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多有行楷意韵,笔画夸张,别具一格。“元”字二横稍仰,尤以下横两头上翘为明显,儿部撇划近于“宝”字;“德”字为“一心德”,位置偏上且俯,连轮寄郭,双人旁上下过穿;“通”字走之旁圆点,甬部昂头开口、用字中竖不出,下张宽大,整体显得肥硕凝重;“宝”字俯,起笔随意,王尔部隐起,贝中亦然,分足甚大。其形制大字大样,肉厚质重,铜色近水红;制作规范,甚为精美,有初铸试样之可能。是硕果仅存的创见孤品,当可忝列西夏珍品钱之中。
宋朝又重新恢复“岁赐”和开放榷场,使西夏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此时,有识之士曾提出“富国之方,无非食货”的建议;而一贯坚持提倡汉学的崇宗,极有可能就此汲取北宋币制的优越性特点,采用汉文开铸了元德年号钱。其钱文楷书直读,“通宝”为,钱径一般为24毫米左右;“重宝”为折二大钱,直径一般在29毫米左右。惟两者铸量甚少。谱录中所载的元德年号钱,有、折二两种。钱书体有隶、楷之分;隶书旧谱曾列为无考品,今根据地域情况,已定为西夏所铸,其存世亦少,偶有所见。楷书则有大小样和大字版之别,其无论何品种,均极为稀罕,“重宝”折二钱亦有大小样两种,且钱文版式不同,大样者多被认为是折三钱,殊为珍贵。楷书与“重宝”大钱,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德通宝------------------------价格:RMB5,720,000----日期:2017-09-19
德通宝隶书宽缘平钱------------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7-08-12
德通宝------------------------价格:RMB2,510,000----日期:2016-06-25
西夏德通宝隶书------------价格:RMB4,710,000----日期:2017-05-10
德通宝------------------------价格:RMB4,750,000----日期:2017-08-16
近几年元德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西夏德通宝隶书------------价格:RMB4,550,000----日期:2016-10-03
“德通宝”铜币----------------价格:RMB3,340,000----日期:2017-05-24
德通宝------------------------价格:RMB4,860,000----日期:2016-05-10
德通宝隶书宽缘平钱------------价格:RMB5,430,000----日期:2017-09-13
西夏德通宝铜钱----------------价格:RMB4,610,000----日期:2017-03-14
同场中的另一件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也拍出5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此件拍品为首次发现的内承运库银锭,收藏价值很高,对研究中国古代经济财政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一枚罕见的“西夏元德通宝”拍出了53.7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的多种钱币都是宋徽宗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元祐通宝的文字则有司马光、苏东坡写的。此外,还有不少钱淳化元宝币上铸有各种图案或标记,如开元通宝上铸有星、月、太阳、星月、双月、莲纹等等。有一种开元钱,在穿孔的上面有一仰月如,也有作俯月的如。此月文来源,有人说是在向皇帝进呈钱模腊样时,被皇后掐了一指甲印,铸钱时不敢改动,就遗留在钱背上。更有人说这“月文”是杨贵妃的指甲痕,金朝人曾写过“金钗坠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的诗句。另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受到西域钱币上铸星月图案的影响,是钱币的一种图案或标记。
能突出表现崇宗重视汉文化特色的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1119~1126年)开始,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钱的状况,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钱,这是西夏自铸币以来次正式铸行的汉文流通货币,也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元德初年,宋、金订立盟约,联合灭辽;崇宗虽说为救辽费尽心机,然于事无补,后崇宗审时度势,附金称臣;金视为藩国,把原属辽的西北地带及阴山以南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国力的陡然增强,使崇宗踌躇满志,趁机攻占宋境西北地区;辽、宋相继亡后,西夏又得到了上海北部和湟水流域大片土地。
惟两者铸量甚少。谱录中所载的元德年号钱,有、折二两种。钱书体有隶、楷之分;隶书旧谱曾列为无考品,今凭证地域情形,已定为西夏所铸,其存世亦少,偶有所见。楷书则有巨细样和大字版之别,其无论何品种,均极为稀罕,“重宝”折二钱亦有巨细样两种,且钱文版式差异,大样者多被以为是折三钱,殊为珍贵。楷书与“重宝”大钱,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西夏开国皇帝元昊是个十分有政治头脑的人,对于其父李德明在世时奉行的联辽睦宋政策一直不甘情愿,认为党项族要独立自主,首先是要保存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自嗣位后,不再接受封号,废弃唐、宋以来赐姓;改姓嵬名氏,名曩霄,自号“兀卒”,汉语“青天子”之意。随后,开始实施秃发令、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尤其是亲自谋划创制党项文字,命大臣野利仁荣等人参照汉字,演绎编成“蕃书”十二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党项文字,即西夏文。颁布之日,举行大典庆贺,以示重视。并专门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挑选境内才华出众的党项人和汉人主持通译文书;经过多年使用及民间推广,西夏文逐级形成了固定应用文字。这无疑是对党项文化的发扬光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