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展品介绍
自古以来,黄金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都是部落首领、王者将相权力的象征,做成权杖或者图腾来使用,如四川三星堆文化的金权杖、金面具、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大都用作祭祀用品,等级极高。到了后期才做成金饼等,在皇室内部作为财富流通,现在更是成为国家财富的象征,古代金器在战汉时代也大都出自王族专享,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即使是在唐宋辽时期,也是王公贵族的爱物。唐代以法门寺地宫和何家村窖藏的金器,尽展了大唐帝国的风范,堪称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黄金文化一路走来,它流光溢彩的背后浓缩着古代先民久远而又清晰的文化脉络。
实际上,2008年4月11日香港苏富比举办的“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场拍卖会和同年5月14日伦敦苏富比“中国早期金器”专场拍卖会都曾获得空前成功,也催生了人们收藏古代金器的热度和青睐。据悉,两场拍卖会共上拍151件,成交140件,成交金额高达3.54亿元。其中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拍出了1.168亿港币天价;一件清乾隆金胎累丝錾缠枝花卉纹嵌宝石执壶拍出了3616.75万港币。
灯光掩映之下,一件件商周时期的黄金图腾、战汉时期的金辟邪及唐宋辽的皇家礼佛用品、明清时期宫廷用品等金器发出耀眼的光芒,神秘而珍贵。
黄金,自古就以其神秘、稀缺性俘获了不少人的心。
数字博物馆
2013年,湖州博物馆与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了数字化、立体化的权威知识普及台:湖州博物馆之百科数字博物馆。该数字馆通过青铜器馆、玉器馆、陶瓷器馆,书画馆等分馆,展示了湖州博物馆的众多珍贵展品
金箔又叫金叶子,四折,长9.65厘米,宽3.65厘米,重39克,1997年湖州龙溪乡三天门宋墓。正面四角对称分别砸上“霸头里角”、中间有“韩四郎”、下面是“十分金”印记。南宋定都临安(上海)后,四方之人云集,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扩大了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也促进了临安商业经济的繁荣。当时的临安城御街(今中山中路)店铺林立,自官巷口到羊坝头一带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店铺——金银盐钞交引铺,是一种带有官商性质的民间金融机构,其功能主要是兑换钞引、兑换金银、打造和销售金银。金箔上的铭文“霸头里角”显示的是南宋时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现在的上海羊坝头附近;“韩四郎”是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十分金”显示黄金的成色,它是南宋时期的一种有价证券,这些铭文向我们传递了南宋时期商业、金融和贸易等信息,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临安城如《都城纪胜》和《梦粱录》两本书中记载的繁华和兴盛,此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