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7 09:26
今年1月~10月份,在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6年度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任务、粗钢产量同比降低6%的情况下,河钢品种钢比例和高端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分别同比提升14%和126%,预计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海洋用钢等高端产品全年销量达到1172万吨。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等措施,河钢吨钢综合售价提高156元,营业收入提高13%,利润增长21%。
一面是市场的持续低迷,另一面是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迅速提升;一面是产能规模的主动压减,另一面是效益空间的强力释放。值此国家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钢铁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判断并把握好钢铁行业发展新方位?怎样深刻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如何处理去产能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一看似矛盾的关系?日前,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结合近几年来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给出了河钢对产业发展的形势判断及路径建议。
把握钢铁行业发展新方位
“首先,我们要从尊重历史、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尊重社会消费结构的角度来正确看待钢铁行业现状。”于勇说,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分历史阶段的,一个行业的发展高度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是相辅相承的,不能超越社会的消费结构去讲产业产品结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去30年里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的强劲需求拉动所形成的。
于勇分析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钢材,这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在强劲需求的拉动下,钢铁企业只要快速扩张产能规模,就能迅速获取市场红利,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其间,巨大的利润和财富积累,让中国钢铁产业有条件实现自身大发展,也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国。在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做出了卓越贡献。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去产能作为国家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市场的要求,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于勇说。
于勇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空前发达,让企业、客户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钢铁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原来追求“量大面广”的同质化产品,转到了现今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主的发展阶段,钢铁企业的盈利模式、品种结构必须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变化。
综合钢铁去产能、钢铁需求形势以及需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于勇认为,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到了“去规模化”的时期。唯有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去规模化”打开发展新空间于勇认为,钢铁行业“去规模化”发展,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的钢铁工业将不再以规模大小衡量企业价值和竞争力,而是追求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以“定制化制造”满足“个性化需求”。于勇说,追求规模效益的单一发展路径已经走到了尽头,其表现之一就是产能过剩,全行业亏损。而压减产能不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且是为了更优地发展。产能压减为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除非你掌握了巨额财富或者机密信息因此,我国也在加紧废旧金属标准的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