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首先要组织好火场的供水工作,选拨精干的水手,负责灭火和掩护工作,形成对每个火炬进行包围的态势。当水手进入灭火阵地试水以后,再由指挥员统一下达命令,进行灭火。灭火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在水手用水掩护下,战斗员或工人关闭气体管道的阀门;组织覆盖窒息;用密集水流切断火焰,使可燃气体与火焰分离,扑灭火炬形成的燃烧。在灭火过程中,要坚持冷却被加热的设备,生产储存设备受破坏,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分割包围,速战速决。储罐、反应器、管道发生火灾,都是先在一个罐或某一段燃烧,随着燃烧的发展,火势向临近罐或设备蔓延。针对这种燃烧特点,应采取分割包围战术,集中力量包围燃烧罐或反应器,保护临近罐、反应器、设备等。如果几个罐或反应器都在燃烧,根据灭火力量和火场具体情况,把燃烧的罐或反应器分割包围,同时灭火,速战速决。在扑救原料储罐、反应器和管道上燃烧的火炬时,火场指挥员在部署力量对设备进行冷却的同时,做好灭火的各项准备工作。
火灾无情,当你被困在火场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员救助的时间里,如果你能够利用地形和身边的物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寄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常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难关头才能应对自如,从容逃离险境。为此平凉消防总结了一下八点经验,以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火灾进行自救。一、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态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二、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三、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现象。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缺少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而且这三个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产生燃烧。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可燃物分为三类:一是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等),二是液体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三是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服装等)。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高锰酸钾等。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称作引火源。引火源可分为:明火、化学热能、电热能、光能等等。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可见预防的重要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在日常中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在实践中,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与消,即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好各项防火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做好灭火的准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防”与“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重消轻防”和“重防轻消”都是片面的。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辩关系,并且在实践中认真地贯彻落实,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火灾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预防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