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6 16:35
今日要闻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生命在于运动,一到冬天,室外寒风呼啸,不少人会选择到相对温暖的室内锻炼。不过,您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时,有没有想过周边环境可能不利于健康?
“我经常来这儿,每次算上跑步和练器械,至少要一个小时。”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地下健身房里,在金融机构上班的小杨刚刚结束锻炼,“尤其到了冬天,外面又冷又有雾霾,室内健身暖和又干净。”
跟小杨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健身房确实比室外温暖,但真的比室外“干净”吗?专家指出,健身房内其实也有不少隐藏的“污染陷阱”,稍不注意,健身可能变伤身。
通风不好、消毒不及时
首先,新开业的健身房可能存在装修污染问题。室内的装修材料、运动器械、瑜伽垫等健身用品,材质五花八门,每种都可能成为污染源。
“健身房人多时就跟下饺子似的,一辆‘动感单车’一天下来有无数人用,车把手一摸都是汗,让人心里真不舒服。”小杨的担忧不无道理。专家表示,人在健身房内大量出汗,会增加细菌繁殖的可能性,流行病菌会随汗液和呼吸传播。
除去健身房自身环境的问题,室外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果健身房没有配备通风净化或新风系统类的净化装置,或没有及时开启、管道不经常清理,雾霾等室外空气污染会“渗透”到室内,影响人体健康。
规范标准、强化监管
早在2005年,北京市体育局就发布了《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健身房有机械通风装置的新风量不低于20立方米/人/小时;健身房内外环境噪音应符合国标要求;对经营性健身房的健身器械要做到每两小时消毒一次,每天不少于4次”等等。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解释,我国对普通办公建筑的室内新风量都是30立方米/人/小时,20立方米/人/小时并不算高标准。“人在锻炼时新陈代谢强烈,对新风的需求比平时更大。20是在室内理想条件下的需求,一旦室内空气污染物较多,或一定空间内人口密度大,这个标准就低了。”既新风又要净化,那么相对于空气净化器、排气扇等而言,新风系统更加适合,既能引入新风,又能净化室内空气!
自非典后,我国就要求相关公共场所定期清理集中通风空调系统,但真正做到的却是少数。室内与室外的环境污染在表现上有所不同——污水排放脏了河流、毒了鱼虾,是短期内看得见的。而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短期内不明显,较难量化,但长期累积影响很可观。因此,大家必须提升维护室内环境的意识。
既然健身房不一定“健康”,室内运动应该注意什么?
由于通风不畅可能导致室内氧气供应相对不足,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负担,长期在很“闷”的环境下健身,尤其对喜爱跑步机的中老年健身者而言,有出现短期缺氧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房时,一定要重视室内环境,例如通风要好、器材无异味。天气良好时,多做户外运动。
即便健身房没有装修污染,仅二氧化碳浓度高也会引起所谓的病态建筑综合征(SBS),在这样的环境锻炼反而起负面作用。“举个例子,人在密闭空间待久了会觉得胸闷、头疼,这就是吸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我国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800PPM。而在地下人口密集的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很容易超标。
健身健身,健康是摆在第一位的。健身房不在于面积大小、器械多少,环境好、空气质量好才是关键,运动才更健康!
可是,大家怎么才能知道所处的健身房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
人体本身就像一个传感器,如果运动时有头晕、头疼、浑身无力、脸颊不正常发红等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尽快到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缓解。”此外,健身房的经营者要有责任意识,定期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一旦超标应加大新风供给。
针对经营者“成本有限”的苦恼,其实长远来看,健身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并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为健身房节省支出。“以海顿新风系统的热回收系统为例,因为有冷热回收装置,冷热回收就是把排出室外的空气温度经过热交换器后又回收到室内,保证室内的冷热能量不会随着回风流失到室外。这样就能减少室内空调负荷,保证室内能量不会流失,既改善空气质量,又节省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