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字画对于艺术创作,袁运甫认为,置身于当代文化语境的艺术家,在自我心灵表现的同时,不应隔断与时代、社会对话的基本联系点,在植根本源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不应“食古不化”,在接受外来艺术时不应“全盘西化”,而是应站在时代的、国际化的水平线上,以现代性的开放视野重估传统艺术、审视外来艺术,领会其精神,掌握其精华,他提倡的“大美术”观念一直贯穿于他艺术实践和艺术修行的过程中。
袁运甫的“大美术”观,不仅表现在他对画种的综合掌握上,还表现在他的美术教育中。1956年后,袁运甫长期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直至任教于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教60年来,作为资深的美术教育家,他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他认为美术教育也必须建立“大美术”观念,应当让学生学习提高综合艺术素养,现在艺术教育过细的划分,使学生的艺术视野和知识结构受到很大局限,使每个人只能走一条狭窄的路。对于目前十分盛行的老师带弟子的做法,袁运甫也不苟同。他认为艺术不能搞成作坊式的,如果学生只能摹仿师傅,必然造成艺术狭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回忆:“记得我读研究生时,1979年,袁运甫请来了美国黑人艺术家布朗给我们上课,包括吴冠中、张仃、周思聪等都来旁听,教室内有两个青年女模特,伴随着音乐,布朗开始写生创作。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形式是没有的,大家觉得很新鲜。可以说,袁运甫非常注重现代艺术教育在中国高校的开展。”
除了水彩、水粉、油画、彩墨、水墨等,展览还展出了袁运甫以壁画为主的公共艺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参与或主持了多处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壁画和公共艺术设计,纪念堂、、中华世纪坛等雄伟而庄严的殿堂,全国政协、人民法院等机构,上海饭店、建国饭店等饭店,首都机场、建国门地铁站等密集的公共空间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袁运甫对公共艺术的关注与其在中央工艺美院历任特艺系、装饰艺术系系主任,装饰艺术研究所所长的经历分不开。“他所创作的大型壁画颜色极富装饰性,整体看上去很和谐。”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装饰学科对于袁运甫在创作,尤其是色彩的运用上有极大的影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牛亦认为,袁运甫对于色彩的运用很有品质。本次展览展出了袁运甫部分鲜为人知的壁画和公共艺术创作的手稿,能够让观众近距离了解这些著名作品的创作过程。
袁运甫1994年作金碧春晓----价格:RMB5,470,000----日期:2017-08-02
袁运甫荷花图镜片设色纸本------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7-03-12
袁运甫进入该艺术家作品----价格:RMB4,510,000----日期:2016-12-18
袁运甫1994年作金碧春晓----价格:RMB1,670,000----日期:2017-09-09
袁运甫进入该艺术家作品----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6-12-28
袁运甫金碧荷塘纸本彩墨--------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7-03-25
袁运甫进入该艺术家作品认------价格:RMB5,540,000----日期:2016-06-28
袁运甫荷花图镜片设色纸本------价格:RMB3,250,000----日期:2017-01-04
袁运甫2015年作金色大荷----价格:RMB3,890,000----日期:2016-03-09
袁运甫绿荫荷塘图镜心----------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7-05-11
“现在每次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来,都很感慨,中国的公共艺术家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看不到杰出的公共艺术作品,而一些公共场所庸俗不堪的装饰,使得整个公共艺术走向了低级趣味层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公共艺术所面临的问题。
袁运甫今年已是82岁高龄,他说他画了这么多画,目的不是为了办展览,而是记录生活。这些作品架起了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间的桥梁,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
82岁的袁运甫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公共艺术推动者和践行者。纪念堂、、中华世纪坛、全国政协、人民法院、人民、上海饭店,建国饭店、首都机场,上海世界公园……上海、香港、南通、武汉、桂林……袁运甫先生的作品遍及大江南北和海内外。
2015年11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袁运甫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开幕式上,袁运甫将一批重要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