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5 10:09
)用工艺方法将生长的柱状晶打断。
(2)冷却强度。二冷强度过大,造成断面上温度梯度过大,会促进柱状晶的生长,减少等轴晶的比例。同时,降低铸坯温度,不利于铸坯缓冷;且马氏体不锈钢对裂纹敏感,因此一般采用弱冷。当其他条件基本相同时,比水量为0.30L/kg和0.40L/kg时,前者的铸坯等轴晶比率较后者增加了5%左右,缓冷后的铸坯表面硬度降低了20HV左右。
(3)拉速。一般来说,适当降低拉速,使铸坯在离开结晶器时,其坯壳有足够的厚度以承受内部钢液的静压力,这样对保证铸坯质量有利;否则,容易产生鼓肚及皮下裂纹。若增大拉速会使液相穴延伸,从而增加了搭桥和形成小钢锭结构的几率,致使铸坯中心组织变坏,使缩孔、中心疏松级别增大。所以一般均希望得到较浅的液相穴,并使钢液易于补缩,为此需要限制拉速。但过度限制拉速,又会影响铸机效率、降低铸坯的温度,不利于该钢种的缓冷,因此应予综合考虑。
(4)钢水过热度。过热度是决定等轴晶区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过热度越低,则断面上产生的等轴晶区就越大。过热度低时,铸坯断面上产生大量的等轴晶核成为形成等轴晶的核心,阻止凝固前期柱状晶的形成,并生成由细小等轴晶粒组成的大面积等轴晶区。若过热度高,柱状晶区便扩大,甚至产生柱状晶搭桥现象,从而形成中心疏松或缩孔,且造成拉坯速度慢,导致铸坯温度偏低,不利于铸坯矫直及缓冷。
(5)电磁搅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电磁搅拌对金属宏观组织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变柱状晶生长方向,促进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细化宏观晶粒组织。其作用机理是:一方面,通过驱动钢液旋转运动,加速了钢液中过热热量耗散,使铸型的平均热流量增加,有利于降低过热度;也使铸坯内部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降低了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使凝固前沿的成分过冷增加,不仅抑制了柱状晶的发展,而且易于同时形核。另一方面,通过驱动钢液旋转运动,使凝固前沿的树枝晶产生局部温度起伏,有助于树枝晶的熔断,形成游离的晶核并增殖,从而不仅有利于铸坯等轴晶率的提高,而且晶粒细小均匀。但是电磁搅拌的效果会因为采用不同的搅拌系统、搅拌方式而有一定的差别。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确定采用M-EMS式电磁搅拌代替S-EMS式电磁搅拌,特别在提高表面质量方面,M-EMS式电磁搅拌是其他搅拌方式所不能比的。
(6)结晶器锥度。铸坯在结晶器中冷却收缩,在铜壁与铸坯间形成间隙,恶化了冷却条件,不利于铸坯的均匀生长,造成坯壳强度不均。
本文由中国钢管供求网——国内最大的无缝钢管现货查询平台为您分享。