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宋朝民间瓷器价格大致是多少

时间:2017-12-06 03:57

  窑址在上海乌龟山,是南宋时期设立的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从官窑去器物的胎釉成分看,采用上海乌龟山的紫金土与瓷石配成,故胎中氧化硅与氧化铁含量较高,因而出现紫口铁足。官窑器物的釉属石灰釉,釉的特点是厚如堆脂,有片纹,纹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其纹片的大小与胎釉的膨胀系数值差有关。

  灰青釉蟠龙葵瓣口盘,器高4.4,口径9.1,足径11.6厘米。盘为六瓣葵口,镶铜口,浅腹,口以下内收,平底,矮圈足。盘心饰蟠龙。印纹较浅,纹饰不清楚,并有多处缩釉。盘中心纹片较小,内壁片纹较大。

  灰青釉蟠龙圆碟,器高2.2,口径13.1,足径厘米。碟侈口,镶铜口,浅式,矮圈足,碟心浅划蟠龙纹,釉面开细碎纹片。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以印花、刻划花著名于世,钧窑以瑰丽的窑变独步一时。汝、官、哥以釉色取胜,官、哥又以纹片见长。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曾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宋早期受越窑一定影响,越窑常见的浮雕莲瓣纹、划花对蝶纹在定窑器物上时有出现。龙纹器物在定窑产品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定窑在北宋后期为宫廷烧造瓷器有关。北宋早期定县塔基的龙首净瓶,以龙首作流,装饰性很强。龙纹器物有大盘、洗、缸等。装饰有印花、划花两种。北宋晚期印花龙纹径多在17—30厘米之间,花纹细密,纹饰清晰。有的小洗,器里心饰一首尾相接的蟠龙,纹饰采用刻划花。还有一种刻划花龙纹大盘,这类龙纹盘的标本在曲阳定窑遗址中有大量发现,而传世器物中则比较少见。故宫博物院与河北保定分别收藏刻划花龙纹缸,缸外刻有二条行龙,龙首尾相接,饰满画面。龙纹身披鳞甲,张牙吐舌,四爪挥舞,尾巴上翘。这种外刻龙纹的装饰,是比较少见的。在定窑遗址中还采集到一件绿釉龙纹标本。

  从官窑器物标本来看,多为薄胎厚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为增加釉层的厚度、有玉石感,采用先素烧坯,然后多次施釉,釉多在2毫米以上,为克服釉厚在烧制过程中发生流釉,碱金属含量较低,施釉刚好在足边,露1至2毫米的紫黑色胎。在烧法上采用宽圈足露胎,中心用六个支钉支烧,以防止器物变形。从上述分析来看,官窑器物的特点为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有纹片,是以釉色纹片见长。尽管如此,窑工还是做了一些尝试,采用划花、印花装饰,在窑址中已发现十几件印模,但从传世器物来看,装饰效果不很理想。器物因釉厚而不透明,纹饰较为模糊,不够清晰,所以划花、印纹装饰在官窑器物中未能流行,而传世及的几件带有龙纹装饰的器物就愈显珍贵。

  宋代有刻花双龙抢珠龙柄、咸平三年李后陵划花龙纹盘,划花刀法细腻,印花有起伏层次。还有划花龙纹执壶。

  此外南宋皇陵亦发现官窑龙纹盘。

  从官窑传世器物来看,以小件器皿居多,大件只占少数。器物有各式瓶,如直颈瓶、弦纹瓶、瓜棱瓶、贯耳瓶、八方贯耳瓶、投壶、各式盘、碗、洗、碟,盘、碗、洗、碟都有圆口与葵口之分,洗更有菱花式、直口、折沿、高式、矮式等多种形式。此外有方盆、盏托、双鱼耳炉、三足炉等。印花及划花装饰主要见于盘、洗的里心。

  官窑的先进工艺直接影响了龙泉窑,已发现龙泉的大窑、新亭、岙底、杉树、连山和溪口瓦窑坪、骷髅湾、李家山等窑均仿官窑黑胎青瓷,其中以瓦窑坪等仿官窑器物为主,大窑烧制的白胎青瓷从器形、纹饰和多次上釉、支烧方法诸方面均受官窑影响。

  龙泉窑釉的配方为石灰碱釉,胎较好,釉透明度好,可以清晰地表现刻划花、贴花和印花装饰。龙泉窑带有龙纹的器物宋代主要有龙虎瓶。瓶长腹,有盖,圈足。颈肩部堆塑一条龙和一只虎,俗称龙虎瓶。有的堆塑一条游龙,瓶腹部一般饰有莲瓣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