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青圭礼东方”。可见青玉圭在商、周时期是用来祭祀东方之神的礼器,属六器之一。
据史料记载,有孔玉圭早在夏代就已出现,平首(邸)圭则多在西周以前,尖首圭则出现在西周以后了。这从有详细考古记载的有孔平首圭的实物资料中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
本件周代九弦纹酒器,重量约202克,通长约19.3cm,宽6.8cm。材质为和田青玉。整体形状为双边喇叭形,中间部分九道弦纹,有衔环。青玉质地受朱砂沁深厚均匀,杯内外壁抛光,内壁磨光平整,掏膛痕迹精细美观,做工严谨。器形规整大气,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温润淳朴。
近几年西周玉圭市场成交的价格:
从西周玉器来看,西周300余年的玉器是新的风格逐渐取代商玉风格,从商玉立体的、平面的、繁复的、简单的多种类型的玉器,逐步转化为薄片状、平面阴线刻为主的玉器,较多地沿袭了商玉线条简练的做工,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阴线细密纹饰玉器。而玉圭早见于新石器早期,它是由当时的石斧演变而来的。石斧是在、劳作和部落战争中所使用的工具,逐渐演化为了圭。进入西周,玉圭成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又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
笔者收藏的双孔青玉圭与图5的双穿孔圭、图197单孔玉圭在形制、钻孔及刃口的磨制方法上基本相同,只是端刃平直,具有商代的遗韵,处处体现出商、周的时代风貌。已经发现的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青玉材与现今使用的青玉材外观明显不同,故在学术界有“周青与战国青”的提法,此青玉圭应为典型的“周青”玉材。颜色深沉,古貌粲然,精光内蕴。这是造伪者难仿制的地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已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高古玉一直倍受实力藏家的爱,在一些玉器拍卖市场上,可以看到明清玉器居多,高古珍品难觅踪影。一方面是因为高古玉存世稀少,另一方面需要收藏者练眼力,辨真伪,高古玉鉴定门槛较高,收藏者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造型、纹饰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样,收藏者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特点。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