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海顿净化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灰色的雾霾常常见,但自带颜色的雾霾你见过吗?就在昨日,南京惊现玫瑰色的雾霾,引起了众多网友纷纷围观。有网友调侃道,“这是出新款雾霾了?赶紧来一口。”也有网友说,“这是人生新体验,真是活久见啊!”
无独有偶,中国这边出现了具有艺术细胞的雾霾,在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英国,开展了一个彩色蒸汽展。实现彩色蒸汽的装置名叫“ 黄色蓝色粉色”,如同它名字所透露的,启动后会变成个充满彩色蒸汽的空间。
人们站在这空间里,雾的浓度甚至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脚或者前方的任何东西。与南京出现的玫瑰色雾霾相比,是不是感到有丝相似呢?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对人体无害的水蒸气,另一个则是含有多种微小颗粒的雾霾。
这边有彩色蒸汽展,那边就有单色系“粉末”作品展。艺术家Dan Tobin Smith同布景设计师Barry Cox共同打造了这三间单色系房间。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粉末从门外被迅速注入房间,如云团般涌动,但没过多久就逐渐在屋子中弥漫开来,让房间上笼罩上了一层灰色的雾。
这组作品曾被形容为“空灵、梦幻、悦目”,但这何尝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雾霾?来时烟雾弥漫,散去则悄无声息,只余下被人们吸进肺里的PM2.5。伦敦的艺术家们用这种别开生面的展览诠释了雾霾,而有位画家选择用他的画笔记录下雾霾天气下的伦敦,他就是莫奈。
莫奈是谁?他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或许是雾霾让天空变得朦胧,光色的组合变换更丰富,莫奈对雾都伦敦情有独钟。在他身前曾经4次前往英国伦敦,创作了许多以此为主题的画作。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1926年)
这是以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系列绘画作品,专门纪录不同的时间中深藏在雾霾里的国会大厦,一共有19幅之多。
▲ 《雾天的国会大厦》
▲ 《阳光下的国会大厦》
除此之外,在住在巴黎的时候,莫奈还会专门跑到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圣拉扎尔车站进行写生,为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圣拉扎尔火车站》系列。在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火车头喷出大量浓烟,整个车站弥漫着浓厚的雾气,让我们见证了这幅煤烟污染的历史瞬间。
▲ 《火车到站》
在同一时期除了莫奈之外,还有一位艺术家也对伦敦雾霾痴迷不已。那就是出生于美国的艺术家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自称是“雾霾的画家”。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
他最著名的一系列绘画叫做“夜曲”,每张画看上去均蒙着一层灰雾,他用迷蒙的色调描绘了伦敦的街头景象,人物若隐若现。
▲ 《Nocturne: Blue and Silver—Battersea Reach》
这些大师用画笔绘画出了当时伦敦雾霾情况,而在当代,也有一位艺术家因雾霾而作画。但不是用画笔记录,而是用雾霾当做媒介来作画,他就是来自意大利的Ricci。
创作的过程很简单,首先用湿棉花在佛罗伦萨的大理石等物体表面采集雾霾,然后直接在画布上进行作画。Ricci所画的主题往往是街景,或是他采集雾霾的建筑物,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佛罗伦萨的雾霾保持警觉。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雾霾,但抛开艺术这一成分来讲,雾霾长期笼罩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它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治理雾霾的路很长,但只要坚持就会有重现蓝天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