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内浮顶罐:固定顶储罐,罐内还有一个随着液面上下浮动的顶火灾伴随火的发明和利用而产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火灾的发生相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及由此不断扩大的消防需求,是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发展的直接向导和原始动力。探讨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与其相关的火灾形势进行分析。沸溢性油品是含有水分、粘度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油。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向液体层不断传热,会使沸溢性油品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危害很大。可燃液体固定顶储罐、外浮顶罐、内浮顶罐:固定顶罐:立式圆柱形的储罐上,有一个固定顶的储罐。外浮顶罐:储罐的顶漂浮在液面上,且可以随着液面上下浮动。
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装、调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装、调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应用场所
广泛应用于电厂、电站、轧机、印刷机、浸渍油槽、造漆、制药等易发生火灾的重要部位的消防保护,以及计算机房、图书馆、档案馆、珍品库、电讯中心等场所。
储存容器有必要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建筑构件固定,要结实,并做防腐处理;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0m,且不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5倍。容器阀上的压力表无显着机械损害,在同一体系中的设备方向要共同,其正面朝向操作面。同一体系中容器阀上的压力表的设备高度差不宜超10mm,相差较大时,答应运用垫片调整;二氧化碳灭火体系要设检漏设备。 储存设备间的环境温度为-10℃~50℃;高压二氧化碳储存设备的环境温度为0℃~49℃。气体灭火设备配件查看要求:储存容器的标准和数量契合规划要求,且同一体系的储存容器的标准、尺度要共同,其高度差不超越20mm。储存容器外表应标明编号,容器的正面应标明规划规定的灭火剂称号,笔迹显着明晰。储存设备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标明设备型号、储瓶标准、出厂日期;每个储存容器上应贴有瓶签,并标有灭火剂称号、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储存压力等。
“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防火监督管理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后送离。及时撤离或隔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发生次生灾害。消防使用水和化学灭火剂,利用消防车、灭火器、机动水泵等器材实施灭火。坚持先人后物、先控后灭和确保重点的行动原则。“消防”一词,早于西晋传入日本,于近代传回中国。在江户时代的开始出现这个词。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