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钱币收藏家关汉亭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西王赏功在世上不到10枚,分别为2金、4银、3铜。
此次崇源金银锭共计38件,此部分纯粹是应景之作。极美宋“朱宅赤金”三排戳一两金铤估价2万;民国老凤祥一两小金豆估价4.5万,明显高出市场价太多;极美清代广东“东阜保昌”十两砝码税锭估价2.5万;清代南阳县五十两银锭估价9万;清代吉林匠高明光绪三十一年五十两大翅银锭估价8.2万;民国山西正利号五十两银锭估价8万;明代四川五十两地税银锭十分少见,估价140万。
西王赏功银样币----------------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6-10-20
西王赏功银质钱一枚------------价格:RMB4,830,000----日期:2016-05-26
西王赏功铜钱------------------价格:RMB4,880,000----日期:2016-10-19
西王赏功鎏金银制手雕花钱------价格:RMB3,540,000----日期:2016-12-15
明末张献忠“西王赏功”银、----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7-01-11
近几年西王赏功市场成交的价格:
西王赏功鎏金银制手雕花钱------价格:RMB3,690,000----日期:2017-04-07
西王赏功银样币----------------价格:RMB2,630,000----日期:2016-01-20
西王赏功银质钱一枚------------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6-05-20
“西王赏功”鎏金币------------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10-23
“西王赏功”铜币--------------价格:RMB3,640,000----日期:2017-04-20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揭竿而起。在众多农民起义军中,有两支农民起义军为著名,一支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公元1644年,改西安为西京,建国号大顺,自称大顺王,铸造“永昌通宝”铜钱;另一支是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1643年攻克武昌,占据楚王宫,设尚书、都督和巡抚等官职。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大西”,铸造“大顺通宝”铜钱,并铸“西王赏功”金、银、鎏金、铜质纪念币,奖励有功将士。
“西王赏功”钱,明末义军首领张献忠铸,古钱之大名誉品,为历代钱币收藏家所推崇备至、梦寐求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我对“西王赏功”钱有了新的认识。
钱穿10.5mm,面郭宽3mm,面缘宽5mm,背郭宽3mm,背缘宽7mm,与西王赏功铜钱数据相若。钱体面背凹凸不平,有明显的损痕迹。钱放掌心,手感轻浮,却重23克。钱身锈蚀较重,黄褐灰黑渗杂表面。钱肉灰黑,古闪闪发亮。钱音脆哑,类似废铁声,这是入土年久的结果。
钱文方正端庄,肥硕有力,大小风格与铜质钱文类同。“王”、“赏”二字的右下方被另一铁钱所生的厚厚铁锈板结着,恰似流铁紧粘钱文,覆盖住两字的右下部分,只有用高倍放大镜细审,才可发现并非流铁,实为透骨铁锈。剔掉部分板结的铁锈(见“王”字的右上角),即显平展如镜的钱文原貌,由此可见当年铸工的精湛。钱背左上方有一腐朽的木屑纤维与铁锈结合一起,牢不可分,使钱体显得更加开门见山,真实可爱。
钱径5厘米。蒋氏于1927至1932年入川工作,任职于四川重庆邮政局,在此期间在成都获得此品金质‘西王赏功’钱。1937年抗战爆发,在杭城沦陷前夕,蒋氏随省邮政局撤至浙南丽水县邮局工作,离开上海故居时,他把多年积集的金银币、古钱等埋藏于桃花弄故居地下,其后全部被盗失去,该枚金质‘西王赏功’钱可能也在这时失掉,从此杳无踪影。”事实上,这枚金钱并未丢失,一直为蒋伯埙先生所藏。196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以下简称“历博”)通过上海文管会,想收购这枚金钱,历经曲折,仍未如24愿。1963年,蒋伯埙先生将收藏的大部分古钱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其中的西王赏功金钱被上博收购,现藏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