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超前小导管是稳定开挖工作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在软弱及破碎岩层施工中,超前小导管对松散岩层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后增强了松散、软弱围岩的稳定性,有利于完成开挖后与完成初期支护时间内围岩的稳定,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对于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可适用于小导管支护施工工艺进行超前支护进行预加固。一般情况下隧道洞身Ⅴ级围岩地段可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
为您量身定做最具性价比的设备配置:根据您的钢筋加工总量、各个规格的详细加工量和具体要求,为您推荐最具性价比的设备配置,避免了因为设备配置太低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和购买的设备配置太高浪费资金的情况。使您的整体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化、经济化。
数控小导管冲孔机 产品技术参数:
型号 SKCJ-5000/6000
送料长度 3.5-6米
送料精度 ±2mm
送料次数 22次/分钟—40次/分钟
电动机功率 12KW
外形尺寸 6800*830*1600
管棚小导管作为地层预加固技术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工作机理为: ①通过管内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加强自身刚度的同时,使管棚与周围土(岩)体密实,加强了管棚与围岩的黏结力,起到加固土(岩)体,增大地层自稳能力的作用。 ②管棚沿隧道工作面推进方向布置的一端与初次支护结构体相联结,另一端深入前方土体中,形成可视作两端固定的梁结构。这种超前预加固和支护能够提供有效的竖向抗力,是典型的超前预支护体的梁效应。 在超前预加固和支护结构的各个超前支护单元体间极易发生成拱现象,这种小跨度拱群大大减少了无超前支护时,土体调整和成拱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隧道很快建立起新的平衡,使边界为连续的小拱群严密控制,而小拱下的土体由随后的混凝土来约束,这便是地层预加固的成拱效应。 管棚所形成的地层预加固小结构的纵向梁效应以及横断面的拱效应,在隧道开挖时将承载来自上方的土体荷载,对地层的稳定起促成和强化作用。 ③在软弱地层中,土体开挖引起地层荷载释放时,管棚从上一施工循环支护结构完成到下一循环进行过程中,所承受的释放荷载体系可视为由未开挖土体、管棚及已支护段三部分构成。通过对特定土体和支护刚度条件下的管棚内力分析表明:管棚内力随着已施工段支护刚度和土层基床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因此,随着隧道支护结构的延续,不断将土体开挖释放的荷载传递到支护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