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錢幣組合展覽鑒賞介绍

时间:2016-10-21 17:54

  2016秋拍錢幣組合展覽鑒賞介绍

  2016秋拍錢幣組合展覽鑒賞介绍

  名稱:大清銅幣宣統三年二十文

  類別:錢幣

  說明:

  宣統三年,天津度支部選幣總廠開鑄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銅幣外,與此同時還鑄有計值文字,分別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銅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紅、白銅二種幣。五文僅紅銅一種,二文、一文銅元按其幣中有元鑿孔分為有穿和無穿(滿穿)兩大類。此類銅元鑄幣不多,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者為之稀少罕見。

  此枚錢幣正面上方刻有“宣統三年”,下方“五十枚換銀幣一圓”,中間“二十文”,字兩邊鑲嵌麥穗狀圖案,反面刻有“大清銅幣”四字,成十字型排列,中間雕刻為龍。銅幣是清晚期從光緒年間開始製造發行的,民國初年繼續發行使用,只是圖案由龍變為雙旗。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白銅試樣,光邊,現時少見,極為珍罕,完全未使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名稱:大清銅幣宣統三年二分

  類別:錢幣

  說明:

  宣統三年,天津度支部選幣總廠開鑄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銅幣外,與此同時還鑄有計值文字,分別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銅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紅、白銅二種幣。五文僅紅銅一種,二文、一文銅元按其幣中有元鑿孔分為有穿和無穿(滿穿)兩大類。此類銅元鑄幣不多,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者為之稀少罕見。

  此枚錢幣正面上方刻有“宣統三年”,下方“五枚換銀幣一角”,中間“二分”,字兩邊鑲嵌麥穗狀圖案,反面刻有“大清銅幣”四字,成十字型排列,中間雕刻為龍。銅幣是清晚期從光緒年間開始製造發行的,民國初年繼續發行使用,只是圖案由龍變為雙旗。二分的錢幣因面值比較少,存世不多,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名稱:中華名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壹圓

  類別:錢幣

  說明: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金本位幣壹圓是民國珍稀銀幣,位於上海的中央造幣廠鑄造了少量的金本位銀幣並投放市場流通,金本位壹圓銀幣的正面為孫中山側面肖像,背面為雙帆船航行於海面,上環“金本位幣壹元”六字,帆船左側為海上日出和九條芒線,海面為三只低飛的海鷗,金本位幣開鑄不久即停鑄,故鑄額小,傳世極少。

  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是中國貨幣史上曇花一現的鑄幣。今傳世者皆為試樣,為數極罕,每一枚都是中國錢幣的大珍品。俗稱“三鳥幣”的民國二十一年孫像帆船銀幣發行之際,正值中日戰端開啟,國人對幣背面的旭日、三鳥圖案頗有責難,認為意寓日本飛機轟炸中國之不祥。迫於輿論,國民政府訓示上海中央造幣廠停鑄此幣,尚未發行的悉數銷熔。故此幣傳世無多,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名稱: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幣

  類別:錢幣

  說明: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接受帝位,復辟帝制,廢除共和政體,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年,改民國五年(西元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是年設計鑄造了袁世凱高纓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銀幣。該幣由義大利雕版師魯爾智·喬治雕模,天津造幣廠鑄造。

  洪憲飛龍幣正面為袁世凱九分臉正面及胸像,面部稍左側。袁世凱身著大元帥服,頭戴鷺羽高纓冠,胸前佩戴大勳章。背面中央為飛龍圖案,上面鐫“中華帝國”4字,下麵鐫“洪憲紀元”4字,齒邊。有人考證,此幣系民國八年西元1919年)天津造幣廠廠長李伯琦令雕版師臨摹“洪憲小飛龍拾元金幣”圖案刻版成模,配上袁世凱共和紀念銀幣面模,戲鑄而成。有大字、粗尾、簽字等版別。此幣設計具有明顯的帝王色彩,鑄工精美,傳世不多,較為珍貴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名稱:中華民國二十年二十文雙棋幣

  類別:錢幣

  說明: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

  這就是雙棋幣銅元的由來。無庸置疑,這種銅元的幣名很明確,就是“中華民國雙棋幣幣”。根據錢幣收藏界的一般共識,對一種錢幣,應該把可以明確幣名或顯示錢幣主要特徵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相對的另一面稱為“背”,據此我們應該把此幣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有鮮明的劃時代革命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雙棋幣紀念幣”字樣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面稱為背。

  正面圖案也由內圈和外圈兩部分文字和圖案組成,清楚地刻制“中華民國二十年二十文”幾個楷體字,內背面則印製著民國年間的雙旗圖案,足以向世人說明出它的出產年代。,倘若藏友們手中持有一枚,必定會隨著年代的久遠大幅度提升其收藏價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