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7年董源字画鉴定要点

时间:2017-11-10 04:22

  董源字画董源能作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艺术积累、地理条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环境促成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更迭频繁的北方梁、唐、晋、汉、周五代相比,南唐的社会政治环境要稳定得多,南朝于江南奠定的文化基础在南唐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保大年间(943—947)初,李璟在宫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直接为完成朝廷的命意而作画,董源常奉旨与画院画家们合作。

  当时享有盛名的画院画家有王齐翰、卫贤、周文矩、顾闳中、赵幹等,他们都长于或兼擅山水画。如王齐翰的《勘书图》轴(一作《挑耳图》,上海大学历史系藏)和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轴(宋摹,上海故宫博物院藏)等人物画中的屏风绘有山水。卫贤的《高士图》卷(上海故宫博物院藏)和赵幹的《江行初雪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两帧有人物活动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风虽各有小异,但总体风格基本一致,皆以细笔为工,用墨为主,山石陡峭,多有北方的地貌特征,尚未表现出江南地区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只有画院外的董源不拘陈格,自成一体。遗憾的是,他的画风未能主宰画院内的山水画坛,却在院外的道释画家中赢得了追崇者,如释巨然和刘道士等。

  董源在北宋中、后期,首次受到沈括、米芾、苏轼等文人的推崇,他们深为董源真率潇洒的笔致所折服。董源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文人画的开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达和潇散的审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画的艺术内涵正在于此。董源一生作画极其勤奋,仅北宋的《宣和画谱》就著录了内府庋藏的78件名作,今鲜有存世者。观其图名,可知董源喜画夏山和雪景寒林,人物活动如渔舟、隐士、牧牛、渔归、荡浆等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董源(943-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

  董源水岸幽居成扇设色金笺------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6-11-14

  1946年作仿董源松泉图------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7-08-27

  1946年作仿董源松泉图------价格:RMB2,550,000----日期:2017-01-03

  临董源夏山图镜心设色纸--------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6-09-26

  仿董源山水立轴绢本------------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7-07-22

  董源水岸幽居成扇设色金笺------价格:RMB1,570,000----日期:2017-02-05

  1800年作临董源溪山秋------价格:RMB2,180,000----日期:2017-01-13

  董源传夏山图手卷淡设色--------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02-26

  董源晴岚浮翠图立轴纸本--------价格:RMB1,670,000----日期:2016-03-18

  董源王维款山水、访友论--------价格:RMB3,930,000----日期:2017-04-07

  董源(934-约962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善山水,兼工禽兽。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1]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