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打印纸档案(如会议纪要、项目方案、客户资料打印件)销毁需围绕 “分类核验 - 精准粉碎 - 全程留证” 展开,确保每一步符合信息安全规范。
分类核验阶段是基础。由档案管理部门联合业务部门,按 “涉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与 “保管期限”(如短期保管 1-5 年、长期保管 10-30 年)筛选,确认打印纸档案已超保管期限且无后续查考需求,填写《打印纸档案销毁清单》,记录档案名称、份数、形成日期、涉密等级等信息。对含核心商业机密(如报价单、技术参数)的打印纸档案,需额外标注 “重点管控”,避免与普通档案混放。
精准粉碎环节需匹配等级。普通非涉密打印纸档案可采用条状粉碎(碎纸宽度≤6mm);秘密级档案需十字交叉粉碎(粒径≤3mm);机密与绝密级档案必须达到粒状粉碎(粒径≤1mm),且需使用具备国家保密认证的碎纸设备,确保纸张粉碎后无法通过拼接、扫描等技术复原信息。若打印纸档案含订书钉、回形针等金属装订物,需先人工拆除或使用可自动分离装订物的碎纸机,防止设备损坏或粉碎不彻底。
全程留证与后续处置不可忽视。粉碎过程需 2 名及以上监销人员在场,同步拍摄视频记录设备运行、档案投入及粉碎产物状态;粉碎后,由销毁机构出具《打印纸档案销毁证明》,注明销毁时间、设备编号、粉碎精度等信息。粉碎后的纸屑需装入密封专用袋,交由合规回收机构用于造纸再生,同时签订《纸屑回收保密协议》,追踪最终流向,避免二次泄露。《销毁清单》《销毁证明》及视频资料需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5 年,以备核查。
塑料光盘粉碎销毁:双重保障阻断数据恢复
塑料光盘(如 CD、DVD、蓝光光盘)因表面涂层存储数据,即便外观损坏,专业设备仍可能读取残留数据,销毁需通过 “预处理 - 物理粉碎 - 二次破坏” 的双重流程,彻底破坏数据存储结构。
预处理阶段聚焦数据清零。先使用光盘刻录机或专业数据擦除软件,对可正常读取的光盘进行多次数据覆写,覆盖原有存储信息;对无法读取的损坏光盘,直接标记 “不可读”,避免因数据残留增加风险。同时,按 “涉密光盘”“普通数据光盘” 分类,填写《塑料光盘销毁清单》,记录光盘编号、存储内容、涉密等级等信息,由信息安全部门审核确认。
物理粉碎需匹配专用设备。普通数据光盘可使用光盘专用粉碎机,将其粉碎至 5-10mm 的扇形颗粒,破坏表面数据涂层;涉密光盘需采用高精度粉碎设备,粉碎粒径≤3mm,且需确保颗粒无完整数据存储区域。部分高端销毁设备还可同步进行热熔处理,通过高温(≥180℃)使塑料颗粒轻微熔融,进一步破坏数据涂层,杜绝数据恢复可能。
二次破坏与环保处置需同步跟进。粉碎后的塑料颗粒需经磁选、筛选,分离可能残留的金属反光层,确保颗粒纯净度;随后交由具备环保资质的机构回收再生,用于制造塑料配件、建筑材料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销毁完成后,销毁机构出具《塑料光盘销毁报告》,附粉碎前后对比照片、数据清零记录,与《销毁清单》一并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确保流程可追溯、结果可验证,彻底阻断数据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