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气体灭火设备配件功用查看要求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失大于10%时,二氧化碳救系的检漏设备应正确报警。直观查看要求:与高压储存设备直观查看要求相同。设备查看要求:与高压储存设备直观查看要求相同;低压体系制冷设备的供电要选用消防电源。储存设备要远离热源,其方位要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 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充装量和储存压力契合规划,且不超越规划充装量5%;卤代烷救活剂储存容器内的实践压力不低于相应温度下的储存压力,且不超越该储存压力的5%;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失不大于10%;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选用挠性连接。灭火剂总量、每个防护分区的灭火剂量契合规划。组合分配的二氧化碳气体救系保护5个及5个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目标时,或在48h内不能康复时,二氧化碳要有备用量,其它灭火体系的储存设备72h内不能从头充装康复作业的,按体系原储存量的设置备用量,各防护区的救活剂储量要契合规划。
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是在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的灭火系统,该系统阀后管网呈干式,阀前管网呈湿式,火灾时,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对预作用阀的控制,并立刻使阀后管网充水,将系统转变为湿式,故称为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组成:是由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装置、闭式喷头、管道系统、预作用阀组(或雨淋阀组)、手动开启阀门、充气设备、排气装置、消防水源和供水设施等组成。
“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防火监督管理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后送离。及时撤离或隔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发生次生灾害。消防使用水和化学灭火剂,利用消防车、灭火器、机动水泵等器材实施灭火。坚持先人后物、先控后灭和确保重点的行动原则。“消防”一词,早于西晋传入日本,于近代传回中国。在江户时代的开始出现这个词。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
产品特点
七氟丙烷(分子式为CFsCHFCF)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臭氧耗损潜能值(ODP)为零。在ISO认可的洁净气体灭火剂中, 其洁净性较好,具有清洁、低毒、电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的特点。七氟丙烷灭火机理包括以下三方面:
化学抑制:七氟丙烷灭火剂能够惰化火焰中的活性自由基,阻断燃烧时的链式反应。
冷却: 七氟丙烷灭火剂在从喷嘴喷出时,液体灭火剂迅速转变成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热量,降低了保护区内火焰周围的温度。
室息: 保护区内灭火剂的喷放降低了氧气的浓度,降低了燃烧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