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猪采食量下降是临床常见的行为表现,一般是由于疾病因素导致,也有一部分是非疾病因素引发。采食量下降的猪,营养摄取就会不足,最终影响生长和发育,育肥猪出栏时间延长,保育猪生长发育缓慢,母猪影响受孕,公猪可造成精液质量的下降。临床引发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疾病因素
1.1 病原感染
猪被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后,病原释放的毒素可作为致热源引发机体产热,猪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减弱,对饲料的消化造成影响。感染越严重,体温上升就越快,采食量下降也就越严重,甚至导致废绝。
1.2 肠道堵塞
多种原因导致的肠道堵塞,使食物滞留在肠道中,无法下行被消化,从而反射性影响猪的采食。肠道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如猪发生异食癖时采食的无法被消化的异物堵塞肠道,有些母猪发生便秘后,大肠部位粪便硬结而造成肠道阻塞等,都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堵塞病因。
1.3 消化道炎症
食管、胃、肠道等器官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时,分泌的消化酶数量减少,活力减弱,对饲料的消化出现障碍。另外,受损的黏膜能导致腹部疼痛,严重的还会引发急腹症,使得猪无法进食饲料。
1.4 口炎
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水疱口炎、口蹄疫,以及物理性因素引发的口腔黏膜损伤、口腔溃疡等,可导致猪采食时口腔部位疼痛,从而无法正常采食,造成采食量下降。
2 非疾病因素
2.1 饲料变更
猪对新饲料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在饲料突然变更后、适应新饲料前,猪的采食量会下降。常见的饲料变更有: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变更饲料配方,更换饲料厂家,改变饲料性状等。正常情况下,猪饲料变更的过渡期需要3~5 d,此期间猪采食量会受到影响。
2.2 添加药物
有些药物适口性很差,加入饲料中后,由于猪的味觉和嗅觉特别敏感,很容易导致采食量下降,如临床常见的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替米考星,味道非常苦,只需要0.05%的剂量就能导致猪采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料。
2.3 环境应激
猪受到应激时,体内激素的体液调节会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紊乱,采食量也会受到影响,如长途运输、疫苗免疫、天气闷热、饲养员变更、饮水不足、咬架打斗等。环境应激引发的采食量下降通常在应激条件解除后,采食量会逐渐恢复。
2.4 生理性因素
有些妊娠母猪,妊娠前期采食正常,随着腹中胎儿的不断增大,子宫对腹腔内的器官进行挤压,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偏离原来的位置,蠕动受到影响,体积也进一步被压缩,间接导致采食量出现下降的情况。
3 防治策略
针对疾病原因引发的采食量下降,如果是病原感染引发的,务必第一时间使用药物控制疾病的发展,病毒感染可用抗体制剂、中药抗病毒药等进行治疗,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可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体温上升超过41 ℃或者长时间高热稽留不退的,必须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使体温恢复正常,如氟尼辛葡甲胺、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柴胡等注射液就是比较好的退烧药,也可使用卡巴匹林钙大群饮水,从而控制体温。有肠道堵塞的猪可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帮助堵塞物排出,另外,注意饲料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防止猪群异食癖现象的出现。消化道有炎症的猪除了积极治疗外,饲料最好采用湿拌料,加强饮水的供给,从而减轻胃肠道负担。有口炎的猪可对伤口涂抹碘酊或紫药水进行治疗,疾病流行期间饲料尽量以流食为主,减轻饲料对口腔的摩擦力度,猪群要适时免疫,控制病毒感染。
非疾病因素引发的采食量下降要寻找到发生原因,从而针对性采取措施[3]。饲料变更时一定要逐步过渡,过渡期不低于5 d,新料所占日粮比逐步提高,性状方面尽量和老料保持一致。霉变饲料禁止饲喂,尽量选择有品牌和服务好的大厂家饲料。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如果药物本身适口性较差,就使用采用包被技术处理的产品,从而降低影响。养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平稳,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猪舍的保温,免疫疫苗前要采取抗应激措施,提前1 d 饲喂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增强猪群的抗应激能力,加强猪场管理,防止出现断水的情况。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采食量下降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但如果严重影响采食,就需要采取腹部按摩、体位调整等措施进行缓解。
4 结语
猪采食量下降时,机体的营养摄取就会受到影响,最先影响的是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猪表现精神不振,喜卧,活跃度差。其次受到影响的是蛋白质的供应,由于蛋白质分解后最终转变为氨基酸吸收,供应不足时,机体的蛋白就无法合成,进而影响生长和发育,尤其是抗体的合成受到影响时,猪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最后受影响的是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些物质是调节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原料成分,同时也与猪的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务必重视实际生产过程中采食量下降的情况发生,加强猪场管理,以减小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