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佛像2008年因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但内地佛像拍卖市场却逆势上扬。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秋季拍卖相继推出“拈花微笑”、“善乐之邦”和“大势至汉传”三大金铜佛像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33亿元,过百万元拍品30余件。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回暖,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首次推出私人珍藏佛像专场“见性—陈国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与“水月禅心”“行愿之缘”“清皇气度”三大专场共斩获2.42亿元。其中“19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万元问鼎春拍。
近年来在国内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佛教造像收藏市场高速发展,从2006年—2013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同时,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佛教艺术品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艺术市场部指出,当前国内佛教艺术收藏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类藏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升值空间很大。价格纪录屡被刷新。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品市场中,佛教艺术品已渐渐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场拍出的佛教艺术品,成交屡创新高,而且近一两年来,各大拍卖会都会配置一定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佛教艺术品成为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拍的“标配”。在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也可看到许多佛教艺术品的身影,如在6月10日结束的巴黎“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尊明十五世纪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以339.5万欧元成交,成交价接近估价的10倍,冠绝全场。6月3日,在2015香港春拍“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专场中,一尊制作于明代年间的鎏金铜无量寿佛以2200万港元落槌,以2588万港元成交,相当于估价的两倍!
说起来佛像的收藏与研究其实兴起于海外市场,在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市场才开始启动。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佛像价格不断上涨,几乎成为交易市场上价格的交易品。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交易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借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曾轰动一时。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5,680,000----日期:2017-01-09
铜鎏金锻造佛脚掌心有锤碟置----价格:RMB2,560,000----日期:2017-01-19
铜鎏金锻造佛脚掌心有锤碟置----价格:RMB2,260,000----日期:2016-05-12
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6-02-11
铜鎏金交龙纽“大吕”编钟------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6-03-18
铜鎏金喜金刚------------------价格:RMB2,280,000----日期:2016-06-11
铜鎏金交龙纽“大吕”编钟------价格:RMB4,290,000----日期:2016-01-16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1,150,000----日期:2017-02-23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3,630,000----日期:2016-01-23
清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3,190,000----日期:2016-09-17
2003年前后,大陆一批藏家开始收藏佛像。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04年开始推出佛像交易专场,自此以后,国内佛像市场活跃起来。2006年,佛像的价格开始上涨,到2009年逐渐趋于稳定;2010年开始,佛像价格再次上升,并一直保持稳定上涨至今。2013年春交易伊始,伴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再次回暖,中国佛像交易开始升温,从交易品成交情况来看,打破了两年来国内佛像市场交易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国内佛像市场的收藏热潮。
明代铸造金铜佛像非常兴盛。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明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地造像独盛一时。
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