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中国古代主要以燃的木材作建筑材料,对建筑防火积累了许多经验。明代嘉靖十三年(153兴建的皇史宬,采用砖石结构,室内石台上放置包铜皮的樟木资料柜;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十类控制装置中的部分或。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的统一控制,也有的消防控制设备设置在被控消防设备所在现场(如消防电梯控制按钮),但其动作信号则返回消防控制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消防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指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
构件的耐火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着火源:如烟头、火柴、厨房和锅炉房用火、电气设备事故的火花以及雷击、地震灾害等,形成着火源;助燃物:氧及氯、溴等。因此,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对三者进行有效的控制。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常见的有管网式、柜式、悬挂式,这三种也属于内储压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其输送距离30米以内,还有一种是外储压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其输送距离可以达到150米,选择气体灭火方案,不要盲目地选择,一般根据防护区的大小及结构选择适合的气体灭火方案,这样不会造成经济浪费。
防烟系统的组成正压送风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屋顶或部屋顶的正压送风机和设于每层(也可隔层设置)防烟楼梯间、消防前室的正压送风阀及其电气连锁控制装置组成,再加上建筑送风竖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物防烟系统。当某层着火时,打开着火层及相邻上下层的正压送风阀,接着启动相应正压送风机,在防烟楼梯间、消防前室形成正压,阻止烟气进入,以供人群疏散之用。 为火警区人员救生和疏散创造了环境,争取了时间。消防控制室对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电源的工作状态。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防烟排烟系统风机和电动排烟防火阀、电控挡烟垂壁、电动防火阀、常闭送风口、排烟阀(口)、电动排烟窗的动作,并显示其反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