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变电站中不可缺少的二次设备之一,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发电厂和变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我国发电厂和变电站中正在运行的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有很多仍是较落后的陈旧设备,存在较多的缺陷,引发了不少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随着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推广普及,也对原有的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防酸隔爆蓄电池及镉镍碱性电池相比,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无需添加水和调酸比重等维护工作,具有免维护功能;不漏液、无酸雾、不腐蚀设备,容易组成成套装置;自放电电流小;电池寿命长,25℃的浮充寿命可达l0~15年;结构紧凑、密封性好、抗震动性能好;不存在镉镍碱性电池的“记忆效应”。但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对温度的反映较灵敏,对充电装置要求严格,不允许过充和欠充。如果仍采用陈旧落后的充电装置,出于其稳压、稳流精度低,纹波系数高,可能造成阀控密封蓄电池的寿命降低甚至本体涨裂损坏,而使整个直流系统瘫痪。
通信电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普遍采用了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和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组成的充电装置。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稳压精度高、纹波系数小、配置灵活的特点,与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配套使用,可以增加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前,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已开始部分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和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组成的直流操作电源成套装置,在保证直流系统可靠运行和电池寿命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受到设计和运行人员的好评。
在现今这个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中,后备直流电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作为后备直流电源重要组成部分的蓄电池,其性能状况的优劣状态对于保证后备直流电源的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蓄电池家族中,阀控铅酸蓄电池在直流后备电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但随着免维护蓄电池被广泛地使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大多数免维护蓄电池使用寿命比预计的要短得多;
·个别电池失效导致整组电池失效;
·蓄电池安装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对蓄电池的合理使用不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
·由于使用现场条件限制,很难进行手工检测,并且测试数据分析需要运维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类似于证券、银行等场合不具备定期放电检查的条件;
·电池放电测试的风险很高;
·电信、电力行业的无人职守站(所)的日常检查费用很高;
·突发性的电池故障的发现很难保证及时发现;
·系统的不和理共况对蓄电池的伤害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有“电池管理功能”的电源设备,如 ups 等并没有真正的起到电池管理者的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vrlab 在使用 3--4 年后,大部份电池组很难通过容量检测,只有少数能超过 6 年。在实际使用中,只有很少用户定期检查蓄电池并对蓄电池作定期容量测试,很多情况下是在市电停电后才发现蓄电池放电容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有的电池组的容量达不到额定容量的 50% 还在继续“工作”。蓄电池的现状一方面说明蓄电池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从设计和生产控制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正确、科学地使用电池,加强日常维护和监测管理非常必要,从而及时发现落后电池,为维护与处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这就说明,在蓄电池用户这里,是迫切需要能够实时在线监测阀控铅酸蓄电池性能状况的监测设备。
另外,蓄电池在线监测设备的性能和检测方式对蓄电池的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选用合适的检测设备直接关系到蓄电池用户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着重讲解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机理、阀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状况,当前蓄电池监测的手段及其优、缺点,并基于内阻在线测量,提出针对蓄电池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1 影响蓄电池质量的技术问题和失效模式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引起蓄电池失效的原因很多,了解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失效机理,科学、合理地对阀控铅酸蓄电池监测与维护,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1.1 影响 vrla 蓄电池质量的几个重要技术问题
1 )、电池构成
vrla 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 agm 隔膜、正负汇流条、电解液、安全阀、盖和壳组成。其中正极板栅厚度和合金成份、 agm 隔膜厚度均匀性、汇流条合金、电解液量、安全阀开闭压力和壳盖材料、电池生产工艺等对电池寿命和容量均匀性具有重要影响。
2 )、板栅合金
vrla 电池负板栅合金一般为 pb-ca 系列合金,正板栅合金有 pb - ca 系列(含 pb-ca-sn-al )、 pb-sb (低)系列和纯 pb 等。其中 pb-ca 、 pb-sb (低)合金正板栅电池浮充寿命相近,但循环寿命相差较大。对于经常停电地区选用低锑合金电池可靠性好。
3 )、板栅厚度
极板的正板栅厚度决定电池的设计寿命。不要期望薄极板具有长寿命,也不要期望 pbca 系列合金正板栅电池具有 pbsb 系列合金那样的循环寿命。
4 )、安全阀
安全阀被认为是 vrla 电池的一个关键部件,具有滤酸、防爆和单向开放功能, yd / t7991 996 规定安全开闭压力范围为 1 - 49kpa ,如果考虑氧复合效率需要, 1 - 49kpa 压力规定是合理的。但是,对于长寿命电池,必须考虑单向密封,防止空气进人电池内部,同时防止内部水蒸气在较高温度下跑掉。
5 )、 agm 隔膜
对电池生产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技术指标是隔膜孔隙率和厚度均匀性,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隔膜吸酸饱和度和装配压缩比,从而影响电池寿命和容量均匀性。
6 )、壳盖材料
vrla 电池壳盖材料有 pp 、 abs 和 pvc , pp 材料相对较好。
7 )、酸量和化成工艺
分电池化成和槽化成两种,电池化成可以定量注酸并记录每个电池单体化成全过程数据,能准确判断每个出厂电池综合生产质量状况,但化成时间较长。槽化成是对极板化成,化成时间短,极板化成较充分,但对电池组装质量不能通过化成过程数据记录判断。
8 )、涂板工艺
涂板工艺要保证极板厚度和每片极板活性物质的均匀性。
9 )、密封技术
vrla 电池密封技术包括极柱密封、壳盖材料透水性、壳盖密封和安全阀密封。
10 )、氧复合效率
agm 电池具有良好的氧复合效率,贫液状态下按有关标准测试氧复合效率一般大于 98 %,因此具有良好的免维护性能;开口式电池氧复合效率< 10% ,需要经常加酸、加水维护。
1.2 影响蓄电池寿命的环境因素
( 1 )、环境温度
蓄电池正常运行的温度是 20 ~ 40 ℃,最佳运行温度是 25 ℃。当温度每升高 5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 10% 。
( 2 )、环境湿度
蓄电池的运行湿度应该在 5 ~ 95% (不结露)之间,环境湿度过高,会在蓄电池表面结露,容易出现短路;环境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
( 3 )、灰尘
灰尘过多,容易使蓄电池短路,安全阀堵塞失效。
1.3 vrla 蓄电池失效模式
1 )、电池失水
铅酸蓄电池失水会导致电解液比重增高、导致电池正极栅板的腐蚀,使电池的活性物质减少,从而使电池的容量降低而失效。
铅酸蓄电池密封的难点就是充电时水的电解。当充电达到一定电压时(一般在 2.30v /单体以上)在蓄电池的正极上放出氧气,负极上放出氢气。一方面释放气体带出酸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电解液中水份减少,必须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加水维护。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就是为克服这些缺点而研制的产品,其产品特点为:采用密封式阀控滤酸结构,使酸雾不能逸出,达到安全、保护环境的目的。但密封蓄电池不逸出气体是有条件的,即:电池在存放期间内应无气体逸出;充电电压在 2.35v /单体( 25 ℃)以下应无气体逸出;放电期间内应无气体逸出。但当充电电压超过 2.35v /单体时就有可能使气体逸出。因为此时电池体内短时间产生了大量气体来不及被负极吸收,压力超过某个值时,便开始通过单向排气阀排气,排出的气体虽然经过滤酸垫滤掉了酸雾,但毕竟使电池损失了气体(也就是失水),所以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对充电电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过充电。
2 )、负极板硫酸化
电池负极栅板的主要活性物质是海棉状铅,电池充电时负极栅板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pbso4 + 2e = pb + so4-
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pbso4 + 2h2o = pbo2 + 4h+ + so4- + 2e
放电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这一反应的逆反应,当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荷电不足时,在电池的正负极栅板上就有 pbso4 存在, pbso4 长期存在会失去活性,不能再参与化学反应,这一现象称为活性物质的硫酸化,硫酸化使电池的活性物质减少,降低电池的有效容量,也影响电池的气体吸收能力,久之就会使电池失效。
为防止硫酸化的形成,电池必须经常保持在充足电的状态。
3 )、正极板腐蚀
由于电池失水,造成电解液比重增高,过强的电解液酸性加剧正极板腐蚀,防止极板腐蚀必须注意防止电池失水现象发生。
4 )、热失控
热失控是指蓄电池在恒压充电时,充电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累积性的增强作用,并逐步损坏蓄电池。从目前国内蓄电池使用的状况调查来看,热失控是蓄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
普通富液型铅酸蓄电池由于在正负极板间充满了液体,无间隙,所以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产生的氧气不能到达负极,从而负极未去极化,较易产生氢气,随同氧气逸出电池。
因为不能通过失水的方式散发热量, vrla 电池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多于富液型铅酸蓄电池。
浮充电压应合理选择。浮充电压是蓄电池长期使用的充电电压,是影响电池寿命至关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浮充电压定为 2.23 ~ 2.25v/ 单体( 25 ℃)比较合适。如果不按此浮充范围工作,而是采用 2.35v /单体( 25 ℃),则连续充电 4 个月就可能出现热失控;或者采 2.30v/ 单体( 25 ℃),连续充电 6 ~ 8 个
目前我们使用的蓄电池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蓄电池安装时,蓄电池的厂家都称阀控铅酸蓄电池在浮充下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 10 年以上。但在实际中,蓄电池往往在三年时就出现严重劣化,使用超过 5 年的蓄电池更是少之又少。这其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个别蓄电池厂家夸大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其二,在使用中对于蓄电池的管理以及维护,没有有效、合理地进行,造成蓄电池在早期就出现劣化,并且没有及时发现落后电池,致使劣化积累、加剧,导致蓄电池过早报废。
2 ) 对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性能状况不明
由于没有良好的手段以及管理,蓄电池的使用者对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于蓄电池历史数据的整理以及分析。
对于蓄电池内部性能参数,如蓄电池的内阻、当前的剩余容量,无法十分清楚地了解。因为蓄电池组中如果有落后的蓄电池,可以通过一定深度的放电、充电循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落后的差别。但由于情况不明,所以相应的措施就无法实施。
3 ) 对于单体电池而言,充电机制可靠性需要完善
由于目前国内的直流系统的充电机制不是非常的完善,在实际中存在电压漂移的情况,为此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冲状态,如果浮冲电压偏离正常的范围,就会造成蓄电池的过充或欠充,长期的过充或欠充对于蓄电池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4 ) 单体电池之间不均衡
目前蓄电池组往往有数量很多的单体电池组成(如 190 只、 108 只、 35 只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单体电池之间充电电压、或内阻等差异较大的情况,特别是在浮充下,这种不均衡现象显得非常严重。
出现单体电池不平衡是一方面由于蓄电池在出厂配组中,没有进行一致性能的严格考核,在许多运行场合,新电池采购后,蓄电池在运行前就带着问题投入运行。另一方面目前蓄电池的充电机制不但无法消除单体电池的一致性问题,并且会加剧单体电池的不均衡。
因为出现个别落后电池充电不完全,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没有处理,这种落后就会加剧。如此反复,这种不均衡就加重,致使落后电池失效,从而引起整组蓄电池的容量过早丧失。
5 )无人值守站点的维护工作缺乏良好的管理监测手段
对于许多无人值守的站点,由于没有网络管理监测的手段,对于蓄电池的维护更加薄弱,特别是对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以及性能状况,没有清楚的了解。大量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由人工进行,同时对于维护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以便对于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