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之前,此时期的御窑烧造基本延续了顺治时期的做法,一个新的变化是派遣的督窑官由原来的地方官员和朝廷派出官员转变为内务府官员,并且将文人画的风格融入到了御窑瓷器的烧造中。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康熙御窑瓷器的风貌与顺治时期接近,釉色青白,釉汁凝厚,釉彩品种不多,器物造型种类较少,风格粗朴,纹饰布局较为饱满,绘画笔法粗犷雄伟。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没有早期大,有的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五彩云龙----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7-10-11
清雍正青花五彩云龙纹花口盘----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7-01-17
清19世纪青花加五彩清供花----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6-10-16
近几年大清五彩青花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哥釉堆塑青花五彩凤穿牡丹----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6-08-24
青花人物五彩盖罐一对----------价格:RMB3,220,000----日期:2016-09-17
清19世纪青花加五彩清供花----价格:RMB2,610,000----日期:2016-03-11
明历青花五彩花蝶云龙纹捧------价格:RMB3,810,000----日期:2017-08-05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创新。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首先登场,总成交1亿,成交率为71%。明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以2812万港元被亚洲行家竞得,成为本场高拍品。虽然里埃斯科专场表现不如预期,但是接下来的,美国精粹收藏珍品专场则两点多多,该专场总成交1.05亿,成交率为93%。清乾隆苹果绿釉凸雕苍龙教子灯笼尊以3013万港元的高价拔得专场头筹。后登场的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包括苏竹庵珍藏古砚)”专场,总成交3.2亿,成交率为62%。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万寿尊作为压轴之作,终不负众望以6452万港元成交。
清王朝统一后,采取了一些开明措施,如减免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工匠废弃"匠籍"制等,使制瓷业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了历史上的高水平。除了原有的品种外,清代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但入清后,秀丽淡雅的青花瓷器仍是瓷器生产中主要的产品。
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部门主管曾志芬表示:“佳士得对于此次受委托呈献"英国里埃斯科珍藏中国重要瓷器"深感荣幸。这批造诣深厚的珍藏在过去数十年从未在市场上露面,当中几件精选拍品的成绩尤其令人欣喜。此次拍卖的压轴之作为一件极为罕见的青花万寿尊,以6450万港元成交,远超出了其拍前估价。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八吉祥纹盖盌,以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龙纹暖砚匣,亦在拍场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总体而言,今秋的拍卖成绩体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市场日渐集中和成熟的品味。”
比如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的专场中,香港大藏家张宗宪所藏的“清乾隆仿掐丝珐琅粉彩寿山福海纹盖瓶”就颇为引人注目。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更加繁复华丽,不仅造型趋向多样化,设色用彩等装饰方面也更具独特的表现,这件终以1792万元成交的拍品就是瓷器仿铜胎掐丝珐琅的华美之作。为别致之处在于,拍品双耳及盖子之宝珠钮皆描金,不仅色彩醒目,更组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寓意,配合“寿山福海”这一主题纹饰,相得益彰;瓶身五彩祥云,其间蝙蝠飞舞,朵朵海浪雕琢精细,可谓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