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明朝晚期以制紫砂壶名重艺林。这件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为紫砂胎,方体、圆口、曲流、环柄、壶门足。它通体髹红漆,红漆上道体雕刻有纹样,漆与紫砂的结合在明清时期并不常见,漆为紫砂增添了不少华丽雍容的气质,让紫砂壶不再素雅。壶体四面开光,开光内分别雕刻松荫品茗等山水人物图案,颇为雅逸。开光外刻有龟背锦纹,壶盖面与肩部雕饰吉祥杂宝纹,盖钮雕作莲花形,整件器物雕漆工艺运用得纯熟而精致,让人赞叹。壶底另髹黑漆,漆下隐现描红漆“时大彬造”四字楷书款。以紫砂作漆器胎骨者不多见,而名匠时大彬所制紫砂器为漆器胎骨者,仅见这一件,实属珍贵。
世间产茶地多,产陶地也多,可产陶地不一定产茶,产茶地也不一定产陶。两者皆有者唯独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了。中国人饮物重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或许正是因此机缘,宜兴一带的先辈们才将茶与器有机结合,创造了紫砂用器,其中以紫砂壶使用广泛,最为驰名。
紫砂壶历史悠久,想以一文将其发展脉络细述,难度很大。为此,笔者欲通过对紫砂发展史中的一些里程碑式人物的介绍,使读者了解宜兴紫砂艺术数百年发展历程。第一位制壶大师——时大彬。
而在收藏方面,具有清晰来源和名家收藏的紫砂壶明显深受市场认可。例如,“八壶精舍”主人、画家唐云收藏的老壶都来源有序,深受藏家追捧。2011年,香港邦瀚斯的“好善簃珍藏宜兴紫砂”专场也受到藏家关注,100件作品成交86件。其中,清乾隆段泥彩绘“杨季初”篆印山水人物纹笔筒以386万港元成交,清雍正紫泥泥绘策杖行旅圆形砚以842万港元成交,清代陈鸣远款紫泥方壶以434万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