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拣历史上稀见年号来作伪。三十年代,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一种仿越窑瓷,器底伪刻“太平戊寅”(258,三国吴会稽王孙亮年号)款字,以售伪。那时被用来作伪的较为有名的年代款字,有伪托“淳化”(990~994,北宋太宗年号)、“淳熙”(1174~1189,南宋孝宗年号)的仿磁州瓷。此外,一些历史上短命王朝或者皇帝的年号,更是作伪者追逐的目标。例如明代的“建文”(1399~1402,明惠帝年号,仅四年)、“洪熙”(1425,明仁宗年号,仅一年)、“泰昌”(1620,明光宗年号,仅一年)等,这些伪托款字瓷器不但当时甚嚣尘上,而且至今流毒甚广。80年代初,伦敦拍卖市场上一件款字“建文”瓷器收藏品,经瓷器鉴定行家鉴别,即为30年代伪托之品。
中国古瓷器在海内外拍坛上一直十分抢眼,专家蜂拥而至,拍价屡创新高。但如果仔细辨别的话,会发现在国内瓷器拍卖专场上,拍卖成交价名列前茅。大量流失海外据专家介绍,五彩瓷曾在明清两代出现过制作高峰期,许多官窑瓷器主要来自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但又各具特色,从流传下来的御窑作品来看,其宣德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可以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特征。不过,从当时历史记载来看,宣德官窑的五彩瓷也难为藏家所见,当然更谈不上大规模收藏了。
上海宣宁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明代瓷器底款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2,390,000----日期:2017-10-13
明福字底款三足砚--------------价格:RMB2,360,000----日期:2016-09-27
明永乐青花折枝蟠桃纹小盌------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7-09-07
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价格:RMB2,780,000----日期:2016-10-18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3,350,000----日期:2017-06-02
近几年明代瓷器底款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十七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价格:RMB4,880,000----日期:2017-01-06
明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价格:RMB4,350,000----日期:2016-03-17
明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7-08-24
明永乐青花折枝蟠桃纹小盌------价格:RMB1,350,000----日期:2016-01-09
明永乐青花垂肩如意折枝瑞果----价格:RMB5,220,000----日期:2017-10-16
明宣德已有五彩,嘉靖、万历朝以五彩见称,此罐采用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彩相结合方法绘制,红浓绿艳是这时期五彩器的重要特点,同时以浓艳的青花绘制部分草丛,更衬托出彩色的雅致明泽,色彩对比强烈,绚烂陆离,形象生动,疏密有致,虚实谐调,实为是万历官窑精品。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史称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色泽深浅有致,浓重处往往会出现黑疵斑点,在洁白细腻的胎色和白中微闪青的釉色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精美。“苏麻离青”料的含铁量较高,含锰量较低。由于含锰量低,减少了青花中的紫、红色调,因而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出蓝宝石的色泽;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中出现黑色铁斑,这种自然形成的黑疵斑点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
天字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明青花器。这件明代青花釉里红天子罐1989年在安徽宣城一户普通农民家被喜欢收藏的胡先现,当时花了40元二个月的工资把他拿下来。底部以钴料书写“天”字款。器身绘以山水纹饰,生釉质细腻、润泽如玉,手抚摸瓷器细腻光滑,此质感为成化瓷独有。釉面细开片,罐内绘青花图案,外绘缠枝花卉纹,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常与花卉、鸟兽、人物组合成
五彩瓷器,明嘉靖时期产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与嘉靖五彩一样,万历五彩也是久负盛名。官窑烧制的主要是青花五彩瓷,也有一些单纯的釉上五彩(由于主要是红、绿、黄三色,以色釉为地,因此也被一些人称之为万历三彩)。万历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明代官窑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极罕见。这些应是基本的款字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