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以珍禽异兽遗物为材质的古玩杂项中,有“一红二黑三白”之说。那么排在第一位的“红”是什么呢?可能收藏圈里多数人会一头雾水。其实,所谓“红”即是鹤顶红。
当然此鹤顶红绝不是武侠小说中无色无味、见血封喉、牵机断肠的稀世毒药,也不是仙鹤的头顶红冠,而是产自东南亚热带雨林的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令人惊叹的是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盔犀鸟的头胄之所以被称为鹤顶红,并非因出产地命名,而是东南亚藩属国作为贡品进贡的头胄,无人知晓该鸟形态,便将其冠以“仙鹤”之名。恰因古代文官朝服之上多有以“仙鹤”为图案,这种“官居一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赋予其中,取其色泽红艳之故,故称鹤顶红。
鹤顶红质优色美,内黄外红之头骨剖下来经过打磨雕琢,可制成鼻烟壶、皮带扣,雕刻小动物或山水人物艺术品。尤其直接雕刻于其头部的精巧雅致雕刻品,形态美妙无比,非一般象牙雕能媲美。在2007年佳士得春拍上,就有一只寸许齐白石作鹤顶红“一品仙鹤”鼻烟壶,成交价超过65万元。时至今日,怕已升值十倍之多。
盔犀鸟头胄上的“鹤顶红”一经发现,便遭受灭顶之灾。由环境的变化以及数百年的捕猎,盔犀鸟已濒临灭绝,这也是现代人对其了解不多的缘故。
古人只见制成品未见盔犀鸟,所以在许多明代著述中多有以讹传讹将其作为“仙鹤”。最早见过并具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是郑和下西洋的随员马欢。根据其所著《瀛涯胜览》有云:“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胫长,脑骨厚寸余,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
从诸多典籍中可以看出,鹤顶红早在元代已传入中国,但广为国人所知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因东南亚各国多以鹤顶红为贡物,故典制记载中不仅在贡国下列出,且还规定了正式的回赐价格,这已经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贸易。朝廷的官员多用于制杯、腰带等以资赏玩。明中叶后国力渐渐减弱,出产国不再进贡,因此鹤顶红更加贵重。
鹤顶红因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文化价值成为拍场上竞相争夺的对象,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各大拍卖会上的鹤顶红雕件,每件均以估价五倍乃至十倍的价格成交,升值潜力非同小可。这自然也引起了造假者的关注,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高仿鹤顶红,实为树脂或者犀角之类混合物,藏家一定要多加辨认。
“中国艺术品市场,藏品 买家少”中国现不完全统计十亿件藏品吧,不说全国吧征集到的每年的精品藏品也就十万多件,成交的也就一万多件,或在这万件中。所以选择以个好的公司是关键,如果免费征集一天都可以征集完。可能征集是免费的,但运作肯定是有费用的,如果说私下交易容易成交,那还要拍卖公司干吗呢,又或者说刘益谦为什么要在拍卖会上买呢。
为什么香港大德国际拍卖公司用高价在伦敦拍卖呢,就是为了交易,所以公司是怎么样的您自己来看,您自己来考察。我们主要以藏品为主,出手才是目的。
古玩市场不是菜市场的萝卜白菜,可能您把您宝贝放在哪里摆地摊都无人去买,有钱人也不会去地摊买。为什么同款衣服在门面跟专卖店的价格不一样呢,所以一个高端平台很重要。相信您们都听过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一个小小的石头那么不起眼但是不同地方价值不同,平台越高价值越高。艺术市场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