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阿弥陀佛像怎么收购的快

时间:2018-02-06 06:16

  无独有偶,《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获悉,今年先,内地佛像拍卖结束了前两年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升温,一些工艺精湛、存世量较少的明清佛像也让许多藏家们摩拳擦掌,热情高涨。佳士得拍卖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2015年春拍以来,内地佛像拍卖价格完全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如师佛手托钵,体现此佛以物济世,拯救众生病痛之苦的本愿。阿弥陀佛手中拿的是一个莲台,象征着能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由莲花生之意。而种种菩萨、罗汉、护法诸天等,肩负着弘扬、护持佛法的重任,手中所持器物更是繁多。详细归结为动植物类、法器类、庄重用具类、类、乐器类及藏秘特此外持物如天杖、手鼓、普巴杵等。而安放佛像的台座又是多种多样,有佛台、莲花座、生灵座、鸟兽座等。佛陀的台座又以金刚座、莲花座和须弥座常见。依附于佛像反面所发出的光环、光焰成为光背。光背又有头光、神光之别。只有如来部诸神才气同时具有头光和神光,罗汉和菩萨只有头光,少数情形下菩萨也可能泛起身光的情形。

  上海宣宁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阿弥陀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阿弥陀佛像--------------------价格:RMB1,820,000----日期:2016-06-03

  丁云鹏阿弥陀佛像立轴设色纸----价格:RMB2,360,000----日期:2016-09-25

  清·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6-02-03

  清康熙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2,450,000----日期:2017-07-22

  18至19世纪阿弥陀佛像------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8-24

  近几年阿弥陀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黄铜嵌红铜白银阿弥陀佛像------价格:RMB2,530,000----日期:2016-04-18

  明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2,780,000----日期:2016-05-13

  十五世纪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10-05

  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6-03-21

  清康熙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7-08-22

  目前备受佛像收藏爱好者关注的佛像多为金铜佛像,尤其是明清两代的金铜藏传佛像的艺术及收藏价值为被收藏与投资者们青睐,其中又分宫廷造像与西藏本土造像之别。而以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钦定的官式造像“永宣佛像”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为高。鉴别永宣佛像首先从时期特点来看。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

  资料显示,明代时期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此时的造像面相饱满、造型优美,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继承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与香港毗邻的澳门,自今年春季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挺进,标志着其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在10月5日该公司的秋拍中,佛教文物上拍了24件(佛教造像20件),成交15件,总成交额为885.73万港元。24件拍品中,金铜佛像、饰件占15件,成交9件,第104号高33.5厘米的明中期铜鎏金多臂观音菩萨像以310.5万港元成交;石质佛教文物7件,成交4件,第90号高34厘米的唐中期雕天王头像以123万港元成交;瓷质的2件所有成交,第107号高108厘米的清康熙景德镇窑素三彩佛塔以195.5万港元成交。

  铜鎏金地藏菩萨像高31.5厘米,表面鎏金,铸制于明代。地藏菩萨头戴宝冠,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慈祥。地藏菩萨身穿长袍,戴着耳饰,结跏趺坐。右手举在肩前,左手拿着法器。

  地藏菩萨为梵语音译名称,为佛教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之一。据佛经说,他发愿度尽罪苦六道众生方成佛道,愿力宏大,所以被誉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以上这些佛、菩萨像在佛教造像中富有代表性,其制作精致,有鎏金工艺、嵌银丝工艺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高31.5厘米,表面鎏金,铸制于清代。文殊菩萨头戴宝冠,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庄严,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文殊菩萨上身袒露,耳戴饰物,胸前佩挂缨络,双肩披着飘带,臂、手腕与腕均戴镯。文殊菩萨右手举起宝剑,左手置于胸前,姆指与食指相接呈环状,其余三指竖起。左臂附花枝,花枝顶部有经书。

  释迦牟尼佛是2000多年前与印度毗邻的迦毗罗王国的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乔答摩·悉达多成年后渐渐觉得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充满痛苦,终生要被烦恼困扰。于是他便出家修行,寻求解脱。后来在菩提树下,双腿结跏趺坐,端正身念,静思冥索。经过七天七夜,悉达多感到心里平静,不再烦恼,心情豁然开朗,终于觉悟成道,创立了佛教。从此,悉达多被人们称为“佛陀”或称“佛”,“佛”意为真理的觉悟者。因为他是释迦族人,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