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春秋繁露》云:“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其意思是:小羊在母羊身边吃奶时是跪着的,体现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比谢谢。因此,羊,成为仁慈之象征。这尊跪伏着的青瓷羊,就向众人转达着这样一种美德。
另一尊东晋越窑青瓷羊为上海博物馆之藏品,造型亦为跪伏状,浅青色釉面,纹饰清晰,丰满雄厚,手法夸张,是受观众喜欢之展品。
从三国时期到西晋,青瓷工艺的一直在江浙一带,制瓷手艺相当成熟。如南京西岗晋墓所的40余件造型细腻的瓷器中,青瓷羊的釉质匀净无瑕,色泽晶莹;青瓷带盖小盂通体施釉,压印斜方格纹,盖纽上塑出一对雏鸟,生动可爱,十分精巧。
西晋时期,在浙江境内形成越窑、瓯窑和婺州窑三大窑系,所产青瓷釉色多数为淡青色或青白色,恬淡清雅。婺州窑青瓷在红色胎土上施化妆土,使烧造的青瓷釉层丰满滋润。德清窑的崛起及宜兴均山窑的壮大,反映出两晋青瓷已趋于普及。
江浙的青瓷在东晋时期获得更大生长,相对于西晋而言,施釉厚而匀称,泛起较深的绿色,并先泛起全釉瓷器。在清朗的青色釉中,饰以规则的褐斑釉,色彩纯净、明丽、雅致,装饰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尤为奇异。瓯江一带青瓷,釉色淡绿中泛蓝,为“翠峰天青”的起源。
羊是人类早饲养的动物之一。昔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说明其在昔人心目中的主要位置。羊可承载艺术,因此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从商代的“四羊方尊”、“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形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羊的种种形象更是随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涯中不行或缺的艺术形象之一。
上图中这件青瓷羊形烛台,是笔者家乡海盐县博物馆的藏品,为西晋晚期越窑青瓷威风凛凛威风凛凛。整个器型为羊状,高14厘米,长15.6厘米。躯体肥壮,四肢蜷曲作跪卧状。跪伏的羊,是温顺谦卑的象征。羊身饰疏密相间而又对称的线条纹和卷毛纹,深浅条理明确,镌刻生动有力,羊屁股正中隆起心形,上饰人字条纹,代表羊尾。整座造型优雅生动,形体健美,神志传神,温柔憨厚。该器胎质坚硬细腻,胎呈灰白色,施青黄釉,釉质细润,釉层匀称发亮,胎釉团结牢靠,是一件不行多得的青瓷佳作。多数学者以为此器是插蜡烛用的烛台,羊顶上开一小孔,内灌注蜜蜡、油脂或是插放蜡烛所用。但也有学者以为是一件盛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