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拉丁文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菊科、菊属;花中四君子之一。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名贵,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式样繁多,品种复杂。可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秋菊是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秋菊盛会,古神话传说中秋菊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历代诗人画家以秋菊为题材者众多,因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久远流传。
,高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一。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舌状花颜色各种。黄色。
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筒状花为,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花径在10—6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为小菊。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秋菊为多年生草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我国人民对菊花投以极大的注意和兴趣,最早也并不止因为它有独特的观赏性,主要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在,屈原的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足见,当时已将菊花的花当作蔬菜使用了。但是,到了汉朝及唐朝对菊花的药用价值引入了极大的注意。菊花的花是清凉药,味寒、甘苦、散风清热,明目平肝。这就叫药菊。根据头状花序大小、色质,药菊也有它自己的分类法。
秋菊花语
在古代秋菊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品行与卓尔不群的风范。
菊花:清净、高洁、长寿、吉祥、我爱你、真情;如今在网络上,流行将人的肛门戏称为菊花.。
菊花(红):喜恋
菊花(白):诚实君子
菊花(黄):失恋
: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药用价值:
基本药性: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
【备注】
(1)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躁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该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等同用。如,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葛藤等配伍应用。
(2)菊花一药,主要分、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保健功能:
<: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等关节炎。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应用】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有的供药用或作消暑如、等,有清凉镇静的功效,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及眼结膜炎等症。
<现代科学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可乐等饮品,让喜爱快捷省时的人饮用起来更为方便。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饮品。健康的人平常也可当开水饮用。
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风俗。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自有可人之处。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警告】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可有多种证型,属于型者用菊花最好。属于型者则不宜用寒凉的菊花,只宜用培补阳气,滋养肾阴的药,治疗这一证型的病人多用温热的党参、黄芪、杜仲、熟地等,用之则血压回归正常;若用菊花、钩藤、等,血压则效果不佳。另外,痰湿型、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用菊花。
观赏价值
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经过园艺家们的辛勤培植,改变日照条件,也有五月开花的五月菊,七月开花的七月菊。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在我国菊艺上,已经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提早或延迟秋菊开花,以供节日场景布置、公园花坛或盆景布置。
8栽培技术
这是很清楚的,还是利用菊花的(人工的或自然的昆虫传粉)借助遗传重组合和或基因突变,来进行新品种的选择,而利用的方法,来固定新性状,培育新品种。菊花的无性繁殖法有扦插、分枝、压条等。扦插是普通的方法。
种植方法
扦插繁殖:秋菊生产中以繁殖为主,又可分为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还可用分株和组织培养法繁殖。
(1)扦插可分为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2)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
(3)嫁接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祥锦”或,可用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
(4)组织培养用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脱毒及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为MS,附加适量,pH5.8。用菊花茎尖、嫩茎或花蕾为,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培养室温度为25℃+1℃。每日照光8小时,光强3000—4000。经1—2个月培养,可诱导成苗。
也可,发芽适温25℃,2-4月播种,当年可开花。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无病虫为害,叶浓绿,茎通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长日照季节,每天17时至次晨9时遮光,每天日照10小时,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短日照季节每天加不至14小时,可控制,延迟供花时间。
病虫害预防
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病虫危害,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常见的病害有、、、褐锈病、黑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菊花、绿等。
锈病:锈病有黑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最早在7月初出现,而以9月发病严重。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普遍的一种,开始叶片表面出现苍白色的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不久叶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传染。随后叶片上生出暗黑色椭圆形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叶片干枯。白锈病叶子表面发生灰白色圆形病斑,逐渐发干呈红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菊株枯死,比黑锈病危害严重。褐锈病叶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黄色的细小斑点,致叶子枯黄。
锈病是菊花常见的病害,病原为,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引起,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繁殖而传播,通过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最早在6-7月出现,而以9-12月发生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
栽培管理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大等,都会促进菊花锈病的发生。通风不良、透光性差、、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缺肥、多年连作等均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⑴选用抗病良种;
⑵繁殖时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
⑶加强栽培管理。大、的,要注意开沟沥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强通风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遇降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在氮、磷、钾合理配合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连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较重,多,空气湿度大,连年栽种,极易发病。应注意加强通风,排水降湿,增加光照;
⑷控制病害蔓延,一旦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剪除,集中深理或,可消灭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
⑸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锰锌50O倍液、25%1500倍液、20%乳油4O0倍液、2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及茎,受害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严重时叶片变形,停止生长,植株凋萎。
该病由真菌中的一种所引起,从8-9月间到入冬由真菌传染发病。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致使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发病严重时,在叶和花蕾上可发现灰白色菌丝,似一层粉霜,使嫩枝花叶皱缩变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特别是在时,病势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10℃左右时最易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⑴注意通风透光,行距不能过密,土壤湿度不能过高;⑵摘除早期病叶烧毁;⑶7-8月发病前喷洒、50%可湿性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剂,每周一次,连续喷施4-5次。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以及粘重等,都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