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通风空调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与选用《高规》及《建规》对防火阀的设置均有要求: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应设防火阀,但多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其通风、空调系统均设置时,则该防火分区内的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风管上各设一个。上述部位的防火阀,平时常开,当火灾中其温度达到70℃时,则自动关闭。防火阀应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且应单独设支、吊架。当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检修口。
消防给水管材的连接消防给水常用管材的连接方式消防给水常用管材的连接一般要求消火栓给水系统管道当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时,不应采用焊接。系统管道采用内壁不防腐管道时,可采用焊接连接,但管道焊接应符合相关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后管道不能采用焊接,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接头或法兰接头。消火栓给水系统管径大于100mm的热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连接或沟槽连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径大于100mm时未规定不能使用螺纹连接,但要求在管径≥100mm的管道上在一定距离配设法兰连接或沟槽连接点。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在使用法兰连接应采用螺纹法兰,当采用焊接法兰时应进行二次镀锌。
“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防火监督管理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后送离。及时撤离或隔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发生次生灾害。消防使用水和化学灭火剂,利用消防车、灭火器、机动水泵等器材实施灭火。坚持先人后物、先控后灭和确保重点的行动原则。“消防”一词,早于西晋传入日本,于近代传回中国。在江户时代的开始出现这个词。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
适用范围
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电气火灾
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固体表面火灾
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适用于保护封闭空间的场所,典型场所为
<有爆炸危险的气体、 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
<图书、 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
<油浸变压器、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