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法华器的器型以罐和瓶居多,人物造像有为出众-图案以人物和花鸟为主。
法华器鉴定胎土特征:正宗法华器一般产生自山西省晋南一带,是属于陶胎。其明代器物胎质较为细腻,胎色为灰白色。而入清代后胎质较为粗糙,胎色发淡黄色。明代景德镇窑烧瓷胎法华器。其瓷胎洁白坚硬,是先在胎体上堆出花纹,入窑烧成素胎,再在胎面上施法华釉。第二次入窑以低温烧成。而山西陶胎法华器是一次烧成。陶胎法华器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用特制的带管泥浆袋,堆出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填入法华釉料,入窑低温烧成。
法华器鉴定釉料特征:法华器釉料与琉璃相同,但其以牙硝为助溶剂,琉璃则以铅为助溶剂。其釉色主要有黄绿紫等,其友有深浅之分,葡萄紫和孔雀绿是法华器中最突出的釉色。明代法华器施釉较厚,釉质很纯净,烧成后釉面晶莹肥厚,釉色鲜艳。清代法华器釉薄,釉里杂质多,同时釉色以深色为多,如黄为深黄,绿为深草绿,色彩都不鲜艳。陶胎法华器彩釉有剥落现象。
珐华彩又称“法华”,是一种低温釉陶瓷,创于元代,盛于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烧制。珐华彩最早是在山西蒲州阳城、高平和晋城一代烧制,常见器型有花瓶、香炉和动物等。当时珐华彩器只是地方民窑的一个品种,所用胎体皆为陶胎,分为砂胎与缸胎两种,砂胎疏松,缸胎坚细。装饰手法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的轮廓浅条,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再在烧好的素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以蓝、白、黄、紫、绿、孔雀蓝等彩釉,并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有瓶、罐、钵等;常见的纹饰有花鸟、云龙、人物等,色彩浓艳,纹饰具有立体感。山西所产珐华彩器烧制年代较早,传世的早期珐华彩器已少见。
瓷胎珐华器,由明代成化年景德镇所烧制,在素烧的瓷胎上以立粉技术,勾勒出凸起的轮廓,以黑、绿等低温彩填入轮廓内,再入窑烧成。正面以堆粉技法绘出图案轮廓,内填各色彩料烧制而成,是景德镇瓷器一个极为特殊的品种,存世较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