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洁净541灭火器安装价格表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
1、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火场,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
2、拔掉保险丝,一只手握住喇叭型喷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筒对准火焰;另一只手旋开手轮(鸭嘴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压下压把),二氧化碳就会喷射出来;
3、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子往上扳70-90O;
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及一般可燃液体的初起火灾。 注意事项:
1、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体外壁和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
2、灭火器在喷射过程中保持直立状态,不可平放或颠倒使用;
3、扑灭流淌液体火灾时,将CO2灭火剂由近而远向火喷射;
4、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不能使用CO2射流直接冲击到可燃液面上;
5、在室外使用CO2灭火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6、在室内窄小的空间使用,操作者使用后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中毒。
洁净气体灭火器只能按铭牌上规定的灭火剂和剂量充装。 从 1211 灭火器中取出灭火剂时,应使用密闭的 1211 回收系统。取出的 1211 灭火剂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时,才可以循环使用。 可再充装型贮压式灭火器的充压须符合灭火器铭牌上所规定的充装压力的要求。充压时不得用灭火器压力指示器作计量器具,并应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充装压力。 露点低于-55℃的工业用氮气、纯度 99.5%以上的二氧化碳以及不含水分的压缩空气,方可用于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的驱动气体,驱动气体的种类应与灭火器铭牌或贮气瓶上标注的一致。再充装后的灭火器逐具进密性试验。
推车是以人力推和拉的搬运车辆。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传统推车的车体材质一般为木质,现代生产的推车车体材质一般为铁皮。 灭火器更换周期 干粉灭火器多久更换一次 灭火器更换年限 灭火器的使用期限是多久? 灭火器更换时间 干粉灭火器多久更换一次 5点灭火器使用注意事项 灭火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灭火器更换干粉 灭火器如何检查是否更换干粉 灭火器点检表配备几个 灭火器配置检查清单咋填
1211、干粉、二氧化碳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从出产日起期满五年以后每隔二年进行水压试验等检查。 机械泡沫、清水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从出产日起期满三年以后每隔二年进行水压试验等检查。 化学泡沫、酸碱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从出产日起期满二年以后每隔一年进行水压试验等检查。 干粉灭火器应每个月都进行一次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压力表,当压力表指针低于绿线区时,应立即充压维修;新购买的ABC干粉灭火器罐体应5年水压测试1次,次检测后,以后每2年水压测试1次,罐体强制报废期限为10年。
消防水泵应能正常启动 消火栓系统的远程启动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消火栓泵的控制柜设置在自动状态,通过火灾报警控制设备的联动控制启动消火栓泵;二是将消火栓泵的控制柜设置在自动状态,按下消火栓箱内的启泵按钮启动消火栓泵。 稳压装置应满足要求 稳压装置的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一是略微开启气压给水装置与系统连接的检修阀,观察气压给水装置的压力下降缓慢。如下降缓慢,则说明气压罐运行正常;二是使气压给水装置的压力下降至下限,稳压泵应启泵;停止放水,压力应上升,压力达到上限时,稳压泵就停止。如上述动作正确,说明稳压装置能自动启、停。
其中,自动摇晃装置包括底座33、两块定位板34、至少一个伸缩件35、定位桶36、支撑桶37以及多个弹性组件。两块定位板34平行设置,并安装在底座33上。定位桶36转动安装在两块定位板34之间,并与底座33之间具有一段距离。伸缩件35安装在底座33上,且伸缩端与定位桶36固定,以驱使定位桶36相对底座33转动。支撑桶37安装在底座33上,并将定位桶36罩住。多个弹性组件设置在定位桶36与支撑桶37之间,每个弹性组件包括弹簧38以及滑板39。弹簧38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桶37的内壁上,滑板39固定在弹簧38的另一端上并与灭火器27的外壁贴合。其中,灭火器27插在定位桶36上,并在伸缩件35的驱动作用下在支撑桶37中摇晃。这样,灭火器27在定位桶36的带动作用下会进行摇晃,而弹性组件能够为灭火器27提供恢复力,使得灭火器27不会过度偏移,而且还能够产生反向作用,提高灭火器27的摇晃效率,从而使位于灭火器27中的灭火剂能够混匀。
室外消火栓因易受到人为或自然的损坏,应经常进行维护检查,及时清除杂物,必要时进行供水试验。 消防水带是用来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软管。传统的消防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裹着亚麻编织物。的消防水带则用聚氨酯等聚合材料制成。消防水带的两头都有金属接头,可以接上另一橡胶水带、聚氨酯水带、PVC消防水带根水带以延长距离或是接上喷嘴以增大液体喷射压力。 检查的英文名称为Check,定义为:为验航空器其功能是否符合批准的标准而进行的工作,也表示为对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或者工厂的核查,并确定其相对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在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相对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