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地震逃生体验平台-VR地震平台

名称:VR地震逃生体验平台-VR地震平台

供应商:深圳市星幻元宇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台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圩社区吉华路69号中心广场402

手机:19902902648

联系人:卢先生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815003

更新时间:2025-10-29

发布者IP:121.35.2.25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种类:VR科普产品
优 势:一站式服务
内容:通过3D场景与人物建模,结合现
软件名称:VR地震平台
品牌:星幻元宇
公司行业: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软件开发
售后服务:售后咨询,故障维修,技术支持,
适用范围:覆盖交通、消防、法治等领域的千
公司区域:深圳市
经营模式: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然而传统防震减灾教育多依赖 “书本讲解、图片展示、线下简单演练”,存在 “场景单一、体验感弱、实操性差” 的局限,导致公众应急避险知识掌握不扎实,难以在真实灾害中快速应对。为填补这一教育空白,星幻元宇依托 VR 技术与动感平台技术,打造 VR 地震平台,以 “安全环境模拟危险场景” 为核心,让用户在零风险前提下沉浸式体验灾害过程、学习避险技能,开创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新模式。

  一、核心定位

  VR 地震平台的核心定位是 “以科技赋能全民防灾减灾教育”,融合 VR 技术、多自由度动感平台技术、特效模拟技术与智能交互系统,构建高度还原的自然灾害场景。其核心目标并非单纯传递防灾知识,而是让用户以 “沉浸式体验” 感受不同等级地震、台风、暴雨等灾害的真实过程,在互动中掌握 “避险要点、逃生流程、自救方法”,推动防震减灾教育从 “被动接收” 转向 “主动实践”,最终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适用于科普教育基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景,是防灾减灾科普的创新载体。

  二、内容框架

  VR 地震平台围绕 “灾害模拟 - 知识学习 - 技能训练” 构建三层内容体系,覆盖多类自然灾害的防灾需求,具体如下:

  1、多类自然灾害场景还原:依托特效模拟技术与 VR 全景呈现,高度还原地震、台风、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场景:

  1)地震模拟:根据不同地震等级还原震动频率、地面倾斜度,模拟室内外物体倾倒的真实效果;

  2)台风 / 暴雨模拟:结合吹风特效、动态画面,呈现台风过境时的狂风、暴雨积水场景,还原灾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场景多样化:涵盖家庭、学校教室、办公场所、户外街道等不同场景,让用户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避险,提升知识的实用性。

  3、应急知识科普融入:在灾害场景体验中穿插核心应急知识讲解,如:地震避险;台风应对;逃生流程;交互式避险技能训练。

  三、核心特点

  1、沉浸式体验高度逼真:搭载多自由度动感平台,结合震动、吹风特效与 360° 全景 VR 头显,从视觉、触觉、体感多维度还原灾害场景,体验感远超传统 “看图片、听讲解”,让用户 “亲历” 灾害却无安全风险,记忆更深刻。

  2、内容覆盖全面实用:不仅聚焦地震模拟,还涵盖台风、暴雨、雪灾等多类自然灾害,覆盖 “灾害体验 - 知识学习 - 逃生演练” 全流程;知识讲解紧扣 “实用技能”,避免理论化,用户可直接将所学应用于真实场景。

  3、硬件配置安全稳定:采用高强度稳固底板平台、防滑台阶与安全扶手,确保体验过程安全;提供四人、六人、九人三种规格设备,适配不同人数需求;搭载 I5 CPU、16G 内存、256G 硬盘、1660 显卡的高配主机,保障场景运行流畅,无卡顿或延迟。

  4、学习模式高效创新:打破传统 “说教式灌输”,以 “学娱一体” 激发学习兴趣,用户在互动中主动吸收知识;支持多人同步学习,适合集体培训,大幅提升教学效率;零实践风险特性,解决了传统线下演练 “成本高、易引发混乱” 的问题。

  5、适配性与服务完善:支持场景定制开发与设备规格选择,适配防震减灾展厅、学校、社区等不同场馆;提供 “研发 - 定制 - 安装调试” 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应用场景

  1、科普教育基地 / 防震减灾展厅:作为核心展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全民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帮助老人、儿童、青年等不同年龄层人群直观感受灾害危害,学习应急知识,提升社会整体防灾能力。

  2、学校:融入校园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群体设计 “校园教室地震避险”“教学楼逃生路线演练” 等场景,替代传统风险较高的线下演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轻松掌握避险技能,培养应急安全意识。

  3、企事业单位:用于员工应急培训,尤其适合建筑、化工等易受灾害影响的行业,模拟办公场所、厂区内的灾害场景,培训员工正确的疏散逃生流程与自救互救方法,降低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风险。

  4、社区公共科普空间:入驻社区服务中心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社区居民开展防灾减灾宣传,通过简单易操作的 VR 体验,让居民快速掌握 “家庭地震避险”“应急物资准备” 等知识,助力社区安全治理。

  5、数字展览项目:在科技馆、博物馆等数字展览中设置 VR 地震体验展区,作为特色科普内容吸引观众,同时拓展场馆的防灾减灾教育功能,实现 “展览 + 科普” 双重价值,提升场馆的公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