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海东双登蓄电池规格参数

时间:2025-07-31 00:16

  海东双登蓄电池规格参数

  结构

  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联条等

  1)极板

  蓄电池的核心部分,分正、负极板。极板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活性物质填充在铅锑合金铸成的栅架上。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是依靠极板上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2)隔板

  作用是将相互依靠的正负极板隔开,防止相互接触而短路。隔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常用的隔板有木质隔板、微孔橡胶隔板、微孔塑料玻璃纤维和纸板等。隔板通常一面带有沟槽安装时有沟槽面应对着正极板,且与底部垂直,以便于电解液流通,脱落活性物质的下沉及气泡的逸出。

  3)解液

  是蓄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由纯净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电解液的密度一般为1.24~1.31g/cm3,使用中密度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制造厂的要求而定。

  4)外壳

  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他必须耐酸、耐温、耐寒、抗震,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汽车用蓄电池电压多为6V和12V两种规格,6V蓄电池内部分为三个单格,12V蓄电池分为6个单格

  5)联条

  联条的作用是将单体电池的端电压。单体电池的串联方式有传统外露式,内部穿壁式和跨越式三种。

  6)极桩

  极桩有圆锥形和L形等型式,为便于识别,在正极桩的上方或旁边标刻有“+”(或P),负极桩的上方或旁边标刻有“-”(或N)标记,或者在正极桩上涂有红色油漆。

  1927年以后,Bosch公司开发出汽车用蓄电池。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蓄电池的发展中做出贡献,如Luigi Galvani(约在1789年)、John Ritter(约在1800年)、Alessandro Ritter(约在1800)、Gaston Plante(约在1859年)和Camille Faure, 他们把开发被认为是错误的电池的蓄电池引上正确的道路。19世纪末。已经产生蓄电池的栅架,它的原理仍是至今铅酸电池使用的部件。自那以后,铅酸蓄电池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总是那些单个电池,总是那些板,总是那样的硫酸液。但仔细观察人们可以看到: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增加了几倍;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要了解原因,就要了解充放电时汽车电瓶正负板的反应机理。电瓶正板的氧化铅是由阿尔法氧化铅和贝塔氧化铅组成的,阿尔法氧化铅充当骨骼,形成了多孔状态,贝塔氧化铅的荷电能力强,很软,参与充放电反应。阿尔法氧化铅只能够在碱性环境中产生,而贝塔氧化铅是在酸性氧化铅中产生的。过放电的时候,正板的阿尔法氧化铅就会参与放电反应,生成了硫酸铅。充电以后,不会生成阿尔法氧化铅,在酸性环境中,只能够生成贝塔氧化铅,这样,多次过放电的汽车电瓶正板当中充当骨骼的阿尔法氧化铅就会逐渐减少,导致了不可恢复的物理性损坏---正板软化。

  海东双登蓄电池规格参数

  蓄电池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的车型只要打开发动机舱盖,直接看到其位置所在,个别车型的蓄电池也会被安放在后备厢内。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启动时为起动机提供所需电力并在发动机供电不足或者未启动时为车内用电器如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提供电源,而当发动机开始正常供电之后,蓄电池则会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日后使用。

  当我们购买或观察蓄电池时,总能看到很多参数,而这些参数代表着电池的性能与规格。与我们日常用车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