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首场拍卖117方砚,成交115方,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价1832万元,比预估成交价820万元横跨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16万元。2009年后,砚台珍藏市场势头强劲,西泠印社上拍的98方砚,成交94方,成交率达96.8%,总成交价为1419.9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548.8万元成交,创下其时拍卖历代名砚的纪录。到了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凌驾百万元;秋拍83方砚,82方成交,成交率达98.8%,有4方名砚跨过百万元。
除了博物馆中的珍藏以外,在艺术品市场上,砚台的拍卖价格也处于上升阶段。自2007年春拍以来,上海西泠印社一连承办“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应惊喜。
本公司近几年对辽三彩砚台市场分析估价:
宋代白定莲花四灵砚台----------估价:2,620,000----日期:2018-02-08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估价:2,820,000----日期:2017-12-06
端砚砚台----------------------估价:1,840,000----日期:2017-09-28
清汉瓦式砚台------------------估价:2,370,000----日期:2017-02-07
紫檀黑漆描金花卉纹砚台盒------估价:2,730,000----日期:2018-04-26
辽三彩砚台特点,“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炼,其中,砚台虽然在“文字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由于它质地坚硬,不易损坏,能够存留千古传之百代,因此人们将砚台视为“文房四宝”之首。现在,艺术品珍藏市场火热,传统艺术精品也日益受到藏家关注。砚台文化秘闻深挚,兼具适用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向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
在我国,砚已经有约莫6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砚的雏形,即石头做成的研磨器。到秦代形成了真正的石砚。唐、宋时期为石砚繁荣郁勃的时期,相继泛起了歙砚石、端砚石、红丝砚石等优质石料。宋代时已将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台甫砚。明清时期,不光注重砚石的精雕细刻,越发考究自然美,特殊注重砚石的石质和花纹,俗称“石品”。现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石砚其使用价值虽大不如以前,但作为国学,其石材的珍贵以及附有的工艺价值使大量名砚演变为文化艺术珍品。
近几年辽三彩砚台市场行情价格:
清石鼓砚一套------------------估价:1,350,000----日期:2017-08-09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估价:1,640,000----日期:2018-03-12
清汉瓦式砚台------------------估价:1,090,000----日期:2018-02-25
端砚砚台----------------------估价:2,280,000----日期:2017-01-02
康熙御铭夔龙纹松花石砚--------估价:1,350,000----日期:2018-02-28
辽三彩砚台真虚分辨,辽瓷早烧制年月到底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月的墓葬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951-969)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呈灰黄白色或淡红色。但质量不如唐三彩,但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生长,在我国陶瓷生长史上具有一定职位。
辽三彩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其中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接纳阳文印花,琢器接纳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差异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融会,釉面少流淌。
而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逾越了前代,到达砚史的岑岭。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其长;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砚的造型、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各占一席。纹样题材也越发渊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细腻的威风凛凛威风凛凛。文人题铭砚在清代生长到,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泉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形貌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头脑情绪。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加入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