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袁大头银元的鉴定方法

名称:稀缺袁大头银元的鉴定方法

供应商:深圳大秦国际艺术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价格:1000000.00元/枚

最小起订量:1/枚

地址:广东深圳福田岗厦福华路文蔚大厦13楼

手机:17807658949

联系人:舒杨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89684528

更新时间:2016-05-21

发布者IP:220.112.233.234

详细说明

  袁世凯银币有三年七分脸、三年七分脸签字版、三年侧脸签字版、共和纪念币、飞龙纪念币、流通币等种类,这里介绍的只是三、八、九、十年流通壹圆型中央版袁世凯银币。所谓中央版是指中央政府颁发模具铸造的袁世凯银币,不包括红版(指苏区、边区、解放区铸造的银币)、地方版(指经过中央批准自行刻制模具铸造的银币)、军阀版(指未经中央批准自行刻制模具铸造的银币)和私版(指小军阀、小作坊铸造的银币)。不妥处恳请指正。

  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主要特点:

  1、三年.正面:两点华,国字第二笔带勾,出头年,民字也有与8、9、10年不同的特点,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大嘉禾,满内齿,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提勾)。

  2、八年.正面:隶书华,国字第二笔不带勾,满内齿,其它年号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3点钟处有一空心叶,大嘉禾,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

  3、九年.有两种大版别。

  锋芒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状,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注:大部分精发版和外蒙回归币、海南版属此类。9年背大嘉禾者是利用3年背模具铸造,不属于中央版 

  开芒9年正面:袁像的眯睛,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签字版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

  4、十年.正面:“造”字是撇点告(八、九年的“造”字是竖点告),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肩章的框和杠是粗线条与其它年号的肩章明显不同,袁像前襟处均缺一小内齿。背面:与“壹”字下一横平行的一颗禾粒是直粗芒或弯粗芒,提勾圆,嘉禾局部浅打,以右中部明显,一些禾粒若现若隐,使嘉禾显得稀松。

  内齿暗记。即用增加或减少内齿的办法巧妙地制作暗记。例如:3、9、10年中央版正面袁像胸下缺1小内齿;3年福建、大扣、云南、甘肃等地方版正面满内齿;8年中央版正面满内齿,9年精发版背面9点处缺1小内齿,“四川”空心花三角圆背面11点处缺1小内齿等。另外,正常的3、8、9、10年背面约9点处为一特大内齿暗记。

  自广东省首铸机制“龙洋”以来,各省纷纷效尤。清政府虽设置造币总厂于天津,但也难干收回铸币权。各省所铸造的银币中,不乏有一些珍稀银币。“物以稀为贵”,

  一些银币因为是稀品或孤品而身价百增。

  (1)、奉天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奉天省铸。该币是试铸币。币正面中央镌汉满文的“光绪元宝”,外围上方为“奉天省造”,下方为“库平银一两”,左右分列“癸卯”,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镌英文“奉天省造”,下镌英文“壹两”,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已是孤品,流失海外,于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的一次拍卖会被一位爱国华侨以18.7万美元买回,创下钱币的最高价。

  (2)、戊申“吉”宇大清银币库平一两

  此币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吉林省铸造。该币铸造历史背景资料失载。币正面中央镌阳文“吉”字及汉文“大清银币”字样,外围上方为满文的“大清银币”,下方为“库平一两”,左右分列“戊申”;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方是英文“光绪”,下方是英文“库平一两”,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已属孤品,据说原为马定祥先生所收藏,后佚失,至今下落不明。

  (3)、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由福建官局铸造。该币系试铸币。币正面中央是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上方为“福建官局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花星;背面中央蟠龙,上方为英文“福建官局”,下方为英文“七钱二分”,上方与下方英文用二个花星隔开。因为是试铸币,故极罕见,即使是大收藏家亦难以收藏。

  (4)、湖南省造光绪元宝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的。系样币。币正面中央是汉满文“光绪元宝’,外围上方为“湖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分列花星;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下用英文镌地名、币值、左右分列花星。据说该币在国内仅有数枚,在海外不超过十枚。

  (5)、陕西省造光绪元宝样币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陕西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的。系样币。币的设计模式与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一样。只是湖南省造换成陕西省造。因为是同一造币厂代铸。银币文字风格与蟠龙形态都相一致。该币样币运回国内时。适逢清政府裁减各省造币厂,故未正式发行。仅存样币若干枚,可谓寥若晨星。

  (6)、庚戊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

  此币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云南省铸。该币正面中央镌汉、满文“宣统元宝”,外围上方为“庚戊春季云南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分列花星。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下分镌英文的地名、货值、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出现一个错误,“庚戊”年误书为“庚戌”年。此币的铸造背景缺乏资料。此币迄今仅发现两枚,系试铸币无疑。

  (7)、孙像民国十五年壹圆银币

  此币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广州造币厂铸。系试铸币。币正面镌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上方镌“中华民国十五年”;背面中央为“壹圆”,外围为交叉嘉禾图案。该币铸造背景失载,存世仅数枚。

  (8)、孙像民国十八年地球双旗壹圆

  此币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天津造币厂铸。该币为试铸样币。币正面镌孙中山先生半身正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镌地球及双旗图案,上方为英文“中华民国”,地球上镌“壹圆”。该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在1997年钱币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亥,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2004年1月,一件光绪23年的大清银币在美国StephenAlbum拍卖公司(简称SA)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以28.68万美元成交,合约178.1万元人民币,成为届时中国钱币板块最大赢家。据悉,这件拍品是早前备受关注的民国时期著名钱币收藏家与鉴定家赵权之旧藏—泰和通宝折十。

  当然,从投资理财角度来分析,钱币收藏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件事,顾先生就以清代的银币举了个例子,“大清银币”在2001年的时候,每枚售价大约在8万~10万元,2005-2006年的时候,每枚售价就已经达到了200万~300万元,而到了2015年,好品相大清银币单枚价格至少200万元。

  “大清银币”引发大众货币投资热情

  据苏州钱币收藏家协会的理事季宗勃介绍,“大清银币”价值之所以较高,是因为存世量少。

  有近15年货币收藏经验的资深收藏爱好者顾先生表示,大清银币在钱币收藏界早就以较高的身价和稳定的上升趋势为人所熟知。

  相较于这些年来,陆续在收藏界掀起热潮的翡翠、南红、文玩等等,钱币收藏似乎一直不温不火,但也牢牢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属于自己的一票支持者。而借着“大清银币”的网络热潮,吸引了更多普通大众将投资视野转到了钱币收藏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