
DNA
溶液
260nm
的光吸收值即可计算出其中核酸的含量。
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
在
280nm
处,在
260nm
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
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
纯净的
RNA
溶液,其
A260/A280
≥
2
;纯净的
DNA
溶液,其
A260/A280
≥
1.8
。如果小于
1.8
或
2.0
,表示存在蛋白质或酚类物质的影响。
A230
表示表示样
品中存在一些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多肽、苯酚等。
Denovix
核酸蛋白测定仪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
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待测试的样品后,部分被吸收,
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dsDNA
的消光系数为
50
,核酸的浓度
ng/ul=A260
╳
50
RNA
的消光系数为
40
ssDNA
的消光系数为
33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
1)
Denovix
核酸蛋白分析仪(微量)
(
2)微量移液枪、微量枪头、1.5ml 离心管、
ddH2O
、吸水纸、擦镜纸
四、实验步骤
1.
清洗样品台:
2μl
灭菌的
ddH2O
点在样品台上,放下悬臂,
10s
后抬起悬臂,
用干净的无尘纸擦掉即可。
2.
使用溶解样品的缓冲液
1-1.5μl
点在样品台上,放下悬臂,点击
Blank
,测完
之后擦掉即可。
3.
混匀样品后,
1-1.5μl
点在样品台上,放下悬臂,点击
Measure
,出现下图的
界面。
4.
测量完样品后请及时擦掉样品。
五、实验结果
记录核酸的浓度,并分析纯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首次使用,请先清洁样品台。抬起悬臂,滴
1-2ul
灭菌蒸馏水于样品台上,
放下悬臂使上下界面接触,再用无尘纸或擦镜纸擦去上下表面液滴。
2.
打开测量应用,在样品台上滴加
1ul
溶解样品的
buffer
,注意观察液滴中
不能有气泡。
3.
测量结束后,立即擦掉样品,样品干在样品台上,造成污染。
实验七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King 氏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熟练标准曲线的制作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
生物机体内转氨基作用是
α
-
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酶促作用转移到
α
-酮酸的
酮基位置上,生产相应的酮酸和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催化这反应的酶称为转
氨酶,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
心、肾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较高。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
程中,血清内维持一定水平的转氨酶活性(即正常值)。
当肝、心、肾等组织发生病变时,由于组织细胞肿胀,坏死导致大量的酶释
放至血流中,从而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因此测定
这些酶的活性对某些疾病的临场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血清中的谷
-
丙转氨酶(
ALT
),在
37
℃、
pH7.4
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
物)液中的丙氨酸与
α
-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3.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作用的
2,4
二硝基苯肼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丙酮酸
-2,4-
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的苯腙硝醌化合物,
其颜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
ALT
活性的高低成正
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
查出血清中
ALT
的活性。
King
氏法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每毫升血清在
37℃
与
pH7.4
的基质液
作用
60min
,生成
1μmol
丙酮酸为一个单位。临床检验取血清量为
0.1mL
,
报告数据以
100mL
血清计算,因此实际测得结果乘
1000
即可。例如
0.1mL
丙酮酸标准液中丙酮酸含量为
0.2μmol
,即相当
GPT200U/100mL
。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1
)
pH7.4
磷酸缓冲溶液
2
)
L-
丙氨酸和
α
-
酮戊二酸混合液
3
)丙酮酸标准液
4
)
2
,
4 -
二硝基苯肼溶液
5
)
0.4mol/L NaOH
溶液
2.
器材:
722
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枪头、恒温水浴锅、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
4
支干燥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血 清
(
mL
)
基质液
(
mL
)
标准丙酮酸
(
mL
)
磷酸缓冲液
(
mL
)
1
(空白管)
0.6
2
(对照管)
0.1
0.5
3
(标准管)
0.5
0.1
4
(样品管)
0.1
0.5
2.
加毕摇匀,置
37
℃水浴中保温
30
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各加
0.5mL 2,4 -
二硝基苯肼溶液,准确作用
5
分钟。各加
0.4mol/L NaOH
溶液
5mL
,摇匀,
10
分钟后比。以
1
号管调零,测
2
、
3
、
4
号管
A530
,按下式计算丙酮酸生
成量(注意单位):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为溶血及其他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实验过程所用的一切器皿(注
射器、试管等)应清洗干净,干燥后方能使用。
2.
为操作结果,测定酶活性时应恒定
pH
,保温时间,选用固定的比
计,比杯以减少误差。
3.
吸量准确,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
实验八 基于口腔拭子 PCR 基因组 DNA 扩增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
PCR
基因扩增的一般原理
2.
掌握
PCR
基因扩增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
PCR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
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
(
克隆或基因组
DNA)
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
DNA
复制
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
DNA
片段的一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
用,包括用于
DNA
作图、
DNA
测序、分子系统遗传学等。
1. PCR
扩增的基本特征及要素如下:
(
1
)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
DNA
的天然复制过程
(
2
)是以单链
DNA
为模板,
4
种
dNTP
为底物,在模板
3'
未端有引
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酶进行互补链的延伸,多次反复的循环能使微量
的模板
DNA
得到大程度的扩增。
(
3
)
PCR
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只有这些条件协调作
用时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 (1)
缓冲液
; (2)
脱氧三磷酸核苷
(dNTP) ;(3)
引物
;(4)
模板
; (5) DNA
聚合酶。
2.
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以及
DNA
分子在体外不同的温度下双
链和单链可相互转变的机制,在体外人为地控制反应系统的温度,使
双链
DNA
变性
(denature)
、退火
(annealing)
、延伸
(extension),
实现
DNA
的扩增。
(
1
)变性:模板
DNA
通过加热至
95
℃左右,使
DNA
双螺旋的氢键断裂,
形成单链
DNA,
作为反应的模板;
(
2
)退火:模板
DNA
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引物的
Tm
值
左右或以下
(
比
Tm
低
5
°
C
,通常为
55~65
°
C)
,引物与模板
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
3
)延伸:
DNA
模板
-
引物结合物在
DNA
聚合酶
(
一种耐热的
DNA
聚合酶
)
的作用下,于
70~74
℃下,以引物
3'
端为起始点按
5'
→
3'
方向
使
DNA
新链延伸。
三、试验试剂及器材
1.
仪器:
(
1
)
PCR
仪
(
2
)移液枪、涡旋仪、离心机
2.
样品及试剂:
(
1
)样品:口腔拭子
(
2
)样本稀释液
(
3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
)
C677T
试剂盒
四、实验步骤
1.
口腔拭子样本采集
(
1
)取样前
30
分钟,不要吃东西,吸烟,饮酒等。准备一杯清水,
饮入约
50ml
清水充分洗漱口腔约
10
秒,吐掉;
(
2
)重复上述步骤
2-3
次。取样推荐漱口后半个小时 。
(
3
)撕开口腔拭子外包装,小心取出口腔拭子(注意:整个取样过
程中手不能接触拭子部分);
(
4
)用拭子刮拭脸颊内部
20-30
次,尽量避免接触牙齿跟舌头;
(
5
)将拭子伸入采样管,根据不同型号的拭子采用推入或折断采样头;
(
6
)旋转采样管,采样完成。
2.
样品的处理
(
1
)取拭子样本涡旋混匀
(30s
左右
)
,再以
1
:
2
吸取拭子样液与样
本稀释液涡旋混匀,反应
2
分钟后,作为模板进行
PCR
实验。
(
2
)
PCR
体系准备:
每人份需做两个反应,取两个
0.2ml PCR
管,在
PCR
管盖上标记
M
、
WT
;在标有
M
的管中加入
44μl M
扩增液,在标有
WT
的管中加入
44μl
WT
扩增液;分别向以上的
M
和
WT
管中个加入
1μl
反应液,盖紧管盖,涡旋混匀,离心待用;在标有
M
和
WT
的管中分别加入
5μl
待测样本
(
已用样本
稀释液处理过
)
,盖紧管盖,涡旋混匀,瞬时离心。
3. PCR
扩增
将
PCR
管放入
PCR
仪中,按如下程序扩增:
50
℃
2 min
;
95
℃
3min30sec
;
94
℃
5sec
、
60
℃
10sec
、
65
℃
30sec
(
31Cycles
);
65
℃
10min
;
4
℃
Hold
。
取出
PCR
产物,
2~8
℃保存。
五、结果分析
1.
从密封袋中取出检测卡,将待测样本
M
与
WT
管中的
PCR
产物(用
手动或者自动化加样平台)滴加在检测卡对应的样品垫处,待
2~5 min
对结果
进行判读,
20min
后结果不。
2.
将待测样本
M
与
WT
管中的
PCR
产物分别滴加在检测卡对应的样品垫
上,根据在检测线(
T
线)是否出现条带判读
C677T
位点的基因型。若
M
管
产物在试纸条上
T
线处不出现条带而
WT
管产物出现条带,则为野生型
(
677CC
型);反之则为纯合突变型(
677TT
型),若两管产物均在试纸条
T
线
处出现条带则判读为杂合突变型(
677CT
型);无效判定:质控线(
C
线)不
出现条带,可能为操作不正确或试纸条已变质损坏。
六、注意事项
实验室应该遵循
PCR
实验规范的要求分区操作,各区物品均为,不得
交叉使用,加模板和引物的移液器不能混用,每次加样后均需更换吸头。
1
.隔离不同操作区
;
2
.分装试剂
;
3
.严格实验操作
;
4
.严格按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
PCR
操作等。
七、思考题
1.
循环次数是否越多越好
?
为何?
2.
如何根据实验结果优化
PCR
体系?
下学期实验:
实验一 核酸浓度测定——定磷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定磷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核酸分子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磷,一般为
9.2%
左右
(RNA
含磷量约
9.0%
,
DNA
含磷量约为
9.2%)
,若测得某一核酸样品中有机磷的含量,即可推算其
核酸的含量。
2.
用强酸使核酸分子中的有机磷消化成无机磷
3.
酸性环境中,无机磷再与钼酸铵结合成磷钼酸铵。
PO
4 3-
+ 3NH
4 +
+ 12MoO
4 2-
+ 24H
+
(NH
4
)
3
PO
4
·
12MoO
3
·
6H
2
O
↓
(
黄
)+6H
2
O
4.
当有还原剂存在时,
Mo
6+
被还原成
Mo
4+
,此
4
价钼再与试剂中的其它
MoO
4 2
-
结合成
Mo(MoO
4
)
2
或
Mo
3
O
8
呈兰,称为钼兰。
钼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
无
机磷含量在
1
—
25
μ
g),
兰的深浅和磷酸的含量成正比
,
可用比法测定其
光吸收值。
(NH
4
)
3
PO
4
·
12MoO
3
·
6H
2
O +
还原剂(抗坏血酸)
钼兰
Mo(MoO
4
)
2
或
Mo
2
O
8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1
) 硫酸
2
)标准磷溶液(
20
微克磷
/
毫升)、
3
)定磷试剂(在使用前将上述试剂按以下比例混合
,
蒸馏水
:17% H
2
SO
4
:
2.5%
钼酸铵
: 10%
抗坏血酸
= 2
:
1
:
1
:
1
(
V/V
))
4
)样液
2.
器材:
通风橱、消化仪、容量瓶、移液器、试管、
722
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1.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只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标准磷溶液
(mL)
去离子水
(mL)
定磷试剂
(mL)
1
0
3
3
2
0.2
2.8
3
3
0.4
2.6
3
4
0.6
2.4
3
5
0.8
2.2
3
6
1
2
3
7
总磷
3mL
0
3
8
无机磷
3mL
0
3
加毕摇匀,于
45℃
水浴中保温
10
分钟(注意保温时间相同),冷却,测
A660
,
以磷含量为横坐标,
A660
为纵坐标作图。
2.
总磷的测定:
取样液
1.0 mL
于克氏烧瓶中,加入
2.5mL 27% H2SO4 ,
烧瓶口放一小漏斗,
于通风橱中加热消化,浓烟散尽溶液基本无透明即表示消化完成。冷却,将消
化液移至
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烧瓶两次,洗涤液一并倒入容
量瓶,定容,摇匀后取
3.0mL
置于
7
号试管中,加入定磷试剂
3.0mL
,摇匀,
45℃
水浴保温
10
分钟,测
A660
。
3.
无机磷的测定:
取样液
1.0mL
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刻度,摇匀后取
3.0mL
置
于
8
号试管中,加入
3mL
定磷试剂,摇匀,
45℃
水浴保温
10
分钟,测
A660
。
4.
计算:
有机磷
=
总磷
-
无机磷
由标准曲线查得有机磷微克数(
X
)
,
按下式计算样品中核酸百分含量。
样品重量(
2000
微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消化溶液定容后务必上下颠倒混匀后再取样。
2. 1-8
号管
同时
加入定磷试剂后再放入
45
度水浴。
3.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不用的时候要开着盖,注意比皿毛面。
顺序为
1-4
;
1 5-7
;
1 8
。个不要动,用于调零。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得到
1-8
号管的吸光度后,写在实验报告表格的右侧。进
里面的电脑,用
excel
拟合曲线,得到
R
方值,写在大家的实验报告纸上。要
求
R
方大于
0.995
,回去写实验报告时需要用坐标纸。
5.
废液盆里
只能
倒
1-8
号管中的溶液。枪头、擦镜纸扔在一次性杯子里。
6.
试剂及器皿清洁,不含磷;研究生检查试管内水珠不挂壁才能走。
实验二 胍盐-
β
巯基乙醇法提取 RNA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胍盐/ß-巯基乙醇法提取 RNA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链 cDNA 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RNA 的提取方法:
1.异硫氰酸胍/苯酚法(TRIZOL)
2.胍盐/ß-巯基乙醇法
胍盐裂解样本,抑制 Rnase 的活性,
β
-巯基乙醇变性蛋白,离心柱上用 DNA
和蛋白酶消化基因组 DNA 和蛋白,然后漂洗纯化的方法。
3.介质吸附法
RNA 的鉴定分析
纯度: OD260/OD280 1.9—2.1 ,说明有部分降解荧光光谱
链 cDNA 的合成:
以 RNA 为模板,反转录为 cDNA,由逆转录酶催化,该酶合成 DNA 时需要引
物引导,常用引物是 oligo dT、随机引物或基因特异引物(GSP)维生素 B2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照易分解,
对热稳定。维生素 B2 溶液在 430~440 nm 蓝光的照射下,发出绿荧光,荧
光峰在 535 nm。维生素 B2 在 pH=6~7 的溶液中荧光强度大,在 pH=11 的碱
性溶液中荧光消失,所以可以用荧光光度法测维生素 B2 的含量。
三、试剂与仪器:
总 RNA 提取试剂盒(天根 RNAprep Pure Cell/Bacteriit);链 cDNA
合成试剂盒(Tara PrimeScript™ RT Master Mix);无菌,无RNA酶离心
管无菌,无 RNA 酶枪头低温离心机等
四、实验操作:
1.提取总 RNA
1) 裂解细胞:确定细胞数量,吸除细胞培养基上清,加入 PBS 后吸除,加入
600ul 裂解液 RL(胍盐/ß-巯基乙醇)5min。
2) 将溶液转移至过滤柱 CS 上(过滤柱 CS 放在收集管中),12,000 rpm 离
心 2 min,收集滤液。
3) 向滤液中加入 1 倍体积 70%乙醇,混匀,得到的溶液和沉淀一起转入吸附柱
CR3 中, 12,000 rpm 离心 60 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
4) 向吸附柱 CR3 中加入 350
μ
l 去蛋白液 RW1,12,000 rpm 离心 60 sec,倒掉
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 CR3 放回收集管中。
5) 向吸附柱 CR3 加入 80
μ
l 的 DNase I 工作液(10
μ
l DNase I 储存液
+70
μ
l RDD 溶液),室温放置 15 min。
6)向吸附柱 CR3 中加入 350
μ
l 去蛋白液 RW1,12,000 rpm 离心 60 sec,倒掉
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 CR3 放回收集管中。
7)向吸附柱 CR3 中加入 500
μ
l 漂洗液 RW ,室温静置 2 min,12,000 rpm 离心
60 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 CR3 放回收集管中。再重复一次。
8)12,000 rpm 离心 2 min,倒掉废液。将吸附柱 CR3 置于室温放置 10 分钟,以
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
9)将吸附柱 CR3 转入一个新的 RNase-Free 离心管中,加入 30-100
μ
l
RNase-Free ddH2O 室温放置 2 min,12,000 rpm 离心 2 min,得到 RNA 溶液。
10)RNA 鉴定分析(浓度,纯度)。2. 采用 TaRa PrimeScript RT Master Mix 进行 cDNA 链合成:
1)按下列组分配制 RT 反应液
5X PrimeScrip Mix 2
μ
l
Total RNA (50
μ
M) -- ul
RNase free H2O up to 10
μ
l
2)反转录反应条件如下
37℃ 15min (反转录反应)
85℃ 5sec (反转录酶失活反应)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严格控制外源性 RNA 酶的污染:外源性的 RNA 酶存在于操作人员的手汗、唾
液等,也可存在于灰尘中,造成器械、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电泳槽、研究人
员的手及各种试剂的污染。
2. 大限度地抑制内源性的 RNA 酶:而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则含有大量内源性的
RNA 酶。
3. 戴手套。因为皮肤经常带有细菌,可能导致 RNase 污染。
4. 使用无 RNase 的塑料制品和枪头避免交叉污染。
5. RNA 在裂解液 RL 中时不会被 RNase 降解。但提取后继续处理过程中应使用不
含 RNase 的塑料和玻璃器皿。
6. 配制溶液应使用无 RNase 的水。
实验三 real-time PCR 测端粒酶 mRNA 表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RT-PCR 基因扩增的原理和过程
2.了解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二、实验原理:
1. 实时定量 PCR 技术:
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 PCR 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
通过 Ct 值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Ct 值的定义:PCR 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Xn = X0 × (
1+En)Ct
lg Xt =lg X0 + Ct lg(
1+En)
Ct = -k lg X0 + b
X0 :起始模板数量
En:扩增效率
Xt: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时扩增产物的量,在阈值设定以后,它是一个常数
Log 模板起始浓度与 Ct 值呈线性关系。
模板 DNA 量越多,荧光达到阈值的循环数越少,即 Ct 值越小。
2.常用荧光标记方法:
特异性荧光标记 TaqMan Probe
非特异性荧光标记 SYBR Green I:是一种结合于 dsDNA 双螺旋小沟区域
的具有绿激发波长的染料。
问题点:
SYBR Green I 与双链 DNA 进行结合后散发荧光,因此如果反应体系
中有非特异性扩增或引物二聚体的产生,也将同时被检测,从而可能导致检测
结果不准确。
关键点:
设计合适引物,非特异性扩增!
端粒酶:通过识别并结合富含胞嘧啶 C 的端粒末端,以自身 RNA 为模板, TER
催化,合成端粒的 DNA 重复序列,从而阻止随着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所
造成的端粒的不断缩短, 进而稳定染体的长度,避免细胞因端粒丢失
所导致的凋亡。因此,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对定量分析——2 -
∆ ∆
Ct 法
三、试剂与仪器:
1. LightCycler 480 SYBR Green I Master
2. LightCycler 8-Tube Strips (white)
3. 无菌,无RNA酶离心管
4. 无菌,无RNA酶枪头
四、实验操作:
1. 加样:试剂 体积
模板(稀释 5 倍) 2µl
Master mix,2×conc. 10µl
正向引物 1µl
反向引物 1µl
水,PCR 级别 6µl
总体积 20µl
2.PCR 程序设定:SYBR Green I 选择“SYBR Green I /HRM Dye”,反应总体积
20 ul。
3.设定每个程序中对应步骤的①温度(Target)、②信号获取模式(Acquisition
Mode)及 ③时间(Hold)。
4.设定完成后,放入样板,窗口右下方的“Start Run” 按钮将由灰变为蓝,
此时即可点击之,开始运行实验。
5.运行完毕后,点击界面左侧“Sample Editor”,对样本详细信息进行编辑。
6.点击界面左边的“Analysis”,进入分析界面,进行 Tm 分析 (Tm Calling) 分
析和相对定量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分析
五、结果分析
2 - △△Ct 法:假设目的基因和参照基因扩增效率都接近 100%
△Ct(第 n 组)=16-17=-1 △Ct(组)=18-17.4=0.6
△△Ct=△Ct(第 n 组)-△Ct(组)=-1-0.6=-1.6
比率(癌细胞组/正常细胞组)=2-△△Ct=2-(-1.6) = 3
所以 TERT 基因在癌细胞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细胞的 3 倍。
要求实验报告分析出自己组对比组的结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能标准的使用微量移液器,使重复样本得到相同的结果。2、学会分析溶解曲线,得到循环 CT 值后学会如何分析结果。
实验四 蛋白分子量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实验目的
1.
学
SDS-PAGE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
SDS-PAGE
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E
)是由丙烯酰胺(
Acr
)和交联试剂
N,N
’
-
甲叉双丙
烯酰胺
(Bis)
在有引发剂(如过硫酸铵)和增速剂(如
N,N,N
’
,N
’
-
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的情况下聚合而成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改变聚合体系中
Acr
和
Bis
的比例,可得到不同网眼大小的凝胶,由于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对在凝胶中泳
动的不同分子量的质点有着选择和阻碍,因此具有分子筛效应,决定着聚丙烯酰
胺凝胶的有效分离笵围。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了十二烷基硫酸
钠(
sodium dodecyl sulfate
,简称
SDS
),
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能破坏
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与其他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
的空间构象。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由于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
键被还原剂打开,不易再氧化,这就了蛋白质分子与
SDS
充分结合,形成
带负电荷的
SDS-
蛋白质复合物。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SDS
复合物由于结合了大量的
SDS
,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了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
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蛋白质
-SDS
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
白质的
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
,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分子
量成正比变化。这样的蛋白质
-SDS
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受蛋白质原
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椭圆棒的长度,也就是蛋白质分子量的函数。
lgMw = -bRm + K
Mw
:蛋白质的分子量;
Rm
:相对迁移率
b
: 斜率
;
K
:截距
当条件一定时,
b
,
K
均为常数,即此时
lgMw
与
Rm
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如以
lgMw
对
mR
作图,应得到一条直线,如上图。
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
准曲线。未知蛋白质的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
线上求得分子量。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
实验试剂
(
1
)
30%
丙烯酰胺(
Acr
):
Acr/
甲叉双丙烯酰胺
(Bis)=29:1
(
2
)
10%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
(
3
)
10%
过硫酸铵
(AP)
(
4
)
TEMED
(四甲基乙二胺)
(
5
)
2
×上样缓冲液:
10%SDS
(
4ml
)
+
巯基乙醇(
1ml
)
+0.2%
溴酚蓝(
2ml +
甘油
2ml +1M pH6.8Tris-HCl
(
1ml
)
(
6
) 浓缩胶缓冲液(
1M Tris-Cl
缓冲液
pH6.8
)
(
7
) 分离胶缓冲液(
1.5M Tris-Cl
缓冲液
pH8.8
)
(
8
) 电泳缓冲液
: (SDS 20g
,
Tris 60g,
甘氨酸
282.2g, pH8.3
)加蒸馏水使其溶
解后定容至
2L
。
(
9
) 固定液:乙醇
500ml
,冰乙酸
100ml
混匀,
(
10
) 染液:考马斯亮蓝
R250 1.25g
,甲醇
225ml
,冰乙酸
50ml
,蒸馏水定
溶至
1L
。
(
11
) 脱液:冰乙酸
80ml
,乙醇
250ml
,加蒸馏水定容至
1L
。
2.
实验仪器
(
1
)垂直板电泳装置、电泳仪、制胶架
(
2
)移液枪、移液管
(
3
) 烧杯、培养皿
(
4
) 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
装板
将垂直板型电泳装置内的板状凝胶模子取出,将玻璃片洗净、凉干、嵌入
凹槽中,形成一个“夹心”凝胶腔,
把装好的凝胶腔置于仰放的电上槽。将电泳槽、凝胶模子串成一体的垂
直板型电泳装置,垂直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灌注胶液。
2.
分离胶的配制(
12%
)
试剂
体积
H2O
3.35
(
ml
)
凝胶贮备液
2.5
(
ml
)
分离胶缓冲液
(pH8.8)
2.5
(
ml
)
10% SDS
0.1
(
ml
)
TEMED
5
(
ul
)
10%
过硫酸铵
50
(
ul
)
总体积
10
(
ml
)
3.
分离胶的灌注和聚合
用移液管将所配制的分离胶缓冲液沿着凝胶腔的长玻璃板的内面缓缓注
入,留出梳齿的齿高加
1cm
的空间以便灌注浓缩胶,然后加满蒸馏水。待分离胶凝固后,倒出蒸馏水,用滤纸吸干。
4.
浓缩胶的配制(
5%
)
试剂
体积
H2O
2.92
(
ml
)
凝胶贮备液
0.8
(
ml
)
分离胶缓冲液
(pH6.8)
1.25
(
ml
)
10% SDS
0.05
(
ml
)
TEMED
5
(
ul
)
10%
过硫酸铵
25
(
ul
)
总体积
5.05
(
ml
)
5.
浓缩胶的灌注和聚合
用移液管将所配制的浓缩胶缓冲液沿着凝胶腔的长玻璃板的内面缓缓
加入,将梳子插入胶液顶部,放置室温下待其聚合。
6.
样品的准备
在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和待测样品中分别加入适量还原缓冲液,放入沸水
中加热
3-5min
,取出冷至室温。
7.
加样
加入电缓冲液,小心拔出梳齿,用微量注射器向凝胶梳孔内加样。同时加
入
Marker
。
8.
电泳
上槽接负,下槽接正,打开直流电源,刚开始时,电压控制在不高于
100V
,
电流恒定在
10mA
;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电压控制在不高于
140V
,电流恒定在
20mA
。待指示剂染料(溴酚蓝)迁移至凝胶下沿
1.0cm
处停止电泳。
9.
染和脱
电泳结束后,撬开玻璃板, 小心将胶取出,放入一大培养皿中。
染:加入染液,置于摇床上染
2h
。
脱:染完毕,倒出染液,加入脱液,置于摇床上脱,数小时更换
一次脱液,直至背景清晰,拍照。
10.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量出分离胶顶端距溴酚蓝间的距离
(cm)
以及各蛋白质样品区带中心与分离
胶顶端的距离
(cm)
,按下式计算相对迁移率
:
蛋白质样品距分离胶顶端迁移距离
(cm)
Rm =
溴酚蓝区带中心距分离胶顶端距离
(cm)
以标准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对相对迁移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
品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其分子量。
五
、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凝胶结果,依据标准蛋白条带,判断各个蛋白质样品区带大概分子量。
2.
测量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迁移率
Rm
值,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出各自分子量
3.
对实验操作及结果中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容易吸附于皮肤,操作时应免
避沾在脸、手等皮肤上。好戴一次性塑料手套操作。
2
.
10%
过硫酸铵现用现配,
4
℃冰箱贮存不超过
48
小时。
3
.灌制凝胶时,应避免产生汽泡,因为汽泡会影响电泳分离效果。
4.
蛋白加样量要合适。加样量太少,条带不清晰
;
加样量太多则泳道超载,条带
过宽而重叠,甚至覆盖至相邻泳道。
5
.刚灌注分离胶混合溶液后,应在分离胶液面上加
1-2cm
高的水层,以阻隔空
气。胶液面上加水层时要小心,缓缓叠加,以免冲坏凝胶的胶面。
七、思考题
1.
在不连续体系
SDS-PAGE
中,当分离胶加完后,需在其上加一层水,为什么
?
2.
电缓冲液中甘氨酸的作用
?
3.
在不连续体系
SDS-PAGE
中,分离胶与浓缩胶中均含有
TEMED
和
AP
,试述
其作用
?
4.
样品液为何在加样前需在沸水中加热几分钟
?
实验五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方法和原理。
2
.熟悉通过酶的抑制作用调节代谢途径。
3
.了解使中间产物堆积的方法在研究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二、 实验原理
在细胞质中,一分子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伴随着
ATP
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有机体获得化学能的原始的途径,也是原核生物和真
核生物糖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利用碘乙酸对糖酵解过程中的
3-
磷酸甘油
醛脱氢酶特异地且不可逆地抑制作用,使
3-
磷酸甘油醛向前变化而积累。硫
酸肼作为稳定剂,用来保护
3-
磷酸苷油醛使其不自发分解。然后用
2,4-
二硝基苯
肼与
3-
磷酸甘油醛在碱性条件下形成
2,4-
二硝基苯肼
-
丙糖的棕复合物,其棕
程度与
3-
磷酸甘油醛含量成正比。从而明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含有
3-
磷
酸甘油醛的中间产物。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实验材料
新鲜酵母
2. 仪器:
离心管、移液枪;恒温水浴;离心机
3.试剂:
1
)
2,4-
二硝基苯肼
: 0.1 g 2,4-
二硝基苯肼溶于水
100 ml 2 mol/L
盐酸溶液中,储
于棕瓶中备用。
2
)
0.56 mol/L
硫酸肼溶液
:
称取
7.28 g
硫酸肼溶于
50 ml
水中,这时不会溶
解,当加入
NaOH
使
pH
值达
7.4
时则溶解。
3
)
5%
葡萄糖溶液。
4
)
10%
三氯乙酸溶液。
5
)
75 mol/L NaOH
溶液。
6
)
0.002 mol/L
碘乙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取小烧杯 3 支,编号,分别加入新鲜酵母 0.3 g,并按表 1 分别加入各试剂,
混匀。
2.将各杯混合物分别放入 37℃水浴中保温 1.0 小时,观察发酵管产生气泡的量
有何不同。
3.在 2 号和 3 号杯中按表 2 补加各试剂,摇匀后放 5-10 分钟
4. 将三支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分别进行离心或者过滤,3000rpm, 3min。
5.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上述滤液 0.5 ml,并按表 3 加入试剂和处理。
(取上清液 0.5 ml,加入 0.75 mol/L NaOH 0.5 ml,混匀后在 37℃水浴保温
10 分钟,然后分别向上述试管中加入 0.5 ml 2,4-二硝基苯肼,混匀后在 37℃
水浴保温 10 分钟,然后加入 0.75 mol/L NaOH 3.5 ml,观察实验结果。)
表 1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发酵产生气泡观察
编号
5%
葡萄糖溶
液 (
ml
)
10%
三氯乙
酸(
ml
)
碘乙酸
(
ml
)
硫酸肼
(
ml
)
发泡量
1
10
(
ml
)
2
1
1
2
10
(
ml
)
0
1
1
3
10
(
ml
)
0
0
0
表 2
补加试剂
编号
10%
三氯乙酸
(
ml
)
碘乙酸
(
ml
)
硫酸肼
(
ml
)
发泡量
2
2
0
0
3
2
1
1
表 3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二硝基苯肼反应
五、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哪一发酵管生成的气泡多?哪一管生成的颜深? 为什么?
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包括保温后的气泡量及的
显效果。
六、注意事项
1. 本实验虽为定性鉴定,但量取体积等人要求相对准确 ;
2. 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编号不要弄混 ;
3. 每步反应前注意要充分混匀 。
七、思考与讨论
1. 实验鉴定的是哪种中间产物?
2. 实验中三氯乙酸、碘乙酸、硫酸肼三种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
3. 实验中的气泡是什么气体? 如何产生的?
编号
滤液
(ml)
0.75 mol/L
NaOH(ml)
摇
匀
,
室
温
放
置
5
分
钟
2,4-二硝基
苯肼 (ml)
摇
匀
,
室
温
放
置
5
分
钟
0.75 mol/L
NaOH(ml)
1
0.5
0.5
0.5
3.5
2
0.5
0.5
0.5
3.5
3
0.5
0.5
0.5
3.5
实验六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 B2 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 B2 的分析原理;
2.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分子荧光产生的机理.
二、 实验原理
维生素 B2 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
照易分解,对热稳定。 维生素 B2 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
光黄素,光黄素的荧光比核黄素的荧光强的多,故测 VB2 的荧光时溶液要控制在
酸性范围内,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核黄素
(V
B2
)
光黄素
多维葡萄糖中含有维生素 B1、B2、C、D2 及葡萄糖,其中维生素 C 和葡萄糖
在水溶液中不发荧光,维生素 B1 本身无荧光,在碱性溶液中用铁氰化钾氧化后
才产生荧光,维生素 D2 用二氯乙酸处理后才有荧光,他们都不干扰维生素 B2
的测定。
维生素 B2 溶液在 430~440 nm 蓝光的照射下,发出绿荧光,其峰值波长为
545 nm。VB2 的荧光在 pH=6~7 时强,在 pH=11 时消失。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100
μ
g/mlVB2 标准溶液(4%冰醋酸配制,置阴暗处保存);冰乙酸;
多维葡萄糖粉试样
2. 器材:
岛津 RF5301PC 荧光分光光度计 ;微量移液器 ;容量瓶;石英比皿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氙灯,再打开主机,然后打开计算机启动工作站并初始化仪器。
2、仪器初始化完毕后,在工作界面上选择测量项目
设置适当的仪器参数:激发波长 Ex= 435 nm,发射波长 Em=545nm。
3、标准曲线测定,样品测定。
4、制作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维生素 B2 的含量。
5、 退出主程序,关闭计算机,先关主机,关氙灯。
五、结果与分析
1、 原始数据:标准曲线以及样本的荧光值。
测量 1-6 号标准曲线荧光值:VB2 的含量:0.0ug/ml、0.1ug/ml、0.2ug/ml、
0.3ug/ml、0.4ug/ml、0.5ug/ml。
测量 7 号样品荧光值
2、绘制出标准曲线:要求规范作图
铅笔作图;
横、纵坐标名称及单位;
日期、作者 、曲线名称;
曲线上体现出待测样品的荧光值及浓度值。
3、计算:样品中维生素 B2 的量。
要求: 写出公式、代入数据、写出结果。
实验八 pH 值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不同
pH
和温度对淀粉水解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
.学会测定酶适
pH
和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酶都是蛋白质,它的活性受环境 pH 的影响为显著。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
定的 pH 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高活性时 pH 的值,称为该酶的适 pH。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温度和 pH 下对淀粉的作用为例观察温度
和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的水解程度用其与碘液的呈反应加以区别。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淀粉;碘;碘化钾;磷酸氢二钠;柠檬酸
2. 器材:
试管 吸量管 试管架 吸耳球
四、实验步骤
1. 溶液配制:
0.5%淀粉溶液(含 0.3%氯化钠)(新鲜配置),碘-碘化钾溶液(4 g 碘及碘化
钾 6 g 溶于 100 ml 蒸馏水中,于棕瓶中保存),0.2 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0.1 mol/L 柠檬酸溶液。
2. 样品收集
每人取一个干净的小烧杯,先用自来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然后去蒸馏水约 20ml 含入口中,做咀嚼动作 3-4min,以分泌较多的唾液。将
口腔中的蒸馏水吐入干净的小烧杯中,此即为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液。
3.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
1)缓冲液的配制
编号
0.2mol/L
磷酸氢二纳(
ml
)
0.1mol/L
柠檬酸(
ml
)
缓冲液(
ml
)
1
5.15
4.85
5.0
2
6.16
3.39
6.2
3
7.72
2.28
6.8
4
9.08
0.92
7.4
5
9.72
0.28
8.0
(
2)底物的准备
6 支干燥的试管编号,依次加入不同 pH 的缓冲液各 3 ml,第 6 号试管与第
3 号相同。再向每个试管中添加 0.5%淀粉溶液 2 ml,摇匀。
(
3)酶促反应时间测定
向第 6 号试管加入稀释 100 倍的唾液 2 ml,摇匀后放入 37 ℃恒温水浴中保
温。每分钟取 1 滴混合液于离心管中或反应板上,加 1 滴碘化钾-碘溶液,呈橙
黄时取出试管,记录时间。
(
4)适 pH 测定
以 1 min 的间隔,依次向 1~5 号试管中加入稀释 200 倍的唾液 2 ml,摇匀,
同样以 1 min 间隔,将 5 只试管放入 37 ℃恒温水浴中保温,反应至所需时间。
依次取出,立即加入碘化钾-碘液 2 滴,充分摇匀。观察颜,可看出不同 pH
值时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 pH 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其适 pH。
4.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三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
管号
1
2
3
1%
淀粉溶液(
ml
)
1
1
1
放置条件
沸水浴
37
℃
冰浴
稀释唾液(滴)
4
4
4
分别按上述条件继续放置 10 min。
(2) 从三支试管中取出溶液 1 滴于离心管中或反应板上,加上 1 滴碘液,观察呈
现象,记录结果并解释其原因。
五、注意事项
1. 各管反应及操作应在同一水平;
2. 每管间隔相同的时间加样和终止反应以各管反应时间相同。
附件:生化实验.pdf
衢州正规回收废钼多少钱收
钼金属通常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生产。采用液压技术将钼粉压实,并在约2100°C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在870-1260°C温度范围进行热加工。当钼在高于约600℃的空气中加热时,会形成挥发性氧化物,因此高温应用于非氧化性环境或真空环境。
钼粉球形团块(蕾丝花边状),中间有镍铬合金实心球体粘附钼粉。
钼基合金在高温(高达1900°C)下具有出的强度和力学性能稳定性。它们的延展性高,韧性好,对缺陷和脆性断裂的耐受性高,优于陶瓷。钼合金的性能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
高温加热元件、辐射防护装置、挤压部件、锻模等;
用于临床诊断的旋转X射线阳;
玻璃熔炉电和耐熔融玻璃的部件;
用于半导体芯片安装的散热器,其热膨性能与硅匹配;
厚度仅几埃(10-7毫米)的溅射层,用于集成电路芯片上的门与互连元件;
汽车活塞环和机器零件的喷射涂层,可减小摩擦改善耐磨性能。
高温炉热区采用钼金属@奥地利PLANSEE AG
钼添加许多其他金属合金元素后,有专门的用途:
钼钨合金以其出的耐熔融锌能力而著称;
钼包覆铜可用于低膨胀率、高导电率的电子电路板;
钼-25%铼合金用于火箭发动机部件和液态金属热交换器,它们在室温下具有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