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V6642-0AA11-0AX1

名称:6AV6642-0AA11-0AX1

供应商:上海赞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1000.00元/台

最小起订量:1/台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思贤路1855弄91号

手机:13701633515

联系人:黄勇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80741127

更新时间:2015-10-27

发布者IP:101.85.239.44

详细说明

  我公司大量现货供应,价格优势,品质保证,德国原装进口

  联  系  人 :黄  勇 ( 销售技术总监 )

  TOUCH PANEL TP177A 6"

  SIMATIC 触摸式面板 TP 177A,5.7",蓝色模式 STN 显示屏,MPI/PROFIBUS-DP 接口,用于通过 WINCC FLEXIBLE 2004 COMPACT HSP 及以上版本进行组态;包含开放源代码软件,免费提供。 详细信息请见随附的光盘。

  1847年10月1日,维尔纳·冯·西门子(Werner von Siemens)在其发明的使用指针是来指出字母顺序而不是摩尔斯电码的电报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公司。公司随后被称为Telegraphen-Bauanstalt von Siemens & Halske。

  西门子

  西门子

  1848年,公司建造了欧洲第一条远距离电报线,从柏林到法兰克福跨度为500公里。

  1850年,创始人的弟弟,卡尔·威廉·西门子(Carl Wilhelm Siemens)在伦敦设立代表处。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公司参与了俄罗斯远距离电报网络的建设工作。

  1855年,创始人的另一个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冯·西门子(Carl Heinrich von Siemens)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

  公司不断地成长并开始涉足电气列车和灯泡。1890年,创始人退休,把公司留给了他的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和两个儿子阿诺德·西门子(Arnold von Siemens)以及乔治·威廉·西门子(Georg Wilhelm von Siemens)。

  1897年,西门子和哈尔斯克(Halske)联合成立了公司S&H。

  1919年,S&H和其它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欧司朗灯泡公司(Osram Lightbulb Company)。

  1923年,成立了日本分公司。

  二战期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之间,S&H开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子显微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S&H被卷入了德国的秘密战备。

  在1937年至1938年间(日军对南京城进行南京大屠杀),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拉贝以自己时任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并出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保护了约25万中国平民,被称为“活菩萨”、“中国的辛德勒”。

  战后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S&H开始生产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

  1966年,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成立。

  1967年,西门子股份公司和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色家电的合资企业博西家用电器公司(BSH),后成为德国和西欧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数字电话交换机下线。

  1988年,西门子和通用电气收购英国防务和技术公司Plessey。因为Plessey公司的持有人分裂,因此西门子接收了其航空电子、雷达和交通控制部分,并更名为Siemens Plessey。

  1.人机界面领域的形成

  从计算机问世以来,早期用户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主,但随着计算机广泛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领域,计算机用户发生了改变,非计算机专业的普通用户成了用户的主体。这一重大转变使计算机的可用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起来。人机界面应当是什么样的?如何去建造这样的界面?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人也涉及计算机及一些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人的因素学(Human Factors)、社会学、语言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拓宽,从而带来了不同的理论方法。八十年代以来,人机界面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研究人机界面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1)分析与评价技术:

  用于分析、评价用户界面有效性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如任务分析、话语分析、内容分析及可用性评价等。

  (2)设计方法论:

  用来产生好的用户界面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如:软件心理学、环境因素设计法、多方参与设计法以及支持设计过程的工具和标记法。

  (3)开发工具和方法:

  支持用户界面开发的工具箱、用户界面管理系统(UIMS)、快速原型法和程序设计辅助工具等。

  (4)交互方式与设备:

  新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设备运用策略,包括视觉、声音、触觉、姿态等通信模态及多种模态的集成。

  (5)关键用户界面成分:

  如用户界面隐喻(metaphor)、用户界面风格、智能界面技术、取消、超文本/超媒体以及联机帮助。

  (6)用户模型:

  包括用户行为模型、关于系统的用户内心模型、用户个体差异等。

  (7)特定应用的用户界面设计:

  满足某类应用问题对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定限制条件和要求的用户界面设计。如:虚拟现实、智能辅导系统、信息检索、Internet/WWW、CAD/CAM、专家系统过程控制、决策支持等。

  (8)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CSCW):

  关于如何使用计算机系统帮助人的群体有效协同工作的研究,包括现场观察研究、理论模型、群体用户界面开发设计等。

  (9)法律与标准:

  关于用户界面的专利和版权问题、用户界面的标准化。

  这些研究方向目前大多处于十分活跃的发展阶段,并且有着较强的分化和相互渗透倾向,有些方向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相对对立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