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古堡是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旗下的酒庄之一,位于里斯特哈克(Listrac)产区的中心地带。
岩石古堡的英文名称是“Peyre-Lebade”,直译成中文为“抬高的石头”,意指当地的土壤富含石灰石,所以这片土地曾经是个采石场,专门供给邻近村庄做建筑用料。该地区的首批葡萄树出现在12世纪,那时,西多会修士成为了第一批葡萄栽种者。几百年后的1835年,法国杰出的象征主义画家奥迪伦•雷东(Odilon Redon)的父亲——贝特郎•雷东(Bertrand Redon)买下了岩石古堡,成为了古堡的新东家。作为家族成员的画家奥迪伦,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迷恋之情,所以,他大部分最著名的作品题材都与这片土地有关。1979年,当时已经拥有克拉克酒庄(Chateau Clarke)和玛拉玛颂酒庄(Chateau Malmaison)的埃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Edmond de Rothschild)将岩石古堡买下,并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翻建工作——栽种葡萄,铺设地下排水系统,翻新酒窖,并更换了酿造设备。这些举动为古堡出产佳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古堡的发展也从此进入新的阶段。岩石古堡现属于埃德蒙男爵的儿子本杰明•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Benjamin de Rothschild)所有,由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主管其市场销售。
岩石古堡目前共拥有葡萄园地55公顷,其中有50%的葡萄树为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45%为梅洛(Merlot),另外的5%为品丽珠(Cabernet Franc)。所有这些葡萄树的平均年龄为35年。葡萄园的土质为石灰土与石灰质粘土,地下全部铺设排水系统。古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种植方法,在成排的葡萄株上覆盖草皮,还会适时去除葡萄叶以及未成熟的果实,以使葡萄达到最为理想的成熟度并使结构更加集中。
酿酒方面,岩石古堡虽然开始利用现代酿酒设备(如具有温控功能的巨型不锈钢发酵槽),但仍遵循传统的酿酒方式。岩石古堡酿酒的方法是长时间浸皮技术,悉心酿造,随后再转入橡木桶熟成12至16个月。酿酒人员在此期间会进行多次滗清,之后加入蛋清去除悬浮物,再
迪仙庄园(Chateau d'Issan)位于波尔多梅多克(Medoc)产区的玛歌(Margaux)村,处于吉伦特河(Gironde)左岸,邻近美人鱼城堡(Chateau Giscours),在1855梅多克评级中被评为三级庄。
迪仙庄园的历史是一部继往开来的宏大叙事史。12世纪时,迪仙庄园所处的地方是一处名为拉莫特-卡特纳克(La Mothe-Catenac)的封地,后来,这一封地的女继承人嫁给了一位名叫提奥邦(Theobon)的贵族,这块地产随之更名为提奥邦庄园(Theobon Manor)。在之后的三个世纪中,有众多家族接管过这片土地,包括诺阿汉(Noailhan)家族、梅雅克(Meyrac)家族、塞古尔(Segur)家族、撒里纳(Salignac)家族、德拉维涅(De La Vergne)家族和艾斯科德卡·德·布瓦斯家族(Escodeca de Boisse)等。自1575年起,艾森诺(Essenault)家族的五代传人在此延续香火,并采用其姓氏简写重新为庄园命名,迪仙庄园由此诞生。17世纪时,迪艾森诺男爵(Baron d’Essenault)继承了庄园,他拆除了原来的城堡,建起了现今的迪仙庄园城堡。该城堡在波尔多酒庄中显得尤为优雅、别致,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中世纪时期的绮丽景观,如高大的护城墙、塔楼、护城河以及一些旧时防御系统的遗迹。
1824年,让-巴蒂斯特·迪吕克(Jean-Baptiste Duluc)成为酒庄掌门人,他启动了一系列改进葡萄园的工程,之后便将庄园转售给了布朗奇(Blanchy)家族。1855年,迪仙庄园被评为1855三级庄,在这之后,布朗奇家族将迪仙庄园卖给了古斯塔夫·罗伊(Gustave Roy)。罗伊对城堡内部进行了修缮,建造了首个重力法酿酒车间,并对深受根瘤蚜虫(Phylloxera)侵害的葡萄园进行了重新栽种。之后两次世界大战接踵而至,葡萄园的管理不幸被搁置,再加上19世纪根瘤蚜虫的肆虐以及经济萧条等因素的影响,迪仙庄园进入了一段灰暗时期。直到1945年,克鲁斯(Cruse)家族成为迪仙庄园的主人,酒庄才逐渐摆脱困境。当时的酒庄百废待兴,葡萄树亟需重植,酒窖亟需重建,酿酒车间也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造。克鲁斯家族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修整改造了酒庄,使迪仙庄园恢复了昔日光芒。1998年后,酒庄的现任庄主伊曼纽尔·克鲁斯(Emmanuel Cruse)又对酒庄的葡萄园和酒窖进行了投资,再次将迪仙庄园的佳酿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同为骊兰古堡(Chateau Lilian Ladouys)和百德诗歌酒庄(Chateau Pedesclaux)庄主的弗朗索瓦·洛伦泽蒂(Francoise Lorenzetti)与雅基·洛伦泽蒂(Jacky Lorenzetti)加盟了克鲁斯家族,几代人共同携手,为迪仙庄园的复兴与荣耀而努力。
坐落于玛歌产区的中心腹地,迪仙庄园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里靠近入海口,气候温和,土壤以砾石和冲击土为主,排水性良好,利于葡萄树扎根和汲取养分。酒庄现拥有59公顷葡萄园,其中44公顷位于玛歌产区,5公顷位于上梅多克(Haut-Medoc)产区,余下10公顷则属于超级波尔多(Bordeaux Superieur)产区。酒庄主要种植波尔多左岸的王牌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梅洛(Merlot),其中,玛歌产区的44公顷葡萄园种植着83%的赤霞珠和38%的梅洛,葡萄树的平均树龄为35年。
酒庄使用手工方式采摘葡萄,随后会通过两轮分拣对果实进行筛选,之后通过重力系统将不同地块的葡萄运入各个不同的发酵罐中。酒庄使用温控不锈钢罐进行发酵,罐体容量从7,000至20,000升不等,发酵的同时进行18-24天的浸皮,在此过程中还会进行淋皮以萃取颜色、单宁以及芳香物质。发酵完成后,不同地块的酒液会分别在法国橡木桶中陈酿。其中,正牌酒熟化16-18个月,新桶比例为50%;副牌酒则陈酿14-16个月,新桶比例为35%左右,此外,酒庄每3个月会使用传统的蜡烛检测法对葡萄酒进行一次滗清。混酿和调配则会在次年1到2月之间进行,酒庄的酿酒顾问埃里克·博赛诺(Eric Boissenot)、庄主伊曼纽尔·克鲁斯、技术总监埃里克·佩龙(Eric Pellon)以及酒窖主管海尔弗·布内(Herve Bunel)会共同商议决定最终的混酿比例。
迪仙庄园的正牌酒年产量接近10万瓶,酒液颜色深浓,果香优美,带有成熟黑醋栗、香草、烟草叶以及松露的风味。入口单宁细致紧实,酒体骨架明显,余味持久美妙,体现出典型的玛歌风格。该酒款既有玛歌酒独特的精致芳香,同时又展现出了强劲坚韧的一面。迪仙庄园的副牌酒于1995年开始酿造,年产量接近12万瓶。这款酒采用庄园最年轻的葡萄园中的果实酿制,展现了当地的风土特质,带有黑醋栗、樱桃以及花朵的气息,伴有香料风味,口感强韧,充满活力且清新自然。实际上,迪仙庄园历来就常被选作皇家宴会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的专用酒,颇受许多欧洲皇室成员的喜爱,因此即便没有1855三级庄头衔的加持,迪仙庄园的品质与声誉皆早已得到佐证。如早在1152年,迪仙庄园的正牌酒就被选作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的亨利二世(Henri Plantagenet)的婚宴用酒。1787年,未来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将该酒庄列入自己的波尔多名庄列表。19世纪末,迪仙庄园的葡萄酒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Franz-Joseph)的垂青。正是这位皇帝为庄园题写了座右铭:“”Regum mensis aris que deorum(国王之贡品,神坛之祭品)。”该铭言也被镌刻在庄园大门上方的一块方石上。
在酒庄进行装瓶。
岩石古堡仅出产一款葡萄酒——岩石古堡干红葡萄酒(Chateau Peyre-Lebade),它由65%-75%的梅洛(Merlot)、15%-25%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10%的品丽珠(Cabernet Franc)混酿而成。平均年产量一般为16,000箱。该酒一般带有里斯特哈克(Listrac)产区的典型特征,果香浓郁丰满。此外,高比例的梅洛又赋予葡萄酒极为柔滑的口感,这与产区内其它酒略显风格相异。最佳品尝温度为16-18摄氏度,建议醒酒时间在2小时或以上,可以与牛排、烤肉和羊肉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