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灭火器通过精确的参数控制,可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发挥最佳效能,同时保障使用安全。
其产品参数主要包括其灭火剂储瓶充装压力、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灭火剂充装密度以及灭火剂储瓶规格等。具体如下:
1)灭火剂储瓶充装压力:常见的充装压力有4.2MPa、5.6MPa和8.0MPa。这个压力决定了灭火器的喷射距离和覆盖范围,是影响灭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2)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分别为5.3MPa(焊接储瓶)、6.7MPa(无缝钢瓶)和8.0MPa。这一参数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高工作压力能支持更大规模的灭火需求。
3)灭火剂充装密度:充装密度通常不超过950kg/m³、1120kg/m³或1080kg/m³。充装密度影响灭火剂的使用效率和储存容量,合理的密度设置可以确保快速有效的灭火。
4)灭火剂储瓶规格:常见规格包括70L、90L、120L、150L等。不同规格的储瓶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空间和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规格可以最大化灭火效能。
5)启动气体储瓶充装压力:标准启动压力为6.0MPa,而在50℃时的最大工作压力为6.6MPa。这保证了在高温环境下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强了安全性。
6)保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保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0℃,而储瓶间的环境温度则应在0℃至+50℃之间。这些温度参数确保了设备在极端气候下也能正常工作。
7)电磁瓶头阀工作电压:灭火系统启动时电磁瓶头阀的工作电压为DC24V±3V。这一电压标准符合大多数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确保了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
二氧化碳灭火作用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却。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作用,一方面在于七氟丙烷灭火剂喷射到保护区后,液态灭火剂迅速转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热量,从而显著降低了保护区和火焰周围的温度;另一方面,七氟丙烷灭火剂的热解产物对燃烧过程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抑制作用。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属于物理灭火剂。混合气体释放后把氧气浓度降低到不能支持燃烧来扑灭火灾,靠窒息作用灭火。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
普陀区二手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器原理
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拔出灭火器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手被。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七氟丙烷的灭火效率高,能够迅速扑灭火焰并有效火势蔓延。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的灭火剂,七氟丙烷凭借其出的化学稳定性和的灭火机制,在消防领域内占据了重要。具体如下:
作用机制:七氟丙烷在接触火源时能迅速蒸发,并在空气中形成高密度气体,有效隔离氧气,从而抑制火焰的燃烧。这种的气体扩散能力使得七氟丙烷能在短的时间内控制甚至扑灭火灾。
应用广泛:七氟丙烷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火灾,包括电气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以及某些气体火灾。其适用范围广泛,从数据中心到通讯机房,从图书馆到博物馆,七氟丙烷提供有效的火灾保护。
设计浓度:七氟丙烷的设计浓度是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的灭火需求来确定的。这种的浓度控制确保了七氟丙烷在使用时既能灭火,又能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七氟丙烷具有的灭火能力,它的使用还是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七氟丙烷对人体基本无害,同时也是一种不破坏臭氧层的灭火剂。
系统配置:为了大化七氟丙烷的灭火效率,其系统配置需要符合严格的工程和标准。这包括正确的喷头位置、充足的储存量以及的反应时间等。
技术维护:保持七氟丙烷系统的运行还需要定期的技术检查和维护。合理的维护可以确保系统组件的良好工作状态,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故障
气体灭火防护区出口外上方应设置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指示气体释放的声信号应与该保护对象中设置的火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有明显区别。启动气体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配系统应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灭火装置。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使用方法: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左手握着喷管。 右手提着压把。 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摇摆,喷射干粉覆盖燃烧区,直至把火扑灭。 干粉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干粉灭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猛烈处喷射。 泡沫灭火器,灭容器燃烧火时,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在扑救固体物质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猛烈处。 在室外要站在上风处。二氧化碳灭火器,要,所以要戴手套。
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但千万要记住莫跳高楼,因为从10米以上(三层楼高)的高度往下跳,很少活命。为此,要紧的是求救,应该立即用水蘸湿床单、被褥,用其塞紧门窗,烟雾渗透进来,同时要不断地向床单、被褥上泼水,其干燥。 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